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新抱團新能源
文丨小李飛刀
2025年8月底以來,新能源賽道重獲A股青睞,成為市場主線之一。
從行業ETF表現上看,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159368)大漲近15%,領跑A股大市,且基金份額快速增長100%以上。
那么,這波新能源行情還能火多久?
【AI VS 新能源】
當前,A股呈現明顯的結構化行情,尤其是AI與新能源板塊的表現可謂冰火兩重天。
AI板塊中的光模塊指數自9月初(截止9月9日)累計下跌17%。其中,明星抱團股“易中天”重挫20%左右。反觀新能源板塊,固態電池、儲能兩大細分指數均漲逾10%,陽光電源、先導智能、億緯鋰能等龍頭股價一度飆升逾40%。
若需對比兩大板塊行情走勢、估值、ROE、財務表現及權重股等數據,可打開“紅色火箭”小程序,在“機會”一欄的“指數瀏覽器”中添加指數查詢。此外,該小程序還提供場外基金購買、社區討論等功能。
▲來源:“紅色火箭”小程序
作為A股科技大類與周期大類的典型代表,兩者行情分化,本質上反映出A股正經歷大類資產板塊輪動。這一切換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萬得科技大類指數當前點位較2015年6月頂峰高出50%,截至9月9日,估值高達47倍,遠超近十年17.5倍的中位數。其中,光模塊最新估值高達70倍以上。而周期大類仍處估值洼地,新能源板塊當前PE僅24.6倍,略高于近十年估值下限,遠低于32倍的中位數。
另一方面,7月重磅會議明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拉開了反內卷治理序幕。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新能源車等)、化工、有色等周期板塊大概率會被覆蓋。
在此大背景下,儲能、固態電池又有高景氣度邏輯加持,成為推動A股大類板塊切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固態電池大提速】
當前,固態電池已不再是停留在PPT上的概念,而是產業化進程明顯加速。
據機構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8家電池企業布局了總規模達0.3GWh的中試線。更關鍵的是,全球十大主流車企幾乎一致選擇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統一為后續大規模、低成本量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固態電池行業龍頭業績也能印證這一趨勢。2025年上半年,先導智能固態電池相關設備訂單高達5億元左右,全年預計突破10億元,而2024年僅1億元。宏工科技的干法設備已獲得多家客戶訂單,硅碳CVD流化床也進入設計階段,預計2025年11月即可推出樣機。
這些進展大幅提振了資本市場對固態電池商業化的信心,也引爆了新能源近期的大漲行情。
相較于傳統液態電池,固態電池在安全性與能量密度上實現了雙重突破。固態電解質具有不可燃、不泄漏的特性,從根源上杜絕了電池起火、爆炸風險。通過鋰金屬等材料創新,能量密度可突破400Wh/kg,遠超液態電池300Wh/kg的物理瓶頸。
這一優勢不僅能將新能源車續航提至1000公里以上,還可拓展至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
據國信證券測算顯示,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從2025年的144億元飆升至2030年的2180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72%,產業鏈上下游將迎來重大機遇。
具體來看,固態電池產業鏈的設備端(干法、輥壓、靜壓、封測)、固態電解質、集流體、導電劑、鋁塑膜、硅碳負極等關鍵環節均將誕生新的變革機會。
【儲能“供不應求”】
相較于固態電池的產業新突破,儲能賽道的困境反轉更為亮眼。
2024年,中國儲能市場尚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全年新增裝機僅77.3GWh,出貨量卻高達301GWh,直接導致儲能產品價格大幅承壓。但2025年以來,行業格局逆轉,“供不應求”出現了。
國內市場,上半年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達56GWh,同比激增68%,拉動儲能電池出貨量飆升109%至252GWh。緊接著,8月國內儲能招標規模同比增幅超500%,環比也接近200%,需求爆發態勢明顯。
海外市場需求同樣旺盛。在美國,儲能補貼政策持續至2033年,行業經濟性顯著,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大型光伏儲能項目的財務成本將降低,進一步刺激開工需求。
在歐洲,德國、意大利等國推行的分時電價政策使價差擴大至0.5歐元/度,工商業儲能投資回報率提升至15%以上,疊加戶儲去庫存完成,需求加速釋放。此外,澳大利亞的政策推動與印度尼西亞的大規模部署,均標志著海外儲能進入新一輪景氣周期。
中長期看,全球以及中國儲能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據Wood Mackenzie樂觀預測,未來十年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將增長七倍以上,總量突破1TW/3TWh,為實現這一目標,2034年前全球電池儲能系統投資需求將達1.2萬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AI驅動的AIDC需求成為新增長點——100MW數據中心可帶動450-800GWh的儲能需求,2024-2030年數據中心儲能需求年復合增速將超80%。
對于這一龐大市場,中國儲能企業整體競爭力較好,斬獲了大量訂單。202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獲得199個海外儲能訂單,總規模高達160GWh,同比激增220%。
相關上市企業業績數據同樣印證行業高景氣。陽光電源、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眾創新航五家龍頭企業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超600億元,平均增速超80%。
其中,陽光電源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178億元,同比暴增128%,營收占比達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超越特斯拉,首次登頂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達18%-20%,歐洲市場占比更是從2023年的10%提升至21%。
與此同時,陽光電源傳統業務光伏逆變器仍保持17%的增長,全球市占率30%,穩居行業第一,而華為位居第二,其余對手份額均較小。
兩大企業齊頭并進,陽光電源盈利能力水漲船高。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毛利率為34.4%,凈利率為18%,均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而當前不足仍不足20倍。
整體看,固態電池與儲能兩大細分賽道企業數量眾多,投資者選擇難度較大,但配置相關新能源ETF也是一個不錯選擇。其中,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159368),全面覆蓋這兩大賽道核心龍頭,包括陽光電源、億緯鋰能、先導智能等權重。如果沒有股票賬戶,可關注對應的場外聯接C(024420)。
▲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159368)前十大重倉股,來源:Wind
總體而言,在反內卷政策背景下,疊加固態電池與儲能的高景氣度,新能源成為A股主線具有支撐邏輯。這也意味著板塊后續或仍有估值修復空間。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資,降低投資單一證券所帶來的個別風險。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當您購買基金產品時,既可能按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和本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