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AI轉型:到2028年底AI投入要翻一番,探索十萬卡智算集群建設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謝斯臨
AI終將改變世界,但落地應用是關鍵。
10月11日,2025中國移動(600941.SH;00941.HK)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以下簡稱“大會”)上,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就在圓桌論壇現場談及具身智能的落地應用。
在王興興看來,機器人在家庭生活、工業產品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但也面臨不小的制約。家庭方面,要考慮技術、倫理道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工業方面,機器人必須邁過比人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臨界點。如此,大規模鋪量才有可能。
同樣,信息服務市場也處在AI應用的攻堅克難階段。
在傳統通信需求日趨飽和,個人通信業務增長放緩的當下,中國移動積極擁抱AI,試圖從中找到新的業務機會。為此,中國移動還在上述大會上發布“AI+”行動計劃升級。具體而言,到2028年底,中國移動將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力度,總體投入翻一番,以此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智算基礎設施,探索十萬卡智算集群建設。
任何投入都關注收益。2025年中國移動中期業績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曾透露,目前,AI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具體數量很難確切統計,只能說是大概幾十億的數量級。“相信隨著我們的發展,以后會越來越多。這就像前幾年,大家問5G能帶來多少收入,要精準的確實很難。這個行業的特點是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很多設備都是共用的,完全分割很難,人工智能也是這樣。”
對此,中國移動方面于10月12日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對于AI的踐行方式,公司的路徑是,致力于成為AI的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
代際之間的積極求變
到2028年底前,中國移動要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總體投入翻一番,可以窺見其對AI轉型的決心。
中國移動未對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做出詳細披露,但仍可以從一些公開信息中窺見端倪。
據中國移動年初透露,2025年,中國移動資本開支計劃為1512億元。其中,僅算力投資計劃就高達373億元。此外,近兩年中國移動的AI直接投資規模超過120億,2024年同比增長超10倍。2025年,AI直接投資規模和占比將繼續攀升。
如此大額投入背后,是中國移動正面臨積極轉型的關鍵時刻。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營收5437.69億元,同比下降0.54%。這是近六年來,中國移動首次在中報出現營收下降的情況。
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表示,從2019年發展至今,隨著5G網絡大規模建設逐漸完成,相關部署紅利已充分釋放,而6G技術尚未到來,行業再次步入代際之間的平臺期。在這種情況下,電信運營商要實現營收的持續增長變得尤為困難。
這一點,可以從工信部發布的《2025年前8個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中得到印證。數據顯示,2025年前8個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1821億元,同比增長0.8%,相比去年同期的2.7%顯著下滑。更重要的是,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及中國廣電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8.19億戶,比上年末僅凈增2953萬戶,國內電信行業已然進入存量博弈階段。
以至楊杰都不禁在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感慨道,在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背景下,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高達18億,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大流量數據卡、低價數據卡網上銷售很多,攜號轉網本來是為了改善服務、讓客戶有選擇權,現在反而演變成惡性競爭的手段,不合規、不正當競爭很多出現在攜號轉網上。”
在此情況下,中國移動必須積極求變,由此才可以在日益見頂的移動通信業務之外,挖掘出新的增長點。被視為影響未來發展關鍵變量的AI,因此成為中國移動押注未來的方向。
中國移動如何踐行AI之路?
在楊杰看來,AI的發展是一場深遠的文明躍遷,也是信息通信業邊界重塑、價值重構的重要契機。中國移動以“AI+”為戰略著力點,將“碳硅融合創新”作為突破行業增長瓶頸、實現新一輪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致力于成為AI的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
中國移動并未在財報中詳細披露過AI業務的具體營收。但楊杰曾透露,202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AI相關收入已經達到幾十億元的量級,主要來自算力服務、大模型、數據標注以及各類AI應用。
相較于中國移動今年上半年5437.69億元的營收,AI業務數十億元收入規模顯然還是“星星之火”。不過,楊杰指出,中國移動的AI業務真正產生收益從2024年才開始,未來將通過規模化、商業化路徑進一步推動AI變現,這方面的收入規模也會越來越多。
項立剛同樣認為,運營商有望通過人工智能放大存儲、通信、網絡能力,獲得更多機會和營收。“只是運營商在AI相關的投入回報需要時間,不能期望馬上有大回報,這些投入最終會轉化為強大的能力,形成價值。”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或許已經清晰其在AI落地應用方面踐行的路徑。
中國移動方面回應稱,當前,“AI+”已進入規模應用落地、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移動將以應用為導向,以場景創新為牽引,以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為發力點,加快AI規模化、商業化發展,讓AI不僅能做事,還能做更復雜、更具創造性的事。
在供給者方面,中國移動將構建具備多模態能力、行業深度賦能的“九天”通專大模型矩陣,打造涵蓋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層架構的云智算體系;
在匯聚者方面,中國移動將整合優質模型、垂類智能體、開發工具鏈,構建AI訓練、評測、產業創新三大基地,與產業伙伴聯合研發多種AI技術路線和新型計算架構。
在運營者方面,中國移動要構建“AI全棧服務”,除推出“靈犀”智能體等AI+產品外,還要面向千行百業打造豐富的AI+DICT項目,深化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布局。
項立剛也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運營商的核心優勢從來不在AI技術本身,而在其網絡與基礎設施。通過提供集成的網絡、智算與存儲服務,中國移動有望以“基石”角色從AI生態中持續受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