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泰科技海外資產陷失控風波,擊中格力電器7年“造芯夢”?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朱成呈
10月,一場源自荷蘭的風暴,讓安世半導體暫時脫離了母公司聞泰科技(600745.SH)的控制。風暴的漣漪迅速傳至A股,不僅讓聞泰科技連續兩日跌停,也波及另一位“重量級玩家”——格力電器(000651.SZ)。
10月12日,聞泰科技公告稱,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于2025年9月30日對安世半導體全球30個主體頒布為期一年的資產及業務凍結令。此前數日,荷蘭法院已裁定暫停安世半導體CEO張學政的董事職務,并臨時托管其香港母公司裕成控股所持股份。此外,在調查期間由法院指派的獨立外籍董事接管決策權,并將安世半導體絕大部分股份置于第三方托管。
至此,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運營決策權和管理權暫時被擱置。而作為聞泰科技的重要股東,格力電器持續七年的“造芯夢”也重入外界視野。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格力電器持有聞泰科技3076.71萬股,占比為2.47%,格力電器的一致行動人珠海融林持股7893.03萬股,占比為6.34%。格力電器和珠海融林的合計持股達到8.81%,已超過聞泰科技第二大股東的持股數。格力電器對珠海融林的持股比例超過九成,換言之,格力是這場風暴中沉默卻無法被忽略的角色。
時間回到2018年春天。格力電器發布2017年年報,宣布當年不給固定分紅,不派發現金紅利,不分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并在財報中明確提出“進軍芯片領域”。消息一出,格力電器股價次日大跌8.97%,市值蒸發270億元。面對質疑,董明珠回應:“哪怕投500億元,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同年12月,在央視財經論壇上,董明珠再度強調造芯決心:“2017年我們沒分紅,是因為要進軍芯片市場,要加大智能芯片投入。分紅十年有一年不分,難道就不可以嗎?”那一年,格力電器的野心遠不止于空調。從自研芯片,到投資聞泰科技、三安光電,格力電器試圖超脫家電制造商的身份,成為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
格力“造芯”一波三折
2018年,是格力“造芯夢”正式啟航的一年。
這一年8月,格力電器成立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下稱“珠海零邊界”),注冊資本10億元。該公司脫胎于格力通信技術研究院的微電子所和功率半導體所,成為格力首個獨立芯片研發平臺。成立后,珠海零邊界業務迅速擴展,從定制化研發延伸至工業級32位MCU、AIoT SoC芯片、功率半導體的設計、軟件方案、系統集成與銷售。
兩個月后,格力再度出手,與中車時代電氣、長安汽車、南方電網、中環股份等共同出資,成立湖南國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功率半導體賽道。
同年11月,格力電器出現在另一宗更具戰略意義的交易中——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這是當時中國企業在歐洲半導體產業的最大規模并購之一。經過一系列復雜資本操作,格力電器出資30億元參與聞泰科技收購安世集團項目。該項目完成后,聞泰科技將實現對安世集團的控制,格力電器將成為聞泰科技的重要股東。
一年后,格力繼續加碼半導體產業。2019年11月,格力宣布以20億元參與LED芯片龍頭三安光電的定增,并于次年取得其1.15億股股份。
但從結果看,格力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多點布局,并未與主業形成明顯協同。以聞泰科技為例,格力在公告中曾表示,結合聞泰科技領先的智能終端產品研發生產優勢、高通 5G Alpha合作伙伴的資質以及安世集團在半導體領域的市場地位,公司與聞泰科技的強強聯合將充分發揮在各自領域的龍頭優勢,挖掘潛在的業務合作機會。然而,至今未見雙方在業務層面的具體協同案例。
10月15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格力電器,其工作人員回應稱,“(格力電器與聞泰科技)后續合作并不清楚”。對于聞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導體資產被凍結一事,該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了解到的情況僅限于他們(聞泰科技)發的公告”。
與此同時,格力開始減持聞泰科技股份。2024年10月8日,聞泰科技公告稱,格力計劃在2024年10月30日至2025年1月26日期間減持不超過1%的股份。此前,格力一致行動人珠海融林亦披露類似計劃,減持比例同為1%。截至2025年1月,雙方合計減持聞泰科技約618萬股。
今年7月25日,聞泰科技再度公告稱,格力電器及其一致行動人珠海融林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1244.58萬股(不超過彼時總股本的1%),擬減持原因是滿足企業自身發展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月,聞泰科技股價一度沖至170元/股上方,格力電器賬面浮盈超過百億元。而如今股價波動劇烈,賬面價值縮水。對此,格力電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確有減持計劃,時間為8月15日至11月12日”。
對格力影響或有限
“(這個事情)對格力影響不大,畢竟不是格力的主業,只是一項投資。格力的投資不是以短期盈利為目標的,所以賬目浮虧不在格力的考慮范圍內。”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此前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表示,由于安世內部存在“嚴重的治理缺陷”,因此做出這一“極為例外”的決定,依據1952年頒布的《商品供應法》(Goods Availability Law)對該公司進行干預。
對此,北京市京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幺博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聞泰科技和安世半導體可以同時考慮提起行政訴訟和尋求國際仲裁,雙管齊下維護自身權益。
一方面,提起行政訴訟:荷蘭方面依據《商品供應法》對安世半導體下達的部長令,存在法律適用和程序上的問題。聞泰科技和安世半導體可以針對該部長令向荷蘭當地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主張荷蘭政府的行為超越了法律的適用范圍,是對法律的不當擴大解釋,且缺乏充分的事實依據和合理的風險評估。
另一方面,尋求國際仲裁:依據《中國—荷蘭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中的相關條款,可就中國投資者在荷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向相關國際仲裁機構提起仲裁。幺博文指出,荷蘭政府的行為明顯違反了雙邊投資協定中關于公平與公正待遇、充分保護與安全等條款,損害了聞泰科技的投資權益。通過國際仲裁,要求荷蘭政府撤銷相關指令和裁決,賠償聞泰科技和安世半導體因此遭受的損失。
廣信君達(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汪旭東也認為,從法律角度看,荷蘭政府依據《商品供應法》對安世半導體實施接管的措施,其法律適用條件和范圍存在一定爭議,難以完全支撐此類針對外資高科技企業的 “接管” 措施。
他認為,從法律適用條件來說,荷蘭政府將其適用范圍擴展到防范關鍵技術轉移和保障技術主權,認為安世半導體的運營可能對荷蘭及歐洲的 “技術主權” 構成威脅,存在將 “國家安全” 概念泛化的問題。法律中對于 “國家安全威脅” 的界定并不清晰,荷蘭政府可能過度解讀了該法的適用條件。
聞泰科技方面在10月12日的投資者說明會上回應稱,當前首要任務是“穩定經營基本盤”,維持安世的供應鏈和團隊穩定,同時“與國際頂尖律所合作,準備法律救濟方案”,并已主動向中國相關政府部門匯報溝通,積極尋求必要的指導和支持。
10月14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表聲明表示,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積極傾聽會員呼聲,并通過一切合法渠道向國際社會表達中國產業界的共同關切。
安世半導體也發布公告稱,2025年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組件。
華西證券研報認為,安世半導體的日常生產、研發和運營仍在進行,公司基本面未變;但短期內因決策鏈條變更、審批環節增加,運營效率可能受影響,資源配置靈活性會下降。不過,股東的經濟收益權未變,安世產生的利潤仍100%歸屬于聞泰科技。
風險上,部分投資者擔憂聞泰股權遭遇凍結是否會觸發ST相關規則。華西證券研報指出,從法規來看,公司暫不會觸發退市風險警示(*ST)規范類細則。后續需關注公司經營情況是否存在“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三個月以內不能恢復正常”的情形,從而會觸發其他風險警示(ST)。從目前情形來看,實質觸發概率有限。
在多重博弈的影響下,10月15日聞泰科技股價上漲1.43%,報收38.19元/股。同日,格力電器上漲0.59%,報收40.82元/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