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少妇搡BBBB搡BBB搡澳门/中文字幕丰满孑伦无码专区

去創作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國資接盤的多家殼公司造假頻發,原大股東掏走的錢該誰賠?

竹未晞/文

在2025年6月,反做空一線發布了一則關于國資收購上市公司殼的情況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國資收購上市公司殼的現象愈演愈烈。

殼公司,即擁有上市資格,卻業績萎靡甚至經營難以為繼的企業,這類公司往往資產規模縮水,市值處于低位,如風中殘燭,僅余上市地位這一“外殼”具備價值 。

這些殼公司的存在,既反映出資本市場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部分有特殊需求的企業提供了“曲線救國”的上市途徑。

但在眾多被國資收購的殼公司,在后續經營中仍狀況百出,有的業績持續下滑,有的甚至陷入財務造假丑聞,走向退市邊緣。

這不僅讓國資投入的大量資金面臨打水漂風險,更嚴重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殼公司違法的多米諾骨牌

在資本市場的復雜生態中,殼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并非孤立存在,一種違規行為的出現常常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形成系統性的風險暴露。

反做空一線統計了24家近年來被國資接盤的殼公司情況,從數據來看,這些殼公司多存在違規情況,財務以及信息披露問題最為突出,如同第一張被推倒的骨牌,成為觸發后續一系列問題的起點。

其中,奇信股份與博天環境都有連續五年的財務欺詐情況。

在2015-2019年間,奇信股份連續五年財務造假,虛增利潤合計17.85億元,這種長期且大規模的造假行為不僅嚴重背離了財務真實性原則,更直接導致公司在2024年摘牌退市。

博天環境的情況更為嚴峻,2017-2021年連續五年有重大財務造假的情況,涉及金額超5億元且占凈資產50%以上,最終不僅被強制退市,實控人及高管還因涉嫌違規披露信息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財務問題的蔓延往往伴隨著信息披露的全面失守,就像第一張骨牌倒下后撞擊的第二張骨牌,讓違規行為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業績預告不準確、信息披露不及時或不完整等問題在多家公司中頻繁出現,形成了連鎖反應。

奧特佳在2022年因業績預告與實際業績差異過大,一年內多次被證監ju和交易所出具監管函,從關注函到警示函,違規程度不斷升級。

萬馬股份則在2023年和2024年連續因關聯交易披露不及時受到監管,反映出公司在信息披露機制上的持續漏洞。

這些行為看似獨立,實則與財務問題相互關聯,財務造假需要通過虛假的信息披露來掩蓋,而信息披露的不規范又會縱容更多財務問題的滋生,形成惡性循環。

關聯交易的違規便成為難以阻擋的下一環,進一步加劇公司治理的混亂。

孚日股份的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資金超10億元,龍凈環保因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及資金占用被處罰,這些案例暴露出關聯方利用控制權損害公司利益的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存在多種違法類型交織的情況,例如美凱龍不僅存在財務造假,董事長還因相關問題被立案調查;太和水同時涉及信息披露違法、虛增收入等多項違規,瀕臨退市。

還有涉及多次違規的公司,如日海智能先因財務造假定罪、后又因未披露訴訟被通報;微創光電2024年因財務錯報被北交所通報批評,后在2025年7月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尚未結案。

這些公司的案例表明,當財務、信息披露、關聯交易等環節的違規同時存在時,公司的內部治理或許已經完全失控,就像多米諾骨牌全部坍塌,最終只能面臨退市或更嚴厲的處罰。

收購后命運各不相同

當殼公司面臨困境時,國資接盤往往被視為一劑“強心針”,承載著扭轉頹勢的期待,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被國資接盤的公司命運卻大相徑庭。

根據不完全統計的表格數據顯示,被國資接盤后,財務情況較好的公司占比約為37%,而財務情況較不佳的公司占比達63%,這一對比揭示出,國資接盤并非萬能鑰匙,公司最終的走向仍受多重因素影響。

有些公司在被國資接盤后,憑借自身的優勢和穩健的經營,維持著良好的財務狀況。比如兆馳股份,其財務情況處于正常波動狀態。

這家公司業務布局多元化,涵蓋多媒體視聽、LED產業鏈、智慧家庭組網等多個領域,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如同為其打造了一個穩固的“盾牌”,能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分散風險,維持相對穩定的財務狀況。

在市場競爭中,兆馳股份憑借各業務領域的技術積累和成本控制優勢,保持了市場份額的穩定,進而保障了營業收入和利潤的正常波動,未出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情況。

奧特佳也呈現出整體增長的趨勢,公司宣稱在汽車空調壓縮機等產品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積極拓展市場份額。

通過與眾多汽車制造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訂單量穩步增長,推動了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在財務報表上展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公司在被國資接盤后,依然難以擺脫財務困境,甚至走向退市的結局。

奇信股份便是其中的典型,2020年7月,新余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10.9億元購得奇信股份29.99%的股份并取得實際控制權,但公司的問題卻在此后仍未被解決。

從2012年到2019年,奇信股份連續8年進行財務造假,通過簽訂虛假或放大金額的工程合同、對內部承包項目少計成本等方式,累計虛增收入13.1億元,累計虛增利潤 26.3億元。

2021年,公司原實際控制人關聯人還疑似非經營性占用1.31億元資金,再加上融資受限、建筑行業低迷等因素的影響,奇信股份經營每況愈下。

2019至2022年,其營收持續下滑,凈利潤連續3年虧損,合計虧損27億,最終于2024年摘牌退出A股市場,即便有國資接盤也未能扭轉乾坤。

博天環境的命運同樣令人唏噓,2024年3月進入退市整理期,4月25日正式摘牌退出A股市場。

這家公司在上市初期業務發展迅速,2017-2018年營收實現增長,但從2019年開始急轉直下,2019-2021年營收不斷萎縮,歸母凈利潤連續虧損且虧損額逐年擴大。

2021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8.88億元,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曾試圖通過引入國資等方式自救,卻均以失敗告終。

2023年3月30日晚間,博天環境公告在重整過程中部分項目債權申報與賬面記載不符,并更正及追溯調整涉及2017-2021年度財務報表,經查明其存在多年的財務造假行為,最終,因這些嚴重問題,博天環境被強制退市。

這些案例表明,財務情況較好的公司在經營戰略、市場拓展、內部管理等方面表現出色,能夠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實現穩定發展。

而財務情況較差的公司,往往受到歷史遺留問題、行業環境不利、經營決策失誤等多種因素影響,即便有國資的支持,也難以在短期內改善財務狀況,甚至最終走向退市的悲慘結局。

國資接盤或許能提供一定的助力,但公司自身的“體質”和經營狀況,才是決定其最終命運的關鍵。

欺騙投資者的無形陷阱

殼公司這些違法違規以及財務造假的情形,可能會對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產生不良導向——看似走向財富增值的道路,但實際上卻走進了這些公司布置下的一個個無形陷阱。

以奇信股份為例,從 2012 年起,奇信股份便開啟了財務造假之路。

在上市前,奇信股份就通過簽訂虛假或放大金額的工程合同、對內部承包項目少計成本等方式,累計虛增收入達6.92億元,少計成本9.11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0.26億元。

在2012年,其虛增利潤總額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27.21%,憑借這些虛假數據,成功掩蓋虧損并于2015年底登陸A股市場。

上市后,奇信股份的造假行為變本加厲,2015 - 2019年,依舊采用類似手段,甚至體外支付少計費用,累計虛增收入7.9億元,少計成本16.2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7.85億元,虛增利潤占各年度披露利潤總額的179.68% - 242.64%。

這種長達八年的系統性造假行為,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對公司真實經營狀況和財務實力的判斷,讓投資者基于虛假信息做出投資決策,深陷其中。

博天環境同樣劣跡斑斑。2017年,博天環境虛增營業收入34,739.80萬元,占當期披露營業收入的11.40%,虛增利潤11,801.65萬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70.68%。

2018年虛增營業收入109,847.85萬元,占當期披露營業收入的25.33%,虛增利潤 50,144.73萬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223.80%。

其虛假記載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持續時間長,從2017年至2021年的定期報告均存在虛假記載,直至2023年3月底才予以集中更正,極大地干擾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而當上市公司的欺騙行為被曝光,投資者的資金遭受損失,理論上,責任主體的認定似乎清晰明了。

上市公司作為信息披露和經營活動的核心主體,若因其自身的違法違規行為導致投資者受損,無疑應當承擔首要的賠償責任。

然而,在現實的復雜環境中,責任主體的認定卻并非如此簡單明了。

上市公司可能通過復雜的股權結構和關聯交易,將責任層層轉嫁,使得真正的責任承擔者難以確定。

公司管理層也可能在事發后,通過離職、轉移資產等手段,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聲稱自己已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導致投資者在尋求賠償的道路上,陷入責任主體認定的迷霧之中,難以找到明確的方向。

許多因欺騙行為被曝光的殼公司,早已在經營不善的泥沼中深陷已久,當違法問題暴露后,公司資產往往已被凍結、變賣,所剩無幾,根本無法覆蓋投資者的巨額損失。

就如博天環境和奇信股份,其經營的崩塌使得公司資產大幅縮水,眾多投資者的訴求在公司重重債務與混亂的財務狀況面前,顯得無力而無奈,投資者的錢在公司退市的陰影下,猶如石沉大海,投資者難以獲得有效的賠償。

在這樣的現實困境下,投資者的資金償還希望變得極為渺茫,他們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誰來賠償投資者損失?

在剖析完以上現象,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其中存在的諸多亂象與問題。

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對投資者的欺騙行徑以及瀕臨退市公司收購所面臨的風險,共同交織成了一張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大網。

而投資者資金償還的困境,更是這張大網中最為棘手的難題,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信心與利益。

破局之路,任重而道遠。對于投資者而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在投資決策前,深入研究目標公司的基本面,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風險的細節。

關注公司的歷史經營狀況、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記錄等關鍵信息。

同時,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在發現公司存在欺騙行為時,積極參與維權行動,向違法違規者施壓,爭取應有的賠償。

從市場層面來看,監管部門肩負著至關重要的責任。

應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填補法律法規的漏洞,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財務審計、收購重組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管。

對于違法違規行為,要嚴厲打擊,提高違法成本,讓違法者付出沉重的代價,形成強大的威懾力。

同時,規范國資收購行為,明確收購流程和標準,加強對國資收購方的監督與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資收購能夠真正實現產業整合與發展的目標。

此外,還需加強資本市場的誠信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氛圍。通過建立健全信用評級體系,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以及相關責任人的信用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和公示,讓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好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讓資本市場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投資者財富增值的樂園。

[引用]

① 鷹眼預警:文科園林營業收入大幅下降.新浪財經.2023-04-15

② 紅星美凱龍人事震蕩!副總經理車國興辭任,前董事長被查,中報營收降21%凈虧19億.新浪財經.2025-09-01

③ 風范股份兩前任董事因內mu交易被罰.每日經濟新聞.2014-05-28

④ 派林生物內控缺陷兩任董事長被警示 一季度營收凈利雙降股價跌超50%.長江商報.2025-05-14

⑤ 兆馳股份三宗違規被責令改正 董事長等4高管吃警示函.中國網財經.2020-01-22

⑥ 突發!博天環境實控人趙笠鈞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電力采購與招標網.2025-05-09

⑦ 日海智能業績出爐,連虧五年已虧掉超27億元,折舊攤銷1.4億元拖累凈利表現.深圳商報.2025-03-21

⑧ 業績變臉連收兩張監管函!律師:涉嫌虛假陳述投資者可起訴 奧特佳:無可奉告.華夏時報.2022-08-09

⑨ *ST奇信何以騙過了新余國資的眼睛?.上海證券報.2023-05-12

⑩ 上市8年“堅持”財務造假,奇信股份如何虛增利潤26億?.財聯社.2023-12-27

? 奇信股份內控缺陷:超億元資金未經審批被轉出,時任董事長、總裁簽字..2025-08-14

? 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奇信股份及相關責任人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23-08-23

? 財務造假長達5年,博天環境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北京日報客戶端.2024-02-03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股榜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
加載中 ...
加載中...

二維碼已過期

點擊刷新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云掌財經

使用云掌財經APP掃碼登錄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點擊掃一掃登錄

  • 驗證碼登錄
  • 密碼登錄

注冊/登錄 即代表同意《云掌財經網站服務使用協議》

找回密碼

密碼修改成功!請登錄(3s)

用戶反饋

0/200

云掌財經APP下載

此為會員內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請下載云掌財經APP進行加入

此為會員內容,請下載云掌財經APP加入圈子

云掌財經
掃碼下載

更多功能與福利盡在APP端:

  • 精選會員內容實時推送
  • 視頻直播在線答疑解惑
  • 達人一對一互動交流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