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調整是“假摔”?收益率差暗示反彈在即
錄得四連陽之后,恒生科技指數今天大幅低開、陷入修整,讓很多關注港股的朋友直呼機會來了。
事實上,低位進場港股科技股的時機確實已經來了:截至9月10日,恒生科技相對創業板指的40日收益率差和60日收益率差,均跌破5%分位點,并有回升跡象。
從均值回歸的角度來看,每一次這兩個收益率差觸及5%的低分位,后一階段都會迅速回升——也就是說,此時介入屬于低位埋伏恒科的補漲機會,性價比很高。
不過從恒生科技的年內表現來看,我們會發現截至9月10日,恒生科技指數年內跑輸港股科技指數約7個百分點。這是為何?
一方面是指數容量問題,港股科技匯聚50家港科巨頭,是市場中唯一一只全面覆蓋“中國科技十雄”的港科類指數。一方面在行業分布上,港股科技多了科技硬件、創新藥等熱門板塊,更能捕捉最近港股科技的結構性機會。
近期伴隨幾項重大事件的催化,市場AI敘事重啟,創新藥、新能源車等科技主線景氣度提升,港股比A股更聚焦科技成長屬性。再加上美聯儲降息預期持續發酵,流動性寬松預期利好高成長性的港股科技板塊,因此市場關注度明顯提升。
熱門兩融標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蹤港股科技指數,截至昨天收盤年內漲幅超過41%,可以T+0交易,玩法多樣,今日回調或許是個不錯的建倉時機。目前這個ETF規模已經連續10周保持增長,顯示資金一直在“孜孜不倦”加倉,想要埋伏下一輪港股科技反彈機遇。
前十大信息顯示,港股科技50ETF(159750)最新權重中“阿里+騰訊+小米+網易+京東+美團”總含量超過50%。目前南向資金已經連續14日凈買入阿里,合計超334億港元,“掃貨”態勢明顯。
有人說今天港股科技龍頭調整可能和阿里、美團“掃街大戰”升級有關。
前兩天阿里旗下高德突然發布“掃街榜”,直接叫板美團大眾點評,號稱基于真實用戶行為、“永不商業化”,同時宣布發放10億補貼拉攏線下商戶;美團則閃電反擊,重啟“品質外賣”并發放2500萬張消費券迎戰,兩者繼續卡位本地生活未來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89%,其經營利潤率從25.1%大幅收縮至5.7%,反映出在激烈競爭環境下,即便巨頭也承壓明顯。這種時候,明確單壓一家的風險正在變大——無論是美團的護城河深度,還是阿里新業務的變現能力,都尚存變數。
所以更穩妥的方式,依舊是借助指數化工具布局整個剛剛科技賽道,比如覆蓋全面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更能把握板塊整體的貝塔機會——“AI和數字化浪潮下,港股的科技資產仍是被低估的金礦。”
作者:ETF金鏟子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