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少妇搡BBBB搡BBB搡澳门/中文字幕丰满孑伦无码专区

去創作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泰諾麥博三年虧損14億,美籍教授欲借798元破傷風藥赴A上市

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利晉

編輯 | 蘇淮

2011年7月,廣州國際生物島開島運營,面向全球招商頂級、重大醫藥企業和研發項目,加快建設島內南部、中部的產業服務、生活服務等建設。

按當時規劃,廣州國際生物島要建設成為生物經濟的“曼哈頓”、生物金融的“華爾街”。不僅如此,島上的道路也以“星際”、“螺旋”等宇宙、生命關聯詞匯命名,向外講述一個醫療領域的浪漫。

截圖來源于騰訊地圖

十四年后,2025年8月,廣州黃埔區披露的數據顯示,廣州國際生物島已聚集近700家生物醫藥企業,其所在廣州開發區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多達21家,規模比肩上海張江藥谷、武漢光谷。

廣州生物島運營期間,2012年12月,三位留美醫學博士何有文、張林琦和廖化新,在島內螺旋四路上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廣州泰諾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泰諾迪”)。

在此之前兩年,剛從美國回來的何有文、廖化新,和更早之前回國、已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的張林琦,一起創立了北京泰諾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泰諾迪”)。其中,廖化新擔任公司技術總監、監事。

廖化新1977年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后赴美留學,并入籍美國。彼時,他回國創業的想法是:“我手里現在有一個這么好的抗體研發平臺,如果國內能給我一個平臺的話,我可以飛。”

天眼查顯示,北京泰諾迪的主營業務,是研發全人源抗體類生物新藥及提供相應的科技服務。具體是:研發具有自主產權的用于治療和預防傳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和腫瘤等的一類生物抗體新藥。

北京泰諾迪的這次“南遷”,成了何有文、張林琦和廖化新分道揚鑣的轉折點,三人各自開始勇闖A股市場。于是也就有了后面泰諾麥博沖擊科創板的故事。

01

創新藥熱潮下的一次聯手

2012年,是創新藥發展的元年。當時,國務院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新興發展規劃中,首次明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路徑,提出要提升創新藥物研發能力。

一年后,中國社科院發布了一份轟動醫藥界的市場調研報告。報告指出,我國醫院的藥品市場占有率,三甲醫院的10大供貨商中,8家是外資企業;二甲醫院中,外資企業則占6個。

并且,社科院預測,2012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達9261億元,2020年將突破到2.3萬億元。

這份報告的發布,掀起的不只是對未來藥品市場萬億蛋糕分配問題的關注,還有很沉重的民族前景的擔憂。

北京泰諾迪“南下”,有另外兩個考量:一方面,在時任暨南大學生科院院長陳志南的引薦下,廖化新前往暨南大學擔任教授;另一方面,廖化新也想一邊搞科研,另一邊推動研究成果進行市場化,實現正宗的“產學研”一體化。

可以推斷,廣州泰諾迪經營工作可能主要由廖化新負責,因為何有文、張林琦常年在京。公司成立時,何有文持有廣州泰諾迪34%股權,為實控人;張林琦、廖化新均持有33%股份。

同樣盯上創新藥風口的,還有另一個人——鄭偉宏,廖化新的未來搭檔。

鄭偉宏1998年成為了一名醫藥代表,主要推銷國產仿制藥;2006年開始創業,成立包括北京冉升圓通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斯貝福(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正大綠洲制藥有限公司等公司,涉及實驗動物開發、藥物劑型改良等業務。

鄭偉宏做的都是暴利生意。實驗小白鼠又被稱為“鼠茅”,曾被熱議“一鼠頂四茅”,改良型新藥特點就是研發風險低、周期短、回報率高。

“通過改劑型推出六味地黃滴丸產品,以更高價格進入市場”鄭偉宏受訪時曾直言不諱。但他還有更大的野心,“但這只是在商業需求上打轉,不是真正的臨床價值”。一個醫藥代表也想做創新藥。

2014年,鄭偉宏隨訪美代表團到舊金山參加論壇,并造訪了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當時,廖化新還是兩頭掛職,除了暨南大學教授,還擔任著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科研所長職務。

遇見廖化新,鄭偉宏找到了“貴人”。他第一次便前往廖化新在美國北卡的家中拜訪,隨后兩人又進行多次深度交流。

鄭偉宏想要做一款創新藥;廖化新也想創立一個綜合性的天然全人源抗體平臺,用來研發創新型的抗體藥,兩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但當時國內海歸引入計劃扶持政策收緊,加上廖化新年齡超過60歲,而廣州國際生物島還處在加快建設中,前期工作重點是產業招商、重大研發項目落地。

核心問題出現了:沒錢。

這時,珠海市金灣區政府向廖化新、鄭偉宏遞出了橄欖枝,對他們開出了一個條件:在老工業園區內任選一棟樓作為辦公用房,提供三年免租和一筆貼息貸款。

于是,2015年12月,珠海泰諾麥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諾麥博”)在珠海金灣正式成立了,由廣州泰諾迪全資持有。

02

虧損創新藥公司拿到“救命符”

差不多十年后,即2025年7月末,泰諾麥博突然出現在上交所科創板IPO申請名單中。

在此一個月前,證監會發布了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其中,重啟了未盈利企業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即不對企業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做出要求,但要具備核心技術和發展潛力。

對于生物醫藥企業來說,這等于有了“救命符”。泰諾麥博、禾元生物、恒潤達生、必貝特、思哲睿和北芯生命等企業,紛紛采用第五套上市標準,沖刺科創板IPO。

因為它們一個比一個能虧損。

最近三期年度合計凈利潤中,做手術機器人的思哲睿,虧掉了3.7億元;聚焦治療晚期乳腺癌創新藥的必貝特,虧損4.2億元;建立水稻胚乳細胞生物反應器表達體系的禾元生物,虧損4.8億元;布局冠狀動脈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顫等領域創新器械的北芯生命,虧損5.1億元;專注治療惡性血液病和實體腫瘤等創新藥的恒潤達生,虧掉7.5億元。

泰諾麥博是當前虧損最大的一家,最近三年凈利潤合計虧損13.9億元。

有意思的是,廖化新在美國拿到了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Henry M.Jackson基金會等多項重大專項研究基金資助,承擔著艾滋病、結核病、流感、登革熱等疾病的致病機理和疫苗的研究,其中核心是研究艾滋病疫苗。

但泰諾麥博沒有選擇艾滋病領域,而是主攻剛需性較強的破傷風預防領域。

廖化新、鄭偉宏或許都知道,艾滋病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商業化,而破傷風雖是相對比較傳統的領域,面臨“一超多強”的激烈競爭,但當前存在明顯的行業痛點——高過敏率、依賴血漿供應等。

價格20-30元/支的傳統馬源抗毒素,存在過敏率高的問題;價格在100-200元/支的吸附破傷風疫苗,需要提前接種,不能緊急預防;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保護期4周左右,價格在200-300元/支,但依賴人血漿供應,經常一針難求。

泰諾麥博研發的斯泰度塔單抗注射液(新替妥®),則結合全人源抗體的安全性和重組蛋白的供應穩定性,過敏率低,保護期在4-5周,更加適合緊急預防,但價格卻高達798元/支,且尚未納入醫保體系。

廖化新、鄭偉宏的目標很直接:商業化,避開傳統破傷風預防市場,走高端路線。

廖化新表示,“破傷風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的單位效價更好,用量很少,CMC做好,產量很高”。鄭偉宏也稱,“破傷風抗體藥物多年缺乏實質性創新,產品形態和技術路徑幾乎停留在上世紀。這種高度剛需、技術滯后的結構性矛盾,為新藥創新提供了理想的突破口”。

接下來,考驗的就是廖化新的產品研發突破能力,以及鄭偉宏的資本運作能力。

03

三個留美博士沖擊資本市場

泰諾麥博當年入駐的珠海金灣老工業園區,后來搖身一變成了“珠海國際健康港”,由金灣區屬國企金航集團負責運營。而泰諾麥博則成為了園區第一家進駐公司。

金航集團是泰諾麥博的第一個投資人——2018年9月,發起3億元的Pre-A輪融資。

金航集團的投資,幫助泰諾麥博完成從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向生物制藥公司的轉變,主要搭建一條200L的中試生產線、一條1000L的商業生產線及附屬設備。

這一輪融資前夕,泰諾麥博的股權格局或許改變了。原本為全資股東的廣州泰諾迪被逐步踢出局,也就是廖化新的老搭檔何有文、張林琦率先出局。

2017年2月,廣州泰諾迪以收益法評估價1800萬元兩項發明專利——“一種抗體人源化改造方法”“一種全人源抗狂犬病毒的中和抗體”入股泰諾麥博,后者的實收資本也從200萬元變更為2000萬元。

但在一個月后,原本三人合伙創業先在一紙簽約下,變成何有文、張林琦分別代廖化新持有廣州泰諾迪34%、33%股權,后經過股權出讓的方式,變更為何有文、張林琦均直接持有泰諾麥博19.95%股權。

金航集團投資前,要求廖化新直接顯名持股泰諾麥博,且全身心投入運營公司。廣州泰諾迪將持有的泰諾麥博股權,轉移到廖化新手中。

這個操作在創新藥公司比較常見。換句話說,資本十分看重研發團隊和轉化進程,而不是裝有兩個專利的“殼公司”。

有了金航集團的背書,泰諾麥博不僅拿到通用電器醫療生產設備配置、產業金融融資,后續也獲得康哲藥業、高瓴創投、藥明生物、國聯投資、中金資本、超弦基金、格力金投、申銀萬國投資等發起的三輪投資,總金額19億元。

截圖來源于公司公告

其中,2022年11月,泰諾麥博完成Pre-IPO輪融資,等待最后遞表上市。

創新藥商業化有個定律:“研發十年、燒掉數十億,離成功就很近了”。

只不過,何有文、張林琦也在資本進場過程中,悄悄退出了泰諾麥博。

事情沒有想象的那么順利。進入2023年,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IPO進程被按下暫停鍵,原因是部分上市企業破發,誘發監管收緊對“關鍵核心技術”的認定。

泰諾麥博只能被迫“賣身續命”,一方面,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方式引入新投資華金資本、康君資本、宏灃投資;另一方面,賣掉了狂犬病毒抗體項目,拿到一筆“救命錢”,全力押注斯泰度塔單抗注射液(新替妥®)的商業化。

2025年3月泰諾麥博的增資價格為13.47元/股,估值約52.73億元,剛好踩線通過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規定。

廖化新抓住了新風口,成為資本市場的幸運兒。但他的老搭檔何有文,卻是另一番模樣。

2009年,何有文開始籌建北京曠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推動科研用酶聯免疫試劑盒生產技術產業化。不過公司常年虧損且缺乏資金持續注入,雖在2015年嘗試沖刺資本市場,但一沒踩中風口、二沒地方扶持,最終不了了之。

2015年,何有文效仿廖化新南下珠海,并于2017年成立啟辰醫療管理和啟辰生生物科技,主要專注于mRNA核酸藥物等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這一次,啟辰生生物科技拿到康泰國際、中金資本、廈門金園投資、廣州金控等投資,融資進程已到A++輪,距離IPO越來越近。

三博士中,偏向教學、研發路線的張林琦,直到2017年才向資本市場靠近,成立了北京颯諾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是鄭州大宗商品供應鏈上市公司瑞茂通的關聯公司。張林琦還出任體外診斷產品上市公司碩世生物的獨立董事。

三人昔日創立的北京泰諾迪、廣州泰諾迪已被注銷。在創新藥風口面前,不知道他們是否還記得當初創立的目標:“建立及應用最先進、最高效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技術平臺”。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股榜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
加載中 ...
加載中...

二維碼已過期

點擊刷新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云掌財經

使用云掌財經APP掃碼登錄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點擊掃一掃登錄

  • 驗證碼登錄
  • 密碼登錄

注冊/登錄 即代表同意《云掌財經網站服務使用協議》

找回密碼

密碼修改成功!請登錄(3s)

用戶反饋

0/200

云掌財經APP下載

此為會員內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請下載云掌財經APP進行加入

此為會員內容,請下載云掌財經APP加入圈子

云掌財經
掃碼下載

更多功能與福利盡在APP端:

  • 精選會員內容實時推送
  • 視頻直播在線答疑解惑
  • 達人一對一互動交流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