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海信的下一步,“搞定”AI與出海,重新定義“家的邊界”
2025年,被稱為“AI家電元年”的浪潮并未退去,反而隨著DeepSeek等大模型技術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整個家電產業的競爭格局與價值邏輯。
從柏林IFA展臺到泰國工業園開工現場,從高端畫質芯片到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中國家電企業不再僅依靠“性價比”取勝,而是憑借AI技術創新與全球化縱深布局,構建起新一輪產業轉型的“系統模板”。
在這條轉型之路上,TCL與海信,作為中國黑電“雙子星”,正以截然不同卻皆具啟示意義的姿態,為我們演繹一場關于技術、市場與生態的全面競賽。
聚焦AI的黑電“雙子星”,正在重塑產品與制造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MiniLED電視線上銷量滲透率已達26.6%,同比提升11.8%。這一數據背后,反映的是消費者對高端智能家電的旺盛需求。
與此同時,AI對于家電行業的賦能也早已超越營銷概念,深入至產品核心功能、生產流程乃至組織架構的全面重構,AI家電正從概念走向普及。
身為“雙子星”的TCL與海信在AI領域的布局已經先人一步,兩者分別從硬件控制與軟件調校兩端切入,共同推動家電從“單一功能設備”向“場景化智慧系統”躍遷。
具體來看,TCL展現出強大的全鏈路技術整合能力。其不僅將AI應用于電視畫質算法和空調語音交互,更借助自研的伏羲大模型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格創東智,實現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流程智能化。
據TCL發布的數據,在液晶面板生產過程中,其通過AI智能操作實現了人力減少85%、效率提升70%、產品Cpk改善(過程能力指數)11%的顯著效果。這充分體現了AI在制造端的落地價值。
不僅如此,TCL電子聚焦電視端AI交互,完成了“靈控桌面3.0”的升級,引入了超高清業務,內容時長突破3萬小時。這種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顯著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對此,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全球技術創新大會(TIC2024)上透露,TCL通過AI技術的多場景落地應用,2024年已創造經濟效益超過5.4億元。
海信則堅持“技術立企”,以芯片和顯示技術為核心構建AI能力,并將重心放在畫質算法優化和用戶體驗提升上。
今年7月,海信發布全球首顆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信芯H7,在色彩還原與動態對比度方面顯著提升。同時,海信通過星海大模型接入DeepSeek,增強自然語言交互能力,推動多模態理解與內容推薦系統的升級。
總體來看,兩家企業的實踐表明,AI不再是營銷噱頭,而是實實在在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運營效率的工具。通過AI驅動的高端化轉型,中國家電企業正在打破“價格戰”怪圈,邁向價值競爭的新階段。
從規模出海到本土運營,家電全球化進入新階段
在AI技術的深度賦能下,TCL與海信已逐步構建起以研發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產品交互化為核心的競爭壁壘,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與運營效率的雙重提升,更推動行業轉向價值增長。
而這場發生在中國實驗室與工廠內的技術革命,正隨著兩家企業全球步伐的加快,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從產品出海到產業鏈出海,從市場本地化到運營本土化,TCL與海信正帶領中國家電企業走向全球化的新階段。
近年來,海信通過并購與本土建廠雙線推進。繼收購東芝、Gorenje后,今年9月,海信海信在海外的最大工業園區——泰國安美德春武里工業園正式開工。該園區對標全球頂尖的智能制造工業園——燈塔工廠,引入AI質檢、數字孿生等技術,打造全流程數字化生產線。
海信這一布局的戰略意圖也十分明確:深耕泰國、輻射東盟、面向全球。
而TCL的全球化布局則更為廣泛。截至目前,TCL電子已在越南、墨西哥、巴西、波蘭及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生產基地,年產能突破3000萬臺,可在全球范圍內靈活調配。這種全球化產能布局不僅降低了貿易風險,還提高了對區域市場的響應速度。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TCL通過與國際巨頭合作,顯著提升了全球品牌影響力。其與Google、Roku、Netflix等國際互聯網巨頭深化合作,推動海外商業模式不斷突破。截至2025年6月30日,TCL Channel已覆蓋全球海外市場,累計用戶數超3930萬。
同時,中信建投也指出,中國黑電雙雄海外增速高于韓國企業,未來海信、TCL海外量價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今年上半年,TCL電視在國際市場的表現確實如逾期一般,出貨量同比增長8.7%;TCL Mini LED電視國際市場出貨量更是大幅增長196.8%,出貨量占比同比提升4.9%。而中高端產品出貨量的顯著增長,推動大尺寸顯示業務國際市場收入同比提升11.8%,毛利率同比提升0.1%。
整體來看,從單一產品出口,到全面本地化運營,再到全球資源整合,TCL和海信的全球化實踐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可復制的模板。
生態與可持續,未來競爭的核心
長遠來看,在全球市場縱深推進的過程中,單一的硬件參數優勢終究難以支撐可持續的長期競爭力。
所以說過去的家電競爭雖聚焦于顯示技術、能效比、分區數量等硬件參數,而未來的競爭維度將更多轉向生態兼容性、能源管理、用戶體驗連續性等系統能力。
正如現階段的TCL與海信均已跳出“單一家電”邏輯,正向全屋智能、智慧能源甚至跨領域生態延伸。
近年來,TCL推出家庭能源解決方案,并孵化雷鳥創新布局AR眼鏡領域;海信則強化黑白電協同,在冰箱、洗衣機等品類中引入AI真空磁場保鮮、智能洗滌等技術,并探索醫療健康、智慧城市等B端場景。
從IFA 2025的趨勢來看,家電企業已不再滿足于單品智能,而是追求“全場景覆蓋”。
無論是追覓的機械臂掃地機器人,還是MOVA的12大智能產品線,都顯示出“家電與機器人邊界消失”的未來圖景。此外,海信與TCL也在積極布局AI機器人等新品類,試圖在“家的智能生態”中占據核心位置。
在這一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亦成為關鍵競爭力。海信泰國工業園強調綠色生產,TCL則通過AI算法實現空調節電。這不僅符合全球碳中和的政策導向,也更契合新一代消費者對環保與低碳的消費偏好。
由此可見,TCL與海信的轉型路徑已然清晰。以AI技術提升產品與制造競爭力,以全球化運營擴大市場邊界,以生態構建鎖定用戶長期價值。
它們的實踐表明,家電企業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價格戰”或“參數戰”,而是技術自研能力、供應鏈韌性、品牌溢價與生態協同效率的綜合較量。
盡管如此,這場轉型遠未結束,而海信與TCL身為轉型模板的價值,不在模仿而在啟示。
比如,如何在高端市場突破三星、索尼的壁壘,如何將AI技術轉化為真正感知得到的用戶體驗,如何實現全球本土化中的文化融合,正是中國家電企業必須持續回答的問題。
可以確定的是,誰能在AI與全球化的雙軸驅動下,真正理解并引領用戶生活方式的變遷,誰就能在下一個產業周期中,成為真正的全球領導者。
作者:璟松
來源:松果財經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