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人工智能+”政策窗口!商湯“1+X”戰略穿越周期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星芒
編輯 | 閃電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過往的十年,是人工智能認知變化最快的十年,也是商湯科技成立至今的十年。”不久前,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這樣說道。
從早期的感知AI到大模型與生成式AI,再到如今的世界模型與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技術在短短十余年間經歷了飛速演進。其間既有用戶量迅速破億的明星企業崛起,也有眾多項目在大浪淘沙中沉寂。
身處洶涌的大潮之中,商湯曾踩中計算機視覺的第一波AI浪潮,也曾因為技術迭代面臨嚴峻挑戰。但如今,這家企業已更換創新引擎,迎來生成式AI業務的爆發式增長。
8月28日,商湯發布2025年上半年財報,業績超出市場預期:總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生成式AI收入連續三年高速增長,增幅達72.7%;經調整虧損凈額同比和環比均大幅收窄,同比下降50%;貿易應收回款額32億元,大幅提升96%,創歷史新高;截至2025年上半年,集團的總現金儲備達132億元。
不久前,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釋放積極政策信號,為行業打開歷史性機遇窗口。面向未來,商湯已在AI基礎設施、大模型技術和應用、組織架構等方面做出前瞻布局。
在快速變化的科技行業里,更換企業核心增長引擎,并非易事。商湯是如何完成智能躍遷、穿越十年行業周期的?
1、生成式AI挑起大梁
自2025年上半年起,商湯科技對收入披露口徑進行重分類,將原“生成式AI、視覺AI、智能汽車”三大板塊,調整為“生成式AI、視覺AI、X創新業務”。
這一調整背后,是業務結構的深刻變化。在傳統認知中,商湯一直以視覺AI為核心標簽。如今,生成式AI業務已接過大旗,成為推動公司增長的新引擎。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生成式AI業務收入超過18億元,同比增長73%,在集團總收入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77%。
生成式AI業務的爆發,離不開商湯在大模型技術上的持續深耕。商湯認為,多模態深度融合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必經之路,因此較早投入多模態、推理類大模型的研發。而多年積累的計算機視覺模型經驗、數據知識,以及豐富的真實應用場景牽引,更讓商湯快速躋身行業前沿。
2025年,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體系迎來多次關鍵升級。尤其,7月推出的日日新V6.5,率先突破圖文交錯思維鏈技術,在大模型中引入形象思維,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圖文交錯思維的商業級大模型。
所謂“一圖勝千言”,一幅圖往往比大段文字更能引發有效思考。實測數據顯示,日日新V6.5的文本推理能力和多模態推理能力超越Gemini 2.5 Pro、Claude-4 Sonnet;多模態交互能力則優于Gemini 2.5 Flash和GPT-4o,綜合性能位居行業前列。
技術迭代最終要落地于應用場景。目前,商湯大模型應用主要圍繞生產力工具、交互工具兩大使用場景,快速提升市場滲透率和客戶黏性。
生產力工具商湯“小浣熊”產品推出金融、教育、政務三大行業版本,目前用戶數突破300萬。在交互工具領域,依托日日新V6.5的文本與音視頻融合能力,實時交互體驗全面升級,一經推出便快速落地智能硬件和機器人、AI教育、AI文旅等場景,合作終端包括小米眼鏡、XREAL、銀河通用、傅利葉、鯨魚機器人等。
此外,商湯傳統優勢業務視覺AI,也已重啟增長曲線,實現利潤空間與現金流的雙向改善,上半年收入4.36億元,占集團整體收入的18.5%。截至6月底,視覺AI板塊服務國內外客戶660余家,長期復購比例達57%。智慧城市與商業平臺“方舟”,已覆蓋約200個城市、3萬個園區、樓宇、網點、樞紐,每日智能體調用量超1億次;在終端級,商湯賦能的智能座艙累計出貨量超100萬輛、安卓智能手機超2.5億臺,并拓展至運動相機、智能眼鏡等新品類。
而新納入的X創新業務主要聚焦智能駕駛、醫療、機器人、零售四個賽道。
2、“三位一體”戰略構建商業飛輪
這份超出預期的業績增長,背后是商湯“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研發-大模型應用”三位一體戰略的落地閉環——正是這一戰略,將技術能力轉化為了持續增長的商業飛輪。
去年10月,商湯在內部信中首次明確“三位一體”布局。
“生成式大模型的普及和商業化,關鍵在于降低生產和使用成本,這勢必要結合大模型來迭代和優化算力,同時也需根據算力資源的特點來迭代大模型設計和應用。”徐立在信中表示,“因此,商湯的核心戰略是實現算力大裝置、大模型和應用的無縫集成,以應用驅動模型迭代,以模型帶動算力優化。”
在此戰略下,商湯致力于成為最懂算力的大模型服務商,和最懂大模型的算力服務商。
作為AI基礎設施的商湯“大裝置”,承擔著底層算力供應的核心角色。截至2025年8月,商湯大裝置的運營總算力規模已增長至約2.5萬PetaFLOPS,支持萬億參數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生成。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在國產芯片異構混調上,其實現了約5000卡規模的月級穩定運行,集群利用率達80%,異構訓練效率接近同構的95%;同時支持多廠商服務器混合部署、秒級彈性調度、分鐘級故障恢復,可滿足稠密模型與MoE(混合專家模型)的訓練、推理需求。
更重要的是,商湯“大裝置”運營的AIDC實現了全國聯網的統一調度,不僅能支撐商湯自身的大模型研發,還可對外提供服務,支持外部客戶的大模型訓練與應用部署。
據IDC發布的《2025中國大模型推理算力市場分析報告》,商湯“大裝置”在性能優化、云和本地組合、大模型訓推三大核心能力上獲得滿分,成為極少數在訓推效率、開源生態與產業落地深度上均實現全面領先的AI基礎設施,成功躋身中國大模型推理算力廠商第一梯隊。
說起來,商湯是國內最早籌建算力的AI企業之一。前幾年為研發通用視覺模型,因參數量巨大、對算力需求極高,商湯便已啟動大規模算力投入。其2021年上市招股書顯示,當時已擁有12000張算力卡。這份“超前投資”,恰好為商湯積累了穿越技術周期的關鍵籌碼。
如今,“大裝置”、大模型及應用的三重協同已具規模效應:算力為研發與應用提供底層支撐,研發成果輻射上下游推動技術迭代,應用場景則反哺數據洞察;三者結合形成的行業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算力平臺、模型與應用的聯合商業化,成為可驗證、可復制的行業標桿實踐。
3、“1+X”戰略面向未來
大模型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上游的模型研發和算力投入巨大,成本高、回報慢;真正的商業價值更多蘊藏在下游的細分場景中。
為抓住這一機遇,商湯在2024年12月啟動業務與組織架構分拆,推出“1+X”戰略——在生成式AI與視覺AI雙引擎(即“1”)之外,重組拆分出智能駕駛“絕影”、家庭機器人“元蘿卜”、智慧醫療“善萃”、智慧零售“善惠”等生態企業矩陣,也就是財報中提到的“X創新業務”。
“1+X”戰略的意義,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聚焦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核心業務,加速實現盈利與穩定現金流;二是依托集團的基礎設施優勢(如商湯大裝置、日日新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形成協同效應,助力生態企業快速抓住垂直行業的市場機會;三是為生態企業設立獨立CEO機制,更適配市場化發展需求,提升決策效率。
徐立在內部信中曾明確表示,“通過這次重組,我們將把集團升級成為一個具有可持續盈利能力和強勁增長潛力的組織,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據相關媒體報道,2025年上半年,“1+X”戰略的生態活力已初步顯現:X創新業務中有6家生態企業已完成或接近完成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元。重要的是,融資后這些企業無需商湯追加資金投入,可顯著優化集團現金流。
具體業務進展上,各生態企業均取得突破性成果。
智能駕駛“絕影”基于J6M芯片的智駕解決方案已成功量產,首批落地廣汽傳祺車型,并預計年內量產首批基于Thor平臺的端到端車型。此外,“絕影”還打造了行業首個已量產、可交互的世界模型“開悟”,并部署于上海自動駕駛實訓場;
智慧醫療“善萃”上半年與上海新華醫院聯合發布“AI兒童全科醫生”,還與新加坡IHH醫療集團合作疾病早篩;
家庭機器人“元蘿卜”連續三年在雙11期間,拿下京東、天貓雙平臺“智能棋牌機器人”銷量冠軍,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
智慧零售“善惠”則簽約美的智能、統一食品、美宜佳、澳柯瑪、海爾、友寶等標桿客戶,加速零售場景的AI滲透。
徐立在6月26日商湯集團2025股東周年大會上再次表示,集團“1+X”組織煥新實際上是一次“二次聯合創業”過程(Re-CoFound)。一方面,在AI2.0的浪潮下,集團要打造一個新的二次聯合創業集體,全面擁抱AGI時代的機會;另一方面,在X生態中,亦能夠給年輕人更多機會,聚焦垂直賽道,以更加靈活的機制快速抓住行業機遇。
2025年上半年,X創新業務完成完善的運營能力構建,大大激活組織和人才活力,印證了X業務的市場化邏輯。
4、寫在最后
回顧十年歷程,商湯多次在技術迭代的關鍵節點及時調整布局:從計算機視覺到生成式AI,從“三位一體”到“1+X”,每一次戰略轉向都精準呼應行業趨勢。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增長,正是新引擎釋放強勁動能的直接證明。而在最近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商湯再一次踏準了時代的節奏。
針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徐立表示,“商湯緊抓落地機遇,深耕行業領域,以生成式AI與視覺AI為雙引擎,使商湯在繼續保持視覺AI龍頭地位的基礎上,抓住生成式AI所帶來的歷史性窗口,為員工、客戶和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