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448%!創新藥龍頭三生制藥,歷史新高
巨額BD交易,是對創新藥行業整體的肯定。
但機會不會均攤,擁有領先創新力的藥企才能率先跑完長夜。
過去的一年,中國的創新藥企業經歷了一場冰與火的考驗,不少創新藥企業都沒堅持到最后,選擇出售掉最有價值的管線,斷臂求生。
在階段性的機遇面前,因為提前出售掉了最有價值的管線,因此在創新藥的BD時刻來臨之時,他們錯過了復蘇的機會。反觀一些頭部藥企,在周期的困境當中,堅持研發不松懈,終于在今年陸續開花結果。
中郵證券研報,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許可授權)總金額已接近660億美元,趕超2024全年BD交易總額。尤其是一些頭部的創新藥企業,BD交易額更是創出了歷史新高,重估了企業的估值,讓企業再上新臺階。
例如,老牌創新藥企業三生制藥以及頭部藥企恒瑞醫藥。
今年五月,三生制藥宣布,公司及附屬子公司沈陽三生、三生國健與輝瑞簽署協議,將向輝瑞獨家授予公司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國內地)的開發、生產、商業化權利。
根據協議,三生制藥將獲得12.5億美元首付款,以及最高可達48億美元的開發、監管批準和銷售里程碑付款,此次交易的潛在總金額高達60.5億美元。
據悉,三生制藥此次BD交易獲得刷新了國產創新藥License-out的最高首付款紀錄。在此背景下,三生制藥股價也是提前反應。
根據統計顯示,年內以來,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藥漲幅超過了448%,市值突破770億港元,創下了其上市以來的新高,年內市值增長超635億港元。
受此影響,三生制藥掌舵人婁競財富也是水漲船高。根據統計顯示,婁競直接持有三生制藥22.28%的股權,若以此計算,該部分持股市值約為173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他還是科創板上市公司三生國健的實際控制人,其執掌的富健藥業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5.92%,以最新收盤價計算,該部分持股市值約為122億元。
柳暗花明
對于創新藥行業而言,永遠不缺機會。
不下牌桌,才是關鍵的核心。對于創新藥企業而言,一款重磅藥品的問世,有可能讓這家藥企幾十年的業績無憂。百濟神州、默沙東、諾和諾德已經驗證了大單品的邏輯。
作為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老牌藥企,三生制藥一路走來,并不一帆風順。
2005年,婁競帶領公司團隊完成了全球首款rhTPO藥物“特比澳”的研發,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完成這款藥物研發之后,其父婁丹看到了他獨當一面的能力,其后他開始逐步接手公司的管理工作,且開始在資本市場大展身手。
此后的數年,三生制藥雖然在資本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產品方面其并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三生制藥的凈利潤從12.77億元一路下滑至8.36億元。業績的下滑,使得公司的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0年,三生國健旗下的治療乳腺癌的賽普汀以及預防腎移植引起急性排斥反應的單抗產品健尼哌兩大產品上市。
但遺憾的是,這兩大單品并未放量。
2018年至2022年四年時間,三生制藥的股價跌幅一度超過了80%。
作為一個成熟藥企,業績失去“想象力”是災難性的。好在三生制藥的管線比較豐富,大單品的護城河依舊明顯,其在自免領域的龍頭地位依舊穩固。
這一切的背后,特比澳功不可沒。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特比澳上市二十多年依舊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據IQVIA數據預測,特比澳對應的市占率約65%,繼續保持升血小板藥物市場的龍頭地位。可見一款重磅藥物的研發成功,對于藥企的業績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進入2025年之后,三生制藥業績依舊穩健。根據最新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三生制藥實現營業收入43.6億元,同比下降 0.8%;歸母凈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24.6%;扣非歸母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2.1%。
而真正引爆三生制藥股價的,則是其與輝瑞達成的創紀錄的BD交易。
侃見財經認為,三生制藥的SSGJ-707能夠成功出海,體現了其在創新藥領域的扎實功底,也為國內其他藥企探索全球化道路提供了新思路。三生制藥的階段性成功,表明該企業已經突破自身,達到了新的高度。未來隨著業績的持續放量,沖擊千億市值并不太難。
國際資本持續加碼
一款好的創新藥產品,想要獲得市場的認可,國際化是一條必由之路。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的創新藥一直局限在技術層面,其與跨國藥企的代差讓國內的藥企業困在了自身的“圍城”當中。2018年,港交所支持18A上市公司上市,在資本層面,給國內的創新藥企業打開了一扇窗。
在資本的加持下,國內的創新藥企業開始了蓬勃發展。
盡管兩年之后,由于加息的影響,國內的創新藥行業短暫地經歷了寒冬。但是頭部的創新藥企業底子也更加夯實。
但從本質上來講,BD交易更像是一次性買賣的思維模式,對于藥企而言,在資金緊張的背景下,管線是否能夠繼續推進,是頭等大事。
大額的BD交易盡管出售了未來大部分權益,但是對于當下的創新藥企業而言,則是一個最優的解決辦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行業BD交易只會傾向于這條擁擠賽道中的佼佼者,平庸者還是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三生制藥巨額BD交易消息發布之后,三生制藥開始吸引到越來越多國際機構的目光。
香港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8月26日,貝萊德增持三生制藥4760.475萬股,每股作價30.1096港元,總金額約為14.33億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數目約為1.24億股,最新持股比例為5.1%。
香港聯交所最新資料還顯示,9月2日,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三生制藥209.2萬股,每股作價31.18港元,總金額約為6522.86萬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數目約為1.22億股,最新持股比例為5.03%。
9月4日,CDE官網顯示,三生制藥SA102-CAR-T注射液獲批臨床,用于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該消息發布之后,次日三生制藥股價暴漲18.24%,股價創出了歷史新高。
對于利好的持續發酵,中金公司發布研報稱,考慮股價已對創新藥核心品種BD有一定程度反映,該行上調目標價39.9%至36.50港元,對應13.0倍2025年市盈率和14.2倍2026年市盈率。其上調三生制藥的利潤預期,并且維持公司“跑贏行業”評級。
侃見財經認為,隨著創新藥行業出海邏輯被驗證,百濟神州已經成功打樣,創新藥行業已從過去的技術引進,到現在的反向輸出,這也預示著中國創新藥“出海”正從量變走向質變。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