電視到機頂盒,創維從從容容到匆匆忙忙
2021年,創維集團曾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新三年發展目標”,立志在2024年實現營收1000億元。
2024年三年之約到來,創維集團營收650.13億,同比下滑5.8%,凈利潤跌至5.68億,同比下滑46.9%,與2024年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相距甚遠。
到了今年,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同樣氣勢十足地提出:“(創維)有望兩年內實現千億營收。”
可近年來,這家老牌家電企業更專注做大,集團整體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處境,創維電視的市場地位也在過去十年間也經歷了明顯的下滑。
2006年是創維的高光時刻,公司在國內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位居首位,到了2024年,曾經的“彩電大王”在國內線上市場表現不佳。
按照奧維云網統計,2024年國內電視線上銷售量市占率前五名分別為海信、紅米、小米、TCL及Vidda,創維及其子品牌酷開均未能上榜。洛圖科技的報告更是指出,中國電視品牌已形成“海信、TCL、小米”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曾經的彩電大王創維已被擠出了第一陣營。
此前創維集團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集團營收雖然能保持增長,不過,凈利潤卻出現斷崖式下跌,折射出這家老牌家電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艱難處境。
2025上半年,創維集團營收362.6億,同比增長20.3%,歸母凈利潤同比暴跌67.4%,僅為1.25億,凈利率低至1.01%,在家電行業的利潤榜上幾乎墊底。
并且,2025年上半年,創維集團主要增長動力的智能家電業務實現收入170億,同比增長9.4%,營業利潤不增反降,降幅達8.9%。不少觀點指出,創維中期報告利潤與營收的反差,正是源于自身以電視為核心的傳統業務的持續疲軟。
近日,創維集團的重要上市子公司創維數字,也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創維數字曾憑借機頂盒等智能終端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是該領域行業巨頭,如今,該公司營收支柱的智能終端業務,則在行業紅海激烈競爭中持續萎縮,利潤被急劇攤薄。在技術迭代加速、競爭對手重金押注創新的關鍵時刻,創維數字的研發投入不增反降。
于是,我們看到了創維數字一個典型的轉型困局:一面是支撐現金流的傳統主業持續“失血”,另一面是為求未來而不得不進行的戰略性“輸血”。
創維數字將希望寄托于AI眼鏡,試圖講出一個能夠打動資本市場的新故事。只是細細看來,這條賽道早已巨頭環伺,技術瓶頸與市場培育造就了漫長周期和必要的等待,注定了這是一場高投入、長周期的豪賭。對于現金流已然承壓的創維數字來說,這無異于一場“負重擴張”。
作為創維集團創世人黃宏生再次業績豪賭的關鍵一環,本該擔負起更大職責的創維數字,卻處在一個核心敘事青黃不接的過渡期:創維數字憑借出售資產等短期操作,雖能換取一時的報表平衡,可操作背后的行事邏輯卻也像一面鏡子,或許也映照出企業內部信心的波動與長期競爭力的潛在流失。
當傳統故事落幕與新篇章難啟的夾縫中,創維數字的每一次抉擇,都關乎其如何穿越周期的勝敗。
一、什么拖累了創維數字?
憑借機頂盒走進千家萬戶的的創維數字,似乎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近日,創維數字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創維數字營收64.56億,同比下降2.45%,凈利潤僅為8585.9萬元,同比大幅下降63.69%。
2025年第三季度,創維數字營收為23.61億,同比增長9.06%,凈利潤卻同比下降40.96%。
創維數字業績下滑由來已久。2024年,公司總營收86.93億元,同比下滑18.2%,凈利潤2.51億,同比下滑58.34%。進入2025年,業績下滑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這也說明,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狀況已非短期波動,更指向公司業務結構側的問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第三季度,創維數字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362.8萬元,同比大幅下降118.47%。對此,公司解釋主要受銷售回款減少及戰略備料支出增加影響。
這直接導致公司賬面現金流承受了巨大壓力。事實上,現金流下滑往往比利潤下滑更能說明企業健康狀況的嚴峻性,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能力。
作為創維數字的營收支柱,智能終端業務的大幅下滑被視為拖累公司整體業績的主因:2025年上半年,創維家電智能終端業務營收28.87億元,同比下降12.36%,公司總營收占比為70.49%。
當前,智能終端市場已步入存量競爭階段,整體呈現供過于求的態勢。據行業數據,2023年全球智能機頂盒出貨量降至1.36億臺,2024年雖小幅回升至1.48億臺,但仍未恢復至2022年1.49億臺的水平,市場趨于飽和。加之2024年國內推行“機頂盒內置化”政策,進一步加速了獨立機頂盒市場的萎縮。
于是,在行業競爭白熱化與終端需求疲軟的雙重擠壓下,創維數字的智能終端產品價格也持續承壓。2024年,創維機頂盒產品均價為132.45元/臺,同比下滑13.8%,價格下探直接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毛利率。財報顯示,2024年創維數字的毛利率降至14.56%,創11年來新低。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進一步下滑至12.92%。
技術迭代加速,各大廠商紛紛布局4K、8K超高清及智能化產品。截至2025年,支持4K分辨率的網絡機頂盒占比已超過80%。技術門檻的持續抬高,也迫使企業不得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維持市場地位。
然而,當競爭對手紛紛通過技術創新搶占市場時,創維數字的研發投入似乎顯得不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2.21億元,同比減少13.03%,這延續了2024年研發費用下降14.84%的趨勢。
面對重重挑戰,創維數字也在積極尋求業務轉型。例如與上海海思合作,推出基于GPMI接口的微型插入式機頂盒,希望通過標準化、模塊化設計來優化安裝體驗。只不過,這類新興業務目前體量尚小,短期內仍難以彌補傳統主業下滑留下的業績缺口。
二、AI眼鏡的成長與等待
在主業持續收縮的背景下,創維數字則選擇逆流而上,開啟了一場“負重”擴張。
2025年3月,創維數字宣布擬投入不超過9.32億元繼續推進惠州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旨在進一步擴大數字智能機頂盒、網絡通信連接設備以及VR/MR/AR產品的產能。
這一決策在業內引發了廣泛討論。當前,智能終端市場已明顯供過于求,新增產能能否被有效消化,或許值得進一步探討。
在此背景下,AI眼鏡被創維數字視為破局的關鍵落子。2025年4月,創維數字發布了首款全場景AI智能眼鏡,主打“超輕量、強交互、長續航”的產品特性。
有行業分析曾指出,當前整個AI眼鏡賽道正陷入“高投入、低回報、難落地”的尷尬處境。在產品層面,性能、輕量化與續航能力之間難以有效兼顧,成為制約用戶體驗與規模化推廣的核心痛點。
解決這些技術難題,離不開長期、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不過,創維數字近年來的研發投入持續收縮,這不僅削弱了公司的長期競爭力,未來若要進一步投入,也將對本已承壓的利潤表構成額外負擔。
在此情況下,AI眼鏡對創維而言,能帶來的和將失去的,或許是一次難以定奪的戰略抉擇。
與此同時,AI眼鏡的行業競爭正迅速升溫。海外市場,蘋果、微軟、Meta、谷歌等科技巨頭積極布局;在國內市場,百度、小米、華為等頭部企業也在加快產品迭代,再加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也紛紛入局,競爭格局日趨復雜。
這也讓整體市場環境變得不再樂觀。目前,全球XR設備出貨量正處于下滑通道,2024年,全球XR設備出貨量為731萬臺,同比下降10.3%;中國XR設備市場銷量為53.6萬臺,同比下降12.5%。
盡管創維數字表示,2025年上半年自身的XR業務營收實現“較大增長”,不過,若將此類增長放置于行業整體下行的通道中,勢能能否持續,或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問號。
三、短期財務與長期競爭力抉擇?
曾被視為重要增長引擎的海外市場,如今也沒有真正扛起創維數字業績突破的重任。
2024年,創維數字海外收入為36.07億,同比下滑16.91%。2025年上半年,創維數字海外業務營業成本高達11.74億元,而營收僅錄得14.48億元,同比進一步下滑18.56%,海外經營效率出現了下滑。
為了進軍全球高端市場,創維數字曾先后收購歐洲STRONG集團以及英國CALDERO公司,不過,這兩筆布局或許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收益。
2024年,STRONG集團營收同比下滑2.35%,為8.73億元;而CALDERO公司因經營調整已進入注銷清算程序,創維數字對相關商譽進行了全額計提。
在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創維數字還面臨多個品牌的強勢擠壓。種種因素作用下,這也導致創維數字2025年上半年海外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8.56%。
在整體業務承壓的背景下,創維數字的汽車電子車載顯示成為少數亮點。2024年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6.39%。2025年上半年,該業務新增兩家主流車企合作,收入同比增長18.63%,不過,考慮到該業務目前營收占比仍然較低,尚不足以拉動公司整體回暖。
為緩解困局,創維數字試圖通過出售旗下蜂馳電子部分股權以換取騰挪空間。交易完成后,創維數字對蜂馳電子的持股比例將從84%降至32.40%,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初步測算顯示,這次交易預計對公司2025年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92億元。
只不過,以上短期增厚的利潤要想真正改善公司盈利,仍顯得力度輕微。
值得注意的是,當創業數字整體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公司高管的薪酬變化則尤為引人注目。例如,據公司年報披露,2024年公司前副總經理張恩利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890.53萬元,盡管相較于2023年的1482.2萬元有所減少,但在公司凈利潤下降58.34%的情況下,這一薪酬水平仍顯得格外突出。
更值得玩味的是,2025年6月至9月期間,公司董事長施馳、董事張知、財務總監王茵等高管紛紛減持股份,合計減持公司996萬股,套現1.31億元。
由此,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當公司核心人物減持與公司業績下滑幾乎同步時,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傾向,將發生何種變化?
從這一點上說,創維數字面臨的挑戰核心,或許不是為了紓解經營壓力從而削減研發、出售資產等短期手段來維持報表平衡,而是這樣操作后,如何維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事實上,作為創維集團重要上市公司的創維數字,在短期財務手法與長期競爭力間每一次選擇,都決定著它將是否能穿越周期。
并且,該公司的轉型成果,也直接牽動著今年黃宏生所提出集團營收千億的壯闊藍圖:此時,如何為舊故事找到一個新結局,如何不重蹈2021年集團“三年計劃”折戟覆轍,或許顯得更為重要。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