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資券商陣營再擴容!金融街證券來了,上半年凈利暴增346%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苗苗
金融街證券來了。
9月9日晚間,恒泰證券(01476.HK,證券簡稱“恒投證券”)一紙公告揭開北京國資券商整合新動態:公司已完成工商變更,“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金融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官網同步完成品牌切換。
恒泰證券表示,更名是基于公司的戰略定位、品牌規劃以及自身長遠發展需求。以“金融街”命名,能夠更好彰顯公司立足首都金融核心區、輻射全國的戰略布局。此前在2023年,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融街集團”)成為恒泰證券的實際控制人。
截至9月10日收盤,該公司股價報2.02港元/股,漲幅2.54%,總市值53億港元。時代周報記者就上述更名事宜聯系金融街證券,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目前,北京國資體系已擁有5家券商:中信建投、首創證券、第一創業、北京證券(7月更名,原瑞信證券)及剛更名的金融街證券。兩個月內,兩家券商相繼以“北京”和“金融街”重新命名。
“北京地區金融資源整合正在加速。”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匯聚大量金融資源,地方國資布局多家券商,旨在進一步整合和優化這些資源,提升北京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
恒泰證券更名金融街證券
金融街證券的前身恒泰證券,成立于1992年,注冊地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注冊資本為26.05億元,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
目前,該公司以北京、內蒙古和東北三地為核心展業區域,在全國設有108家分支機構及7家分公司,業務范圍涵蓋經紀及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資產證券化、資本中介、資產托管、自營交易等全牌照業務;同時擁有恒泰長財證券、恒泰期貨、恒泰資本投資、恒泰先鋒投資四家全資子公司,并控股新華基金。
2023年,恒泰證券原大股東天風證券作價18億元,向北京華融綜合投資有限公司(隸屬金融街集團)轉讓持有的恒泰證券2.49億股股份。轉讓完成后,金融街集團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持有恒泰證券30%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原大股東天風證券的持股比例降至16.92%,位居第二。
金融街集團為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旗下企業,這意味著恒泰證券的實際控制人變為西城區國資委。在金融街集團控股以后,該公司業績出現好轉。
2023年,恒泰證券實現營收25.13億元,同比下滑7.78%;歸母凈利潤6414.50萬元,同比增長104.99%,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收27.86億元,同比增長10.86%;歸母凈利潤1.76億元,同比增長174.82%。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含利息與投資收益等合計)約16.66億元,同比增長42.45%;歸母凈利潤約2.41億元,同比增長346.8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約為3.90億元,同比增長401.3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86%,同比增加2.19個百分點。
更名后,金融街證券將全面啟動服務升級計劃:在個人財富管理領域,將組建“金融街智庫”,聯合宏觀經濟專家、行業分析師推出定制化投資策略,覆蓋權益、固收、另類投資等多個領域,滿足客戶多樣化投資需求;在企業金融服務領域,將依托金融街集團資源,為企業客戶提供“上市輔導+投融資對接+風險管理”的全鏈條服務,助力企業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金融街集團9月9日在官微發布消息稱,此次更名是集團戰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金融街證券發展的新起點。作為集團旗下唯一持牌證券公司,金融街證券將聚焦“服務集團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居民財富管理”三大定位,進一步強化投行業務、資管業務、機構業務能力,為集團提供專業金融支持;同時加大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產業金融等領域的投入,提升服務集團產業鏈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未來,金融街證券將全面融入“金融街”品牌體系。
北京國資體系坐擁5家券商
過去兩個月,已有兩家券商相繼以“北京”和“金融街”重新命名。除恒泰證券更名為金融街證券外,今年7月,瑞信證券正式更名為北京證券。
瑞信證券原為方正證券與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共同投資設立的合資券商,其中瑞士信貸持股51%。2024年6月,瑞銀宣布和方正證券已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國資公司”)就出售瑞信證券共85.01%股權達成三方協議。
根據方正證券7月23日公告,北京國資公司收購瑞銀證券、方正證券所持部分瑞信證券股權一事已經完成,北京國資正式成為瑞信證券持股85.01%的控股股東,并將瑞信證券更名為北京證券。
截至目前,北京市國資體系內共有5家證券公司,分別為中信建投、首創證券、第一創業、北京證券和金融街證券。
5家國資券商分屬不同國資主體。其中,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為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金控”),首創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創集團”),第一創業的第一大股東為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國管”),北京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北京國資公司,金融街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金融街集團。
股權穿透后,上述5家券商最終股權所有者分屬三家:北京證券實控人為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街證券背后為西城區國資委;首創證券、第一創業、中信建投背后為北京市國資委。
今年以來,有多家券商進行更名事宜。其中,有因行業并購整合而來的“國聯民生”“國泰海通”,也有因控股權變更而來的“天府證券”(原宏信證券)、“北京證券”(原瑞信證券)、“金融街證券”(原恒泰證券)。
這其中,國資入主成為重要特征。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均由上海國資控股;“國聯+民生”并購案背后,江蘇省國資委是積極推動者;今年3月,四川省國資委實控的蜀道集團成為四川信托控股股東,其旗下券商宏信證券也更名為天府證券。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證券行業內國資入主的現象確實越來越明顯,這反映了國家對于金融行業的重視以及對金融市場穩定性的追求。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國有資本進入券商行業有助于增強市場信心,提升金融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