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醫藥股應收款超百億行業尋求可持續良性發展
《電鰻財經》電鰻號/文
當14家醫藥上市公司集體亮出應收賬款超百億元的財務數據,在帶量采購常態化的政策背景下,醫藥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為搶占市場份額,藥企不得不接受醫院端漫長的賬期,形成了"銷售即負債"的畸形商業模式。某創新藥企財報顯示,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高達278天,意味著企業需要墊付近9個月的運營資金。這種"以賬期換市場"的生存策略,正在掏空企業的現金流生命線。
更為嚴峻的是,高企的應收賬款正在引發連鎖反應。部分企業為維持報表利潤,不得不通過短期融資來填補資金缺口,導致財務費用激增。數據顯示,這14家企業平均利息支出同比有所上漲。
穿透這些數字泡沫,我們看到的是醫療體系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醫院作為強勢采購方,將資金壓力轉嫁給生產企業;而藥企為保住市場份額,只能被動接受。這種扭曲的產業鏈關系,最終可能反噬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動能。
這一現象提醒我們: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的不僅是銷售規模的膨脹,更是商業生態的重構。但也有分析指出,若應收賬款增長與營收、利潤的健康增長相匹配,則企業仍處良性增長。 只有當產業鏈各環節建立起互利共贏的價值分配機制,醫藥企業才能真正從"紙上富貴"走向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