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少妇搡BBBB搡BBB搡澳门/中文字幕丰满孑伦无码专区

去創作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信銀行“零售轉型”戰略11年未竟,財富管理能否扛起新大旗?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李薇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9月初,多數上市銀行已發布2025年半年報。其中,中信銀行的業績展現出頭部領先優勢,并強調“徹底摒棄規模情結”,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

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營業收入1057.62億元,同比下降2.99%;歸母凈利潤364.78億元,同比增長2.78%。

同時,該行資產總額98584.66億元,直逼“十萬億”大關,在全國性股份行之中排名第三。

此外,中信銀行披露了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擬將中期分紅比例提升至30.7%,現金分紅總額104.61億元(含稅)

在轉型布局上,該行“零售轉型”戰略已提出11年,然而利潤貢獻偏低。上半年,該行零售金融稅前利潤55.95億元,利潤占比僅12%。

拆分業務來看,消費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均規模下滑,而財富管理成為“輕資產轉型”重要抓手。

展望下半年,中信銀行明確“大抓營收”,聚焦于資產、息差與非息三個方面。不過,其零售不良風險能否有效壓降?財富管理業務究竟如何做大中間業務規模,并實現“零售第一”戰略愿景?

1、上半年“增利不增收”,中期分紅比例提升至30.7%

面對銀行業凈息差收窄的嚴峻經營環境,中信銀行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為“一增一降”。

其中,該行營業收入較2024年同期減少32.57億元,同比下降2.99%;歸母凈利潤364.78億元,同比增長2.78%,位列全國性股份行第三。

縱觀中信銀行近三年的業績表現,可發現均出現過負增長的現象。

2023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該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2.05%、2.68%和-2.99%;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0.89%、-1.6%和2.78%。回落態勢較為顯著。

同時,從總資產規模來看,該行2025年6月末達到9.8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42%,即將沖刺“十萬億”總資產規模。

然而,該行總資產規模的增速卻持續下滑,從2020年的11.27%直線回落至2025年上半年的3.42%。

8月28日,中信銀行行長蘆葦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提出:“我們已經摒棄了規模情結,更專注于效益和質量并重的增長。”

在增量市場收窄、不良上升的環境下,該行并未大力“擴規模”,而是從業務優化、客戶分層等方面推進結構性變革,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子彈財經」發現,通過橫向同業對比來看,中信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在10家已上市的全國性股份行之中,排名位列第三,僅次于招商銀行12.66萬億、興業銀行10.61萬億。

盡管該行提出摒棄“規模情結”,依舊具備相對的規模優勢。

此外,在提升投資者回報方面,中信銀行董事會秘書張青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擬實施中期現金分紅104.61億元,中期分紅比例達30.7%。

該行此前在估值提升計劃中明確,2024年至2026年每年現金分紅金額占當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比例力爭不低于30%。今后,該行將持續努力提升投資價值及股東回報能力。

從分紅的舉措及規劃不難看出,中信銀行對今后業績的增長有充足信心。

2、“零售轉型”戰略11年未竟,借財富管理破局

得零售者得天下,已成為銀行業轉型的共識。

早在2014年下半年,中信銀行就啟動了零售戰略二次轉型,更是在2021年業績發布會上首次提出“零售第一戰略”。然而,歷時11年,這一零售轉型重任尚未完成。

半年報顯示,該行零售銀行業務分部營收404.85億元,占比38.3%,但相較于2024年同期的434.64億元,呈現下滑態勢。

同時,該行零售銀行業務分部稅前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6.74億元,大幅提升至55.95億元,同比增長109.24%,占比從6.1%上升至12%。

(圖 / 中信銀行2025年上半年零售銀行業務規模占比(來源:中信銀行2025年半年報))

盡管零售銀行的稅前利潤“翻倍”,但相較于公司銀行業務占比62.2%,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過去五年,該行零售銀行稅前利潤占比快速回落,其中占比最高的是2021年,達到34.6%。此后在2022年至2024年,占比分別為23.7%、21.3%和11.4%。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從中信銀行上半年的零售金融業績來看,一面是零售信貸業務的規模下滑,另一面則是以財富管理業務為主的非息收入增長。

一方面,在零售信貸領域,該行上半年在消費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兩項業務上,規模均出現回落。其中,消費貸款余額2720.56億元,同比下滑7.88%。

而信用卡業務領域,2025年半年報披露了三個口徑的指標均同比下滑。

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信用卡貸款余額4584.55億元,同比下滑9.05%;信用卡交易量10854.12億元,同比下降12.54%;信用卡業務收入244.86億元,同比下降14.61%。

(圖 / 中信銀行2025年上半年零售貸款結構(來源:中信銀行2025半年報))

「子彈財經」選取了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經營數據,發現中信銀行近三年的消費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15.62%、14.15%和-7.88%。

該行在發布會上解釋稱:“受經濟周期及外部因素干擾等多重因素影響,居民部門對消費貸的需求整體尚顯不足,消費貸整體風險水平有所上升。”

而信用卡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6.36%、-2.86%和-9.05%,半年報指出主要原因是受全市場信用卡交易量萎縮影響。

另一方面,該行將非息收入作為零售金融利潤增長的核心抓手。

中信銀行規劃了一條差異化的突圍路線,即“輕資產轉型”,本質是不過度依賴貸款,而是聚焦中間業務收入提升,進而將轉型重心鎖定為打造“領先的財富管理銀行”。

中信銀行副行長謝志斌指出,該行財富管理AUM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0.3%,增速創下四年以來新高。

該行貴賓客戶、私行客戶資產配置達標率,分別較上年末提升0.6和1.9個百分點。

半年報顯示,該行零售AUM達4.9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52%。增量主要源自高凈值客戶,這是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尤其是私行業務,已成為中間業務收入提升的中堅力量。2025年6月末,該行私行客戶達9.2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9.57%,該行表示正加速向10萬戶目標邁進。

需要指出的是,該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精細化運營,離不開數字化技術的支撐。

借助手機銀行App,該行推出“中信財富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持續優化千人千面的財富端“資產負債表”,并以多元化的權益活動來提升客戶粘性。

同時,升級了財富顧問數字人“小信”,累計服務客戶578萬戶。

(圖 / 中信銀行App的財富管理線上運營推廣(來源:中信銀行App))

有關下半年的財富管理業務規劃,謝志斌提出將提升三方面的能力,即產品端、營銷端與渠道端的綜合服務能力。

在產品方面,該行強調資產配置優化的實施思路:

一是基金要重點打造3%-5%目標收益的綜合解決方案;

二是理財要加速向穩健、固收+策略轉變;

三是保險要提升中長期分紅保障型產品的占比;

四是貴金屬業務優化積存金功能。

該行行長蘆葦強調,下半年將進一步強化大抓營收的導向,從資產、息差、非息三個方面持續發力,有信心實現全年業績跑贏大勢。

3、個人貸款不良率上升,如何進行優化管理?

資產質量方面,中信銀行的不良資產“成色”并未明顯惡化。

2025年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余額671.3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98%。不良貸款率1.16%,與年初持平。

同時,該行撥備覆蓋率207.53%,較年初下降1.9個百分點,風險抵御能力較強。

值得關注的是,該行信用減值損失出現大幅回落,為其利潤增長騰挪空間。

上半年,該行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合計295.86億元,同比減少48.27億元,下降14.03%。

敢于減值“瘦身”的底氣,或正如該行行長蘆葦所言:“我們堅持不以風險下沉或削弱風險抵御能力來換取短期的利潤增長,業績增長的成色底色更足。”

(圖 / 中信銀行2025年上半年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來源:中信銀行2025半年報))

然而,細化到業務層面的不良表現,該行公司貸款的不良率(不含票據貼現)為1.14%,而個人貸款的不良率達到1.29%,較上年末上升0.04個百分點。在個人信貸業務中,消費信貸和信用卡兩項業務的不良率較高。

數據顯示,該行消費貸款不良率2.44%,關注貸款率1.13%,逾期率3.56%。同時,信用卡不良率2.73%,較上年末上升0.22個百分點。

(圖 / 中信銀行2025年上半年各項業務的不良貸款表現(來源:中信銀行2025年半年報))

針對“零售不良上升”的問題,中信銀行副行長胡罡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是近年來尤其去年以來的行業共同問題,目前該行已經從三方面進行優化。

一是體系優化。該行在37家分行的個貸部門均內嵌了風險系統,并加強數字風控能力建設。

二是結構調整。包括客戶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其中客戶結構調整主要是指提高優質客群的占比。

在產品結構的調整上,該行加大低風險產品投放力度。上半年,該行住房按揭貸款增量保持可比同業第一位,按揭占零售貸款的比例已達47%。同時,85%的按揭貸款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和人口凈流入城市。

三是強化風控。該行對按揭類貸款、房抵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等不同類型貸款,采用差異化風控策略。同時,加快模型迭代優化,提高客戶準入標準。

此外,中信銀行回應了“反內卷”問題,提出其成因主要是產能過剩。目前,該行信貸投向涉及“反內卷”行業占比約為12%,整體風險敞口可控。

總體來看,中信銀行交出的上半年成績單,展現出穩健發展的經營風格。尤其是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憑借信用減值損失的規模壓降,有力支撐其利潤增長。然而,該行提出“零售轉型”戰略已超11年,但其利潤占比僅為12%。

接下來,財富管理能否成為零售金融的增長點?“輕資產轉型”如何拓展其零售業務增長空間?消費信貸與信用卡不良問題如何化解?「子彈財經」將持續觀察。

*文中題圖來自:界面新聞圖庫。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股榜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
加載中 ...
加載中...

二維碼已過期

點擊刷新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云掌財經

使用云掌財經APP掃碼登錄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點擊掃一掃登錄

  • 驗證碼登錄
  • 密碼登錄

注冊/登錄 即代表同意《云掌財經網站服務使用協議》

找回密碼

密碼修改成功!請登錄(3s)

用戶反饋

0/200

云掌財經APP下載

此為會員內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請下載云掌財經APP進行加入

此為會員內容,請下載云掌財經APP加入圈子

云掌財經
掃碼下載

更多功能與福利盡在APP端:

  • 精選會員內容實時推送
  • 視頻直播在線答疑解惑
  • 達人一對一互動交流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