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多月被罰8200萬,廣發銀行怎么了?
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童畫
編輯 | 蘇淮
“要落實好年初工作會部署的增收、降本、轉型、控險、合規五項任務,把提升效益擺在重要位置”,7月下旬舉行的廣發銀行2025年上半年經營管理工作會議上,如是宣稱。
顯然,對于廣發銀行來說,當前,“效益”是第一位的,合規排在效益之后。
就在此次工作會議結束一個多月后,9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向廣發銀行開出了一張6670萬元的巨額罰單。
圖片來源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處罰遠不止這一次。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才過去8個多月,廣發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收到的罰單總額已經超過8200萬元。而2024年一整年,這個數字才1045.81萬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廣發銀行2025年上半年總資產達3.69萬億元,比2024年年末增加了500億元;凈利潤達成進度目標,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還實現了“雙降”。
規模狂奔與合規失守,暴露了這家股份制銀行的發展“悖論”。
01
不到9個月被罰8200萬
“相關貸款、票據、保理等業務管理不審慎,監管數據報送不合規等”,是廣發銀行此次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處罰的緣由。6670萬元這一罰金數字,位列該行“罰單排行榜”第三位,僅次于2017年的7.22億元和2020年的9283.06萬元,而那兩次巨額罰單的違規緣由,也包括了“貸款、票據、監管數據”等問題。
源媒匯梳理發現,廣發銀行的罰單金額,在2025年呈現出令人咋舌的增長曲線。截至9月12日,廣發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收到的合計罰沒金額為8284.98萬元,分別來自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
然而,廣發銀行2024年全年的罰沒金額不過才1045.81萬元。換言之,該行2025年前9個月的罰款金額,幾乎是去年全年的8倍。
即使剔除此次的6670萬元罰單,廣發銀行及其分支機構2025年以來收到的合計罰沒金額也達到1614.98萬元,仍然遠超2024年全年。這種爆發式增長令市場驚愕。
與廣發銀行在9月12日同時收到罰單的,還有兩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并罰款合計10萬元”。
2025年4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規定,“對警告、通報批評及罰款類行政處罰設置一年影響期”,這意味著上述二人未來一年內將無法獲得高管任職資格核準。
在超8200萬元罰金背后,廣發銀行2025年以來至少有45名員工被行政處罰(警告或罰款),包括汕頭分行行長、鄭州農業路支行行長、東莞宏偉路支行客戶經理、濟寧分行客戶經理等。這意味著,廣發銀行的部分分行、支行的管理者以及基層員工都存在失職問題。
6670萬元的罰款,是否會對廣發銀行2025年的業績產生影響?上半年以來為何頻頻吃罰單,廣發銀行的內控究竟出了什么問題?9月16日,源媒匯致函廣發銀行,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02
老生常談的違法違規行為
對于9月12日的6670萬元罰單,廣發銀行近日做出回應,稱處罰是基于2023年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對該行開展風險管理及內控有效性現場檢查發現問題作出的處理結果。廣發銀行誠懇接受監管部門的處罰決定,高度重視監管意見的落實,已完成處罰相關問題的整改,并以問題整改為契機,認真舉一反三,不斷優化長效機制,深化全面風險管理,夯實經營管理發展根基。
圖片來源于廣發銀行官網
廣發銀行是否真的“已完成處罰相關問題的整改”,并“認真舉一反三”?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廣發銀行的分支機構屢屢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事由基本是“老生常談”。
從廣發銀行2024年、2025年的罰單情況來看,信貸業務違規依然占據大頭。反洗錢業務違規、數據報送與治理違規、內控制度不健全等也較為常見。例如,洛陽分行是“貸前調查不到位、銀行承兌匯票貿易背景審查不盡職”,佛山分行是“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無錫分行是“票據業務管理不到位、貸款三查不到位”,等等。
個別分支機構更是連續被處罰。例如廣發銀行陽江分行,2025年7月16日因“貸款業務嚴重違法審慎性原則”被陽江金融監管分局罰款30萬元,7月24日又因“違反反假貨幣業務管理規定、國庫業務管理規定、金融科技管理規定”被央行陽江市分行罰款21.6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廣發銀行陽江分行在2021年11月也曾因信貸違規被陽江金融監管分局罰款30萬元,2019年12月還曾因“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被央行陽江市中心支行罰款45萬元。
天眼查顯示,廣發銀行陽江分行成立于1991年12月6日,負責人是鄧超,亦是該行行長。陽江分行不僅是廣發銀行的一級分行,也是陽江地區唯一全國系統重要性銀行一級分行。
圖片來源于天眼查
廣發銀行被監管點名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在做業務時沒把好關,導致內控失效。
在追求業務規模的“沖動”下,廣發銀行的個別分行、支行領導、基層員工,將“了解你的客戶”原則異化為“放過你的客戶”。例如,貸款,可能企業資質沒查透就放了款;票據業務,可能貿易背景是假的也沒看出來;保理業務,可能應收賬款有問題也敢接。
“下一步,我行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金融工作部署,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守牢風險底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廣發銀行在9月12日的公告中如是表示。
03
規模增長與合規失守“悖論”
廣發銀行8個多月被罰8200萬元的另一面,是公司的靚麗業績:上半年總資產較年初增長500億元至3.69萬億元;凈利潤達成進度目標;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實現 “雙降”。
廣發銀行似乎陷入了一個“悖論”:追求規模,就能忽視風控?
回溯2024年,廣發銀行經歷了近17年來首次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營收629.37億元同比下降0.63%,歸母凈利潤132.59億元同比下降5.25%。其中,利息凈收入約為496.51億元,同比下降2.7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約為109.74億元,同比下降7.43%;其他非利息收入約為86.12億元,同比增長27.48%。
圖片來源于廣發銀行2024年年報
值得關注的是,廣發銀行2024年的關注類貸款達到499.07億元,占貸款總額比例為2.35%,而2023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95.80億元、1.91%,一年時間關注類貸款增加超百億。
另外,在廣發銀行的不良貸款中,除了次級類貸款同比下降0.19%之外,可疑類貸款與損失類貸款同比增加,尤其是損失類貸款連續同比增長兩年,2024年末約為134.70億元,較2023年增加約29.87億元,而2023年較2022年同比增加78.93億元。
圖片來源于廣發銀行2024年年報
規模擴張與風險管控的矛盾,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頂峰。500億元的資產增長,對應的是逾8200萬元的罰單支出,揭示了廣發銀行在規模沖動下的風險失控。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凈利潤達成目標的背后,罰單支出對利潤表的侵蝕已不容忽視——6670萬元罰款若全部計入當期損益,將直接吞噬當年的部分凈利潤。
監管處罰從來不是目的,而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手段。對于廣發銀行而言,本次6670萬元的罰款應該成為整改的真正起點。對比華夏銀行被罰8725萬元后公告中“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問責”的態度,廣發銀行9月12日的公告中只字未提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
在銀行業加速轉型的今天,能否平衡規模與合規、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將決定銀行在下一個周期的生存權。一邊是規模的誘惑,一邊是合規的警鐘,廣發銀行如何把握?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