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定增砍掉10億后獲批!“寒王”能否借此走出單一客戶依賴?
9月9日,股價站上高位的寒武紀近40億元定增獲批,這個金額已經較之前的預案縮水10億,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大模型芯片、軟件領域。在連虧八年后,寒武紀今年上半年大幅扭虧,實現盈利,但目前來看,公司收入對于單一賽道、單一客戶存在嚴重依賴,能否走出這種依賴將是“寒王”真正成功的關鍵。
股價站上高位,寒武紀近40億定增獲批
9月9日,證監會同意寒武紀(688256.SH)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注冊,注冊生效日期為9月5日,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9.85億元。
公告顯示,寒武紀最早于2025年4月30日晚間披露定增預案,當時計劃募資不超過49.8億元。7月,寒武紀調整了定增方案,將募集資金總額調減為不超過39.85億元,但資金投向不變,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臺項目(20.54億元)、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臺項目(14.52億元)、補充流動資金(4.79億元)。
寒武紀表示,通過實施此次定增,有助于滿足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且可增強公司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術和產品綜合實力,同時,構建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臺,可進一步提升公司軟件生態的開放性和易用性。
寒武紀本次擬發行不超過2091.7511萬股(含本數),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價的80%。
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截至9月10日收盤,寒武紀報1273.00元/股,2024年初至今,股價累計漲幅約843%,近一年漲幅約500%。且在8月28日,公司股價盤中觸及1595.88元/股,收于1587.91元/股,均創上市以來新高。
收斂資源,押注云端產品線
業績層面上,寒武紀2017年至2024年連續八年凈利潤為負值。從近年情況來看,2022-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7.3億元、7.1億元、11.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3億元、-8.8億元、-4.6億元,虧損逐漸收窄。寒武紀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呈現高投入、長周期的特征,公司需要持續保持較高強度的研發投入。
而情況在2025年發生了改變,寒武紀今年已連續兩個季度盈利,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8%,歸屬凈利潤為10.38億元,去年同期虧損5.3億元,已大幅扭虧。
有研究員認為,云端產品的爆發性增長帶動業務突圍,這是直接推動寒武紀扭虧為盈的主因。寒武紀的營收增長幾乎全部來自云端產品線,其營收貢獻為28.70億元,占上半年收入的99.6%,這標志著相關產品在大模型訓練與推理場景中獲得規模化落地。不過,雖然寒武紀已實現從架構積累到市場快速轉換的突破,但整體營收結構高度依賴單一賽道,一旦行業需求或技術路徑變化,公司抗風險能力或存隱憂。
對比2023年、2024年兩期營收數據,分產品看,2023年寒武紀智能計算集群系統、云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的營收貢獻分別為6.05億元、0.91億元、0.11億元,2024年云端產品線、邊緣產品線的營收貢獻分別為11.66億元、654.20萬元,其中云端產品線的營收占比超99%,當年未再單獨披露原主要收入大頭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的營收表現。
寒武紀云端產品線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機。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進行人工智能處理的核心器件,其主要作用是為云計算和數據中心場景下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提供高計算密度、高能效的硬件計算資源;智能整機是由公司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計算能力的服務器整機產品。
另據寒武紀于8月29日披露的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結合實際情況,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在50億元至70億元之間。對比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11.74億元,增幅約在326%至496%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客戶集中度高是寒武紀的一大特點。寒武紀在2024年年報中披露,近三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84.94%、92.36%和94.63%。2024年公司對第一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就達到了79.15%。
業績暴增下,2025年半年報“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前五名的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情況”處顯示,寒武紀前五名欠款方的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期末余額合計為2.45億元,占比85.31%,計提壞賬準備1.11億元,計提比例約為45%,上年同期約為31%。
市場一直頗為關注寒武紀的“大主顧”究竟有誰,近日,有消息稱,阿里云通義千問大模型面臨算力缺口,阿里緊急追加寒武紀思元370芯片訂單至15萬片。不過,阿里云人士對外回應稱,阿里云“一云多芯”戰略確實支持國產供應鏈,但傳言阿里采購寒武紀15萬片GPU的消息不實。
高盛力挺,科創50或減倉,“寒王”如何真正稱王?
今年8月底,我們曾發表《“寒王”取代“貴王”登頂A股,閃閃亮的中報藏著哪些潛力?》一文,在寒武紀公布首個盈利中報后,公司登頂A股,成為新“股王”。
就在9月初,高盛表示,保持對寒武紀的積極看法,上調12個月目標價至2104元/股。高盛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考慮二季度經營表現,以及更高的人工智能芯片出貨量、更低的運營費用比率、中國云資本支出擴張情況等,將寒武紀2025-2030年的凈收入預測上調,其中今年預測上調34%為最高。
約在一周前,8月24日,高盛就曾將寒武紀的12個月目標價從1223元/股大幅上調50%至1835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雖處在黃金賽道,但是產品線過于單一、大客戶過于集中,寒武紀目前面臨的局面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市場給出的高估值更像是一種鼓勵,唯有保持清醒頭腦,繼續大力研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抓住難得的中國市場機遇,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寒王”才能笑到最后。
有數據表明,大廠們正在積極增加AI領域的資本支出。例如,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的資本支出近390億元,環比增長57%,同比增長一倍;騰訊同期的資本支出也實現了119%的同比增長,均超出市場預期。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是本輪AI周期的重點之一。
基金持倉方面,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2024年末以及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末,基金持有寒武紀的股份數量分別為9694.40萬股、6200.73萬股、8859.69萬股。而后續隨著跟蹤科創50的指數基金調倉,部分資金或將從寒武紀流出。
具體而言,根據指數規則,上交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證公司)決定調整科創50等指數樣本,于9月12日收市后生效。中證公司官網發布的《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顯示,科創50中單個樣本權重應不超過10%,前五大樣本權重合計應不超過40%。
截至9月10日,科創50第一大權重股為寒武紀(權重13.99%),其次為中芯國際(688981.SH)(權重9.75%),前五大權重股均屬半導體行業,權重合計44.35%。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