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預測前三季度GDP增速約5.1%,后續仍有降準降息空間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晨婷
2025前三季度GDP等經濟數據將于10月20日發布,近期已有多家機構發布預測。
時代周報記者綜合浙商證券、中金宏觀等8家機構預測,三季度GDP增速或在4.85%左右,對應今年前三季度累計GDP增速約5.1%。
各機構對于三季度GDP增速的預測值(制表:時代周報 王晨婷)
不過,隨著后期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全年完成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有望進一步加力。財政政策方面,不能排除四季度政策“適時加力”的可能性。隨著貨幣政策基調轉為“適度寬松”,擇時擇機通過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的可能性也尚有空間。
前三季度GDP增速或超5%
時代周報記者選取的8家機構對于三季度GDP增速的判斷基本統一,都在4.8%-5%之間。其中,5家機構預測三季度增速約4.8%,2家預測為4.9%,1家預測為5%。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認為,2025年第三季度GDP預計同比增長5.0%,較前期下降0.2個百分點,較2024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存在明顯的低基數效應,2024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6%,為當年最低值,對今年三季度數據形成了明顯的低基數效應。
此外,出口端依舊保持韌性。
10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出口19.95萬億元,同比增長7.1%,較上半年的7.2%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較快的增速。中國對外出口國別結構改變,對德國、東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增長相對較快,部分抵消了中美博弈導致出口額的下滑,疊加出口低基數效應。
不過,也有一些壓力因素不可忽視,因此,更多機構對于三季度的GDP增速給出了5%以下的預測值。
華創證券認為,三季度來看,主要的壓力因素有四個。除了建筑業和地產業,在工業生產端,二季度工業增加值均值為6.2%。7-8月增速均值為5.4%左右,按9月6.0%的增速預測,三季度增速在5.6%左右。
消費方面,二季度社零增速均值為5.4%,7月、8月分別降至3.7%、3.4%,預計9月受耐用品基數走高影響,增速進一步降至3.2%左右。這意味著批發零售業三季度增速將有所回落。
綜合來看,華創證券預計三季度GDP增速在4.8%左右,前三季度GDP累計增速在5.1%左右。
民銀宏觀溫彬團隊則認為,從需求端看,以舊換新政策對消費的短期拉動作用減弱,三季度社零增速或放緩;投資領域持續承壓,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邊際回落。
但得益于出口結構優化升級、全球經濟復蘇等因素,綜合來看,預計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左右,為實現全年5%左右增長目標奠定基礎。
高技術產業帶動工增快速增長
整體來看,三季度經濟增速較二季度會略有回落,但相比去年同期仍有明顯的改善。
在三季度的經濟表現中,也有一些具體內容值得特別注意。
例如,高技術產業發展快速帶動工業增加值穩步增長。在供給端,1-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高于2024年同期0.4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產業9.5%,分別高于去年同期、全部工業增速0.6、2.7個百分點。
消費方面,“金九銀十”本是傳統旺季,但今年“金九銀十”汽車銷售旺季或呈現低于市場預期的情況,主因是去年同期以舊換新政策下形成的較高基數,以及近期各地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與收緊。
同時,受暑期效應消退影響,9月與居民出行消費密切相關的餐飲、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落至臨界點以下。
投資方面同樣較為低迷。機構預計,2025年1-9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為0.4%。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提出,2021年以來,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速或將首次低于GDP累計增速,預計1-9月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速為4.0%。
中金宏觀認為,考慮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后續出口放緩疊加反內卷漸進優化產能,或更多影響制造業投資的彈性。一方面,出口的波動會通過資本品價格渠道影響制造業投資的名義增速;另一方面,隨著企業層面對中長期維度的下游需求、市場空間等缺乏共識,也會一定程度上制約資本開支的強度。
此外,9月物價數據已經公布。
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1%,同比下降0.3%,降幅較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增長0.0%,同比下降2.3%,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兩項數據降幅雙雙收窄,核心CPI重回“1時代”,預計四季度將繼續溫和回升,從而引導需求和產出變化,影響GDP增長。
四季度還有哪些刺激政策?
對于今年接下來的經濟走勢,在缺乏強刺激的背景下,面對高基數、高關稅持續沖擊,出口訂單前置透支、政策效力遞減及地產尋底等多重約束,有機構預計四季度GDP增速還會進一步走低,全年GDP增速在5%左右。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三季度我國GDP增長4.8%左右,四季度增長4.5%左右。
報告中提到,2025年大概率能實現年初設定的預期目標,但下半年經濟壓力明顯加大。未來宏觀政策要更加重視正向激勵、改善和穩定預期的作用,更加重視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牽引作用,更加重視宏觀政策邊際效果變化,充分發揮政策“組合拳”效果,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今年后續還會有哪些宏觀政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10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從釋放政策效能、開展貿易促進、深化貿易合作等方面開展工作,將進一步落實好外貿領域各項已出臺政策措施,加大對外貿企業金融、就業、便利化等方面的服務保障,適時推出新的穩外貿政策。
財政方面,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高基數挑戰和經濟短期壓力風險增加,四季度政策“適時加力”的可能性仍存在,但年內調整預算、增發國債的概率不高,預計將更多依賴準財政工具和存量債券資金的使用。方向上要繼續加大“投資于人”力度,并加快土儲和基建專項債券的發行和使用進度。
中國銀行研究院建議,可以加大財政對民生消費領域的支持力度,為擴大內需奠定基礎。一方面是推出新“兩保”政策,即社保和醫保政策,逐步提高農村居民養老金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居民醫保籌資動態調整機制,同時加大中央財政對養老、托育、醫療等領域的投入力度,并優化個人所得稅征收方案。
貨幣方面,伍超明預計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維持寬松基調和流動性充裕狀況不變;但面對銀行息差壓力、居民存款收益下降、政策效果不佳等制約,加之經濟循環改善、物價回升,四季度降息概率較小,更多依賴結構性工具發力。
2025年貨幣政策基調轉為“適度寬松”,但目前為止,今年僅降準1次、降息1次,不少機構認為仍有發力空間。
中國銀行研究院建議稱,后續貨幣政策調控可根據國內外經濟運行情況進行靈活調整,不設定特定的政策窗口期。考慮到當前大型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處于7.5%的高位,可擇時擇機通過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在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對沖美聯儲降息的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