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AI產業閉環從算力基建到機器人落地三大ETF構建高效投資組合
2025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板塊輪動加劇,但在紛繁復雜的行情中,人工智能(AI)主線始終清晰且持續強化。近期,以光模塊為代表的AI硬件方向再度走強,帶動科技板塊全面上行。
10月24日,科創芯片指數大漲5.59%,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上漲5.67%,上證指數一度突破3950點,創下近十年新高。受益于指數上漲,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當日上漲5.7%,科創芯片ETF南方(588890)當日上漲5.52%,同為AI主題的機器人ETF南方(159258)亦穩步抬升,成為投資者捕捉科技紅利的高效工具。(數據來源:wind)
這三只ETF不僅捕捉了本輪科技行情的β彈性,更因其精準布局AI產業鏈關鍵環節,成為投資者參與AI產業紅利的高效工具。
一、算力基建領跑:光模塊“易中天”引領AI硬件行情
本輪科技行情的核心驅動力,仍來自AI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高景氣。其中,CPO(共封裝光學)技術路徑下的光模塊龍頭表現尤為突出。
10月24日,中際旭創單日大漲12.05%,股價刷新歷史新高;新易盛、天孚通信分別上漲7.25%和6.46%,“易中天”組合市值再度突破萬億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數據來源:wind)
這一輪上漲的背后,是全球AI巨頭對算力資源的戰略性加碼:OpenAI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1萬億美元建設“星際之門”(Stargate)數據中心,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算力供應商;
上海發布《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6-2027年)》,明確提出推動自主GPU、互聯模塊等核心部件規模化應用,加速國產算力生態建設。在政策與產業雙輪驅動下,光模塊作為數據中心內部高速互聯的核心器件,正迎來量價齊升的黃金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緊密跟蹤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其前十大成分股中,“易中天”合計權重高達46.76%(數據來源:Wind,截至10月24日),具備極高的“含光量”。
該指數不僅重倉AI硬件龍頭,還覆蓋IT服務、軟件開發、半導體、通信服務等多個細分領域,前三大超配行業為傳媒、計算機、電子,代表性成分股包括昆侖萬維、同花順、芒果超媒等,實現了對AI產業鏈“上游算力+下游應用”的雙向覆蓋。

國盛證券指出:在AI算力需求持續爆發的背景下,具備技術領先、客戶優質、全球化產能布局的光模塊企業,將長期受益于全球數據中心升級浪潮,盈利確定性高。
二、芯片:AI的“大腦”,半導體周期拐點顯現
如果說光模塊是AI的“血管”,那么芯片就是AI的“大腦”。隨著全球AI訓練與推理需求激增,高端邏輯芯片、HBM(高帶寬內存)、先進封裝等環節迎來爆發式增長。
近期,半導體產業出現多個積極信號:三星、美光等存儲大廠宣布漲價,反映HBM需求強勁,下游補庫意愿增強;存儲價格作為半導體周期的先行指標,其回升預示行業景氣度拐點已現;
OpenAI與AMD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共建6吉瓦GPU算力集群,涉及數十萬片高端芯片采購,進一步拉動先進制程與封裝需求。
在此背景下,科創芯片指數作為聚焦科創板硬科技企業的代表性指數,無疑是“高芯”指數。根據Wind申萬三級行業劃分,截至10月24日,科創芯片指數的前五大行業分別為數字芯片設計(50.3%)、半導體設備(17.3%)、集成電路制造(15.5%)、模擬芯片設計(6.8%)、半導體材料(4.2%),覆蓋“設計—制造—封測—設備—材料”全產業鏈,具備完整的國產替代邏輯。

而科創芯片ETF南方(588890)作為該指數的掛鉤產品,年內漲幅高達71.54%(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10.24),展現出顯著的超額收益能力。
隨著國產GPU、AI加速芯片、先進封裝技術不斷突破,科創芯片板塊有望在“國產替代+AI需求”雙重驅動下,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
三、機器人:AI的“身體”,具身智能加速落地
當算力與芯片為AI提供“大腦”,機器人則成為AI技術落地的物理載體,即“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核心體現。
近期,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多個里程碑事件:宇樹科技宣布將于2025年10月至12月提交IPO申請,成為國內首家沖刺資本市場的高性能人形機器人企業;強腦科技(BriML)完成3000萬美元Pre-B輪融資,聚焦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并推進智能仿生手、仿生腿等產品商業化。
這些進展標志著,人形機器人正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規模化量產與商業化落地的關鍵節點。
產業鏈層面,傳感器、關節模組、控制器、靈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正在快速提升,國產供應鏈迎來歷史性機遇。
機器人ETF南方(159258)緊密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系統布局機器人全產業鏈,覆蓋 核心零部件(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本體制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系統集成與應用場景。成分股涵蓋埃斯頓、匯川技術、綠的諧波等龍頭企業,實現了對機器人產業的全鏈條覆蓋。
隨著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宇樹H1等產品持續推進,疊加政策支持與資本加碼,人形機器人有望在2025-2026年迎來量產拐點,成為AI落地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四、構建AI投資閉環:三只ETF的協同配置邏輯
綜合來看,科創芯片ETF南方(588890)、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機器人ETF南方(159258),分別對應AI產業的三大核心環節:

三者共同構成了從基礎設施 → 技術核心 → 應用落地的完整AI投資圖譜,形成“算力+芯片+機器人”的閉環布局。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這種通過ETF實現產業鏈級配置的方式,既能規避個股選擇風險,又能充分分享AI產業的整體成長紅利,是當前階段參與科技行情的優選策略。場外投資者也可以通過以上三只ETF的聯接基金:南方上證科創板芯片ETF發起聯接C(021608)、南方創業板人工智能ETF聯接C(024726)、南方中證機器人ETF發起聯接C(020608),同樣可以參與到AI產業的投資中來。
結語:AI不是概念,而是正在發生的產業革命
人工智能已從技術構想,演變為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在這場變革中,算力是基礎,芯片是核心,機器人是終端。隨著全球AI投入持續加碼、國產技術不斷突破、應用場景加速落地,AI產業鏈的盈利兌現正在逐步清晰。
對于投資者而言,與其追逐短期熱點,不如立足產業趨勢,通過專業工具,系統性布局AI核心資產。三只ETF,一條主線,一個未來。把握AI時代機遇,從構建你的科技投資組合開始。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投資者應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