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團“壟斷”!點評的亂象,當休
今天上午,高德地圖發布了一個新的產品“掃街榜”,這個榜單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在對標大眾點評的。
中國龐大的線下餐飲市場,長期以來一直只有大眾點評這唯一的一套評分系統,現在終于迎來了一場廣大的商家和消費者期待已久的線上變革。
當前,中國餐飲行業的“內卷式”競爭愈演愈烈,從拿客單、翻臺率、同店銷售等關鍵經營指標來看,大量餐飲頭部品牌也都面臨不同程度上的經營壓力。
與此同時,餐飲企業在線上的廝殺也非常激烈。在美團點評上,各大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大量優惠套餐虧錢售賣。在翻臺率、同店銷售等指標壓力下,線上點評成了驅使商家深度內卷的幫兇。
據央廣網、央視財經報道,近些年,關于虛假點評的爭議一直存在,包括刷好評、職業差評等多種形式引發爭議。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也在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媒體曝光等方式,訴說自己在大眾點評遭遇的不公待遇,不少餐飲從業者認為,當前中國餐飲行業迫切需要外來者打破大眾點評對線下餐飲評價體系的壟斷,建立更加全面和真實的餐飲評價體系。
線下餐飲,負重前行
2015年10月9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宣布合并,成為美團點評。這是中國本地生活賽道的歷史性時刻,意味著,廝殺已久的兩大本地生活巨頭“握手言和”,一舉成為占據中國到店餐飲市場80%以上份額的O2O巨頭。
在此之后,美團點評幾乎長期壟斷了中國到店餐飲市場,而大眾點評建立的餐飲評價體系,也是中國餐飲行業具有絕對壟斷地位的評分系統。
國海證券的研報數據顯示,在到店餐飲市場,2021年美團點評占據的市場份額高達83%。據預測,2025年美團將占據的市場份額為70%,雖然份額有所下降,但仍具有絕對市場支配地位。
另據開源證券測算,2024 年前三季度,美團、Dy到店酒旅板塊的銷售額(GTV)分別為6800億 、3880億元。根據國信證券研報,2023年以來,美團與dy的市占相對趨于穩定,兩者核銷后GTV比例約為7:3。
回顧線上點評的商業模式誕生之初,確實給線下餐飲行業注入了強心劑,讓“酒香不怕巷子深”成為現實。
當時,中國餐飲行業的內卷程度不高,消費者的真實評價讓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的優質餐飲店獲得了真真切切的線上流量,提升了餐飲營銷經營的效率和獲客半徑。
但近十年來,中國餐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競爭格局巨變。
當前,我國每千人擁有餐飲商家的數量達到7—9家,遠高于國際公認的合理標準:3—5家。豪蝦傳創始人蔣毅曾粗略估算過,我國餐飲店數量的合理閾值大約為336萬家,但目前,全國至少存在980萬家餐飲門店,超出近200%。
這使得餐飲行業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線上點評系統則成了內卷的“主戰場”。各大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大量優惠套餐在線上點評平臺上虧錢售賣。在營收、翻臺率等指標壓力下,線上點評成了驅使商家深度內卷的幫兇。
另一方面,線上點評系統并未響應中國餐飲行業的變化而升級,目前仍高度依賴人工,評價主觀性和不確定性非常高,點評的可操控性也更高,由此衍生的種種亂象,成為壓在眾多餐飲商家頭上的沉重負擔。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有商家人士稱,對于本地生活服務,美團點評只是把線下流量轉移到了線上,并沒有擴大市場。而美團點評壟斷市場之后,它就開始操縱流量。
點評的亂象
由于大眾點評對線下餐飲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大眾點評的星級評價與商家排名和評分掛鉤,已經成為餐飲門店運營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商家都對點評頗為重視,擔心差評影響排名和客流量。
各種線上運營方式及控評自然成為商家關注的焦點。
近些年,關于虛假點評的爭議一直存在,包括刷好評、職業差評等多種形式引發爭議。據央廣網經濟之聲《天天315》此前報道,刪除一條大眾點評上的差評2000元、增加一條好評100元。此外,由這一業態衍生出“職業差評師”,通過給商家寫差評進行敲詐勒索。
今年7月,央視財經頻道揭秘網絡水軍“黑生意”,充斥大眾點評、小紅書。
據調查,在大眾點評推出的“全民搭伙來探店”項目中,分為必須到店和自由探店兩種模式。所謂“自由探店”就是商家允許用戶不到店進行線下觀察和體驗,但卻要寫出真實可信的用戶體驗角度的探店筆記,有的甚至還主動提供照片和筆記文案。
在調查中,某醫美機構的工作人員僅僅帶領記者參觀了8分鐘,只完成了簡單拍照和交流。事后,卻要求記者在筆記中著重介紹店里的黃金微針項目,還要提及一位記者從未見過的醫生。在沒有任何真實體驗該項目的情況下,記者僅憑在門店拍攝的照片,根據工作人員的要求,結合其他探店筆記,就完成了一篇圖文并茂的體驗式探店筆記,10天后,記者收到大眾點評平臺支付的12.96元的報酬。
目前,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仍充斥著不少“大眾點評代運營”的營銷貼文。
對方宣稱,提供的“線上整體托管”服務包括商圈調研、競對分析、基礎搭建、星級提升、人氣提升、訪問量、優質點評、店鋪收藏、問答包裝、差評處理等,這樣的服務項目3個月費用9300元。
這個虛假優質點評產業鏈由點評官方、商家、代運營公司、好評寫手共同制造,但呈現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它顯得真實、精致。
這無疑加劇了線下餐飲業的混亂和內卷。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餐飲行業迫切需要外來者打破大眾點評對線下餐飲評價體系的壟斷,建立更加全面和真實的餐飲評價體系。
其實,從本地生活市場規模來看,本地生活業務仍具有萬億量級的增長潛力。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3年國內O2O(從線上到線下)到店業務(包含到餐、到綜)的市場規模約為1.23 萬億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0.5%。
意味著,本地生活賽道未來的增長空間仍非常可觀,容得下更多玩家良性競爭,為中國餐飲行業健康向上發展提供助力。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