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少妇搡BBBB搡BBB搡澳门/中文字幕丰满孑伦无码专区

去創作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入股英特爾,得加錢

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9月18日,一則公告,讓整個硅谷的空氣都變得非常不真實。

英偉達,這家AI時代的算力軍火商,宣布將斥資50億美元,戰略入股昔日“宿敵”英特爾。

截圖來源于英特爾中國官網

這太“活久見”了。

“此次歷史性合作將英偉達的AI和加速計算堆棧與英特爾的CPU和龐大的x86生態系統緊密結合,實現了兩大世界級平臺的融合。”英偉達CEO黃仁勛的聲明,充滿了宏大敘事的味道。

在英偉達的規劃中,自己將為英特爾定制x86 CPU,用于AI基礎設施;而英特爾,則將生產并供應集成了英偉達RTX GPU的系統級芯片(SOC)。

隨后,便是英特爾的股價一路飆升,盤前漲超29%,最終收盤價漲幅超22%,作為一個快要被時代放棄的昔日王者,已經很久沒有在二級市場上感受到如此的快感。

畢竟,這筆交易不僅是一次商業合作,就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內,一個龐大的、堪稱“芯片復仇者聯盟”的財團,已悄然在英特爾的廢墟之上集結。

01

一個月“爆改”英特爾

故事,早已開始。

劇本的開頭,還是一出苦情戲,就在一年前。

市場上流傳最廣的版本,即“高通發起對英特爾的要約收購”,當時傳得有鼻子有眼睛,幾乎快成了一個蓋棺定論式的敘事:一個巨人行將傾倒,等待著被另一個強大的對手吞并、肢解。

事情傳著傳著就沒了下文,英特爾就在半死不活的狀態下,等來了新任CEO陳立武的加盟。

當英特爾自救的話題又被輿論提及之時,整個敘事開始提速,快得令人眼花繚亂。

第一位入局者,是孫正義和他的軟銀。

8月19日,軟銀集團宣布,將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戰略投資20億美元。

孫正義,他曾是“反制造”的信徒,聲稱“我對制造不感興趣”。但現在,他親手推翻了自己堅持近三十年的信條。

因為,他錯過了一個天文數字。

2019年,軟銀清倉了手中持有的英偉達股份。當時,這被視為一筆成功的財務投資。但隨后的故事,成了孫正義心中永遠的痛——AI浪潮席卷全球,英偉達的股價坐上火箭,市值沖向4萬億美元。

軟銀錯過的,是一個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機會,孫正義的腸子都要悔青了。

擁抱英特爾的工廠,可以構建一個“Arm設計+英特爾制造”的新聯盟。

隨后,是份量最重的一位入局者,來自華盛頓。

“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存在嚴重利益沖突,必須立即辭職。”

8月7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條推文,毫無任何征兆地發出。

被瞄準的,是剛剛履新僅四個月的華裔CEO,陳立武。

攻擊的彈藥,來自共和黨參議員的一封信,信中直指陳立武過往通過其創立的華登國際,與多家中國半導體企業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將CEO個人作為政治施壓目標,風格非常特朗普,在前不久的那場飯局上,特朗普頻頻向一眾硅谷大佬施壓,活脫脫就是一個大型服從性測試現場。

陳立武,這位被譽為“最懂中國半導體”的CEO,被迫飛往白宮,與特朗普進行了一次閉門會談。

會談的結果極具戲劇性。幾天后,特朗普發帖盛贊陳立武。

緊接著,美國政府宣布,通過將《芯片與科學法案》中早已承諾給英特爾的約109億美元聯邦補貼,直接轉換為這家公司高達9.9%的股權。總投資額,約89億美元。

政府,從“送錢”,變成了“當股東”。

至此,軟銀、美國政府、英偉達,這三方勢力,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內,以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方式,完成了對英特爾的“爆改”。

那個關于“被高通收購”的悲情劇本,被徹底撕碎了。

02

所有人的“靶心”:晶圓廠

為什么是英特爾?

所有看似復雜的資本運作背后,都指向了一個唯一的、共同的目標。

晶圓廠。

晶圓廠AI概念圖 | 源Byte制

或者說,芯片制造能力。

這是英特爾最核心、也是當前最大的價值。

英偉達需要英特爾為其定制x86 CPU,以完善其AI基礎設施平臺。孫正義的軟銀,則需要一個強大的制造伙伴,來實現他“Arm設計+英特爾制造”的閉環夢想。而美國政府,更需要一個強大的本土芯片制造商,來保障其供應鏈安全和“再工業化”戰略。

即便英特爾在最關鍵的芯片制造工藝上,已經被臺積電和三星遠遠甩開,整整落后了兩代以上,但已經是美國本土的最優解了。

這樣一來,所有人的訴求,都匯聚到了制造上,也就是英特爾位于俄亥俄州的新工廠。

這座投資高達280億美元的工廠,原定于今年投產,但因為缺乏客戶訂單,幾經延期,完工日期甚至被推遲到了2030年或更晚。

7月24日,英特爾曾發出警告,將不再推進在德國和波蘭的項目,并計劃將哥斯達黎加的封裝測試業務整合至越南和馬來西亞規模更大的生產基地中,同時進一步放緩俄亥俄州工廠的建設速度。

陳立武在員工內部信中表示,公司正在實施縮減約15%的員工總數的計劃,年底全球員工總數將降至約75000人。英特爾已在第二季度完成了大部分的人員調整,精簡約50%的管理層。

一個“沒人要”的工廠,如今,卻成了所有人爭搶的戰略資源。

巧合的是,就在上個月,軟銀已從富士康手中收購了俄亥俄州的一家前電動汽車工廠,以推進星際之門的數據中心項目。

高端芯片制造能力的極端稀缺性,可見一斑。

回望歷史,英特爾曾是IDM(綜合設計與制造)模式的開創者和無可爭議的霸主,那句“Intel Inside”和標志性的“燈等燈等燈”音效,就是那個時代的藍色記憶。

但在移動互聯網和AI時代,英特爾的高管們屢出昏招,不斷葬送歷史級別的紅利,用“我的前任們是一堆極品”來形容陳立武的心情,并不為過。

對于此時的英特爾來說,一面是令人崩潰的財務數據,2024年,公司凈虧損高達188億美元,毛利率從歷史性的60%驟降至32.7%。

另一面硅谷資本與特朗普政府的意志,這場看似被動的“包辦婚姻”,對陳立武和英特爾而言,也不是不能接受。

至少,英特爾有了再上牌桌的機會。

03

去臺積電化

這盤大棋的真正對手,并不在牌桌之上。

臺積電,這家由張忠謀創立的晶圓代工廠,是整個故事中一個“隱形的主角”。

幾乎所有的半導體巨頭,包括英偉達、蘋果、AMD、高通在內,都高度依賴它的代工。根據最新的市場數據,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的份額,超過了驚人的六成。

雖說臺積電只代工,不涉足上游,但巨頭們總是怕有意外發生。

扶持英特爾,本質上,就是想找個可控性更強的“備胎”。

路透社分析指出,英偉達與英特爾的協議將給臺積電帶來壓力。英偉達目前的旗艦芯片均由臺積電代工,未來不排除部分訂單轉向英特爾。

關于平衡供應商,蘋果最有發言權。

在智能手機時代的早期,蘋果處理器的核心供應商是三星,但兩家公司的關系異常微妙,在經歷了短暫的蜜月期后迅速轉冷。三星不僅是供應商,更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它甚至在內部報告中寫道:“只要Galaxy手機更像iPhone,它就會變得更好。”

直到現在,三星都是蘋果手機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大競爭對手。

9月15日,Counterpoint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Q2,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實現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蘋果以1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同比大增11%。

圖片來源于Counterpoint

對于素來以對供應鏈的強勢把控著稱的庫克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事情,必須要找到相應的制衡方案。

于是,他找到了張忠謀。打動庫克的,是張忠謀向所有IC設計企業作出的那個著名的承諾:“臺積電永遠不會與客戶競爭。”

這個承諾,最終為臺積電贏得了蘋果的信任,也開啟了它長達十余年的代工霸權時代。

這個成功的歷史案例,為今天眾巨頭扶持英特爾的戰略,提供了完美的注腳。

“五十余年來,英特爾始終是創新領域值得信賴的領導者,”孫正義在收購的聲明中明確表態,“此項戰略投資體現了我們的信念——隨著英特爾發揮關鍵作用,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與供應鏈將實現進一步擴張。”

而地緣博弈,則成了這場運動最強的催化劑。

星際之門不僅是技術工程,更是一場經濟革命。其目標是通過算力壟斷重塑全球產業鏈分工,項目強制要求60%以上設備采購自美國本土廠商,直接拉動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英特爾俄亥俄晶圓廠等企業產能,削弱它國在芯片制造領域的全球地位。

星際之門計劃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由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定制化AI芯片和量子計算模擬技術構成的算力網絡,其規模與戰略意義堪比二戰期間的“曼哈頓計劃”。

該項目規劃建設25座超算中心,其中首座得州奧斯汀園區已部署超100萬塊英偉達Blackwell架構GPU,算力密度達傳統數據中心15倍。到2026年,全網算力將占全球AI算力市場的35%,形成對競爭對手的“降維打擊”。

根據美國芯片產業協會的數據:1990年,美國生產的芯片占全球總量的37%。如今,這個數字,僅為12%。東亞地區,則占據了全球芯片制造量的75%。

這個數據,將巨頭們的商業考量,與特朗普政府的安全焦慮,形成了共振。

04

下一個上船的會是誰?

英偉達雖已出手,但還是感覺差點意思。

這個“爆改”英特爾的項目,還缺一個算力缺口來驅動。

星際之門,一個不在江湖,卻處處都有其影子的項目,是時刻影響英特爾的超級變量,若沒有星際之門,孫正義與特朗普政府不會果斷出手英特爾。

星際之門計劃最初由OpenAI、軟銀集團及甲骨文于2025年1月共同發起,初始投資目標為1000億美元,隨后陸續加碼至5000億美元。

當特朗普高調宣布這個計劃時,OpenAI、軟銀集團及甲骨文向白宮承諾,這個計劃將創造數萬就業崗位。

OpenAI的掌門人奧特曼曾多次公開抱怨,現有的云計算資源,即便是來自最大支持者微軟的Azure,也已無法滿足其訓練GPT-5等下一代超大模型的需求。

這種對算力的極度渴求,是整個故事的根本驅動力。

孫正義“已經全力押注OpenAI”,并承諾為其提供巨額資金。他投資英特爾,構建“Arm設計+英特爾制造”的聯盟,其最終目的就是為OpenAI以及他自己的ASI(人工超級智能)夢想,打造一個不受制于現有霸主(英偉達+臺積電)的全新硬件供應鏈。

傳統敘事里,英偉達是英特爾的死敵。但加入了OpenAI這條線后,邏輯就變了。OpenAI是英偉達最大的客戶,但它也正在與博通等合作研發定制芯片,試圖擺脫對英偉達的過度依賴。

英偉達入股英特爾,為英特爾定制CPU,本質上是在主動適應OpenAI等超級客戶的需求——即提供一個CPU+GPU的集成解決方案,從而更深度地綁定自己與OpenAI的關系,防止被“去英偉達化”。

對于陳立武和英特爾來說,有了OpenAI這個“超級訂單”的預期,英特爾的代工業務(IFS)才有了真正的商業前景,其所有的內部改革和技術追趕,才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意義。

這樣一來,OpenAI的出現,將所有看似獨立、且矛盾重重的“全明星”,串聯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自洽的生態系統。

與此同時,OpenAI還帶來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手握重金的玩家——甲骨文。

2025年9月11日,一則消息震驚了市場:OpenAI與甲骨文簽署了一份為期五年、總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的算力采購協議。

作為AI史上最大的一筆訂單,直接閃瞎整個硅谷。

消息傳出后,甲骨文的股價盤中一度飆升超過40%,將其創始人拉里·埃里森的個人財富,在一天之內推高了超過1000億美元,一度超越馬斯克,體驗了一把“世界首富”的感覺。

這場商業豪賭最直接的市場反應,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盤棋的巨大賭注。

但甲骨文,也為此進行了一場高風險的財務豪賭。其自身的債務負擔(負債權益比高達驚人的427%),與OpenAI這家尚未盈利的初創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至此,整個“攢局”的本質,已清晰可見:它不再是單純地拯救英特爾。

它是在為OpenAI所代表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未來,在甲骨文這個核心算力供給方的基礎上,構建一套全新的、不受制于單一供應商(臺積電)的、美國本土可控的下一代基礎設施。

在這個宏大的生態藍圖里,OpenAI的AI算法、軟銀的資本、美國政府的政治背書與資源支持、甲骨文的數據中心,與一個由英偉達(GPU)+ 英特爾(CPU+制造)+ Arm(新架構)構成的全新硬件生態,形成一個硅谷全明星陣容。

每一個玩家,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那么,下一個參與爆改英特爾的,會是誰?已經不言而喻。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股榜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
加載中 ...
加載中...

二維碼已過期

點擊刷新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云掌財經

使用云掌財經APP掃碼登錄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點擊掃一掃登錄

  • 驗證碼登錄
  • 密碼登錄

注冊/登錄 即代表同意《云掌財經網站服務使用協議》

找回密碼

密碼修改成功!請登錄(3s)

用戶反饋

0/200

云掌財經APP下載

此為會員內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請下載云掌財經APP進行加入

此為會員內容,請下載云掌財經APP加入圈子

云掌財經
掃碼下載

更多功能與福利盡在APP端:

  • 精選會員內容實時推送
  • 視頻直播在線答疑解惑
  • 達人一對一互動交流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