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反內卷下的降本之道:去銀化提速,聚和材料進展領先,銅漿有望顯著提升盈利水平
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陳佳鑫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陳佳鑫
編輯|韓迅
光伏行業反內卷呼聲不斷,虧損下光伏企業也在不斷探尋降本之道以自救。在組件成本中,銀漿已成為除硅片外的第二大成本構成,使用賤金屬“銅”替代“銀”成為理想方案。
聚和材料(688503.SH)是國內光伏銀漿龍頭,也是業內銅漿開發進度較快的企業,銅漿產品已對接市場上主流一體化組件客戶及配套設備廠商,并實現小批量出貨,預計今年第三季度推出第二代銅漿產品。
由銀漿到銅漿,帶來的最大變化或在盈利端。不同于銀漿的“銀粉價格+加工費”定價模式,銅漿采取“一口價”定價模式,且銅漿技術難度更大,帶來更大的溢價空間,有望增厚企業盈利水平。
今年上半年,聚和材料實現營業收入 64.35 億元,同比下降 4.87%;實現歸母凈利潤為 1.81 億元,同比下降 39.58%,盈利端承壓。
隨著下游龍頭組件企業使用并推廣銅漿組件,銅漿滲透率有望加速上升,其對聚和材料等光伏漿料企業盈利水平的改善效果值得期待。
銅漿電池效率已持平銀漿電池,仍處于市場教育階段
從成本結構看,因銀價較高,銀漿已成為光伏電池中成本占比僅次于硅片的原材料,并成為降本的關鍵環節。據 CPIA測算,2024 年12月,銀漿成本在電池片成本中占比達27%,在光伏組件總成本中占比達 12%。
2022年以來,銀的價格上漲加劇了光伏企業的成本壓力。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9月以來,銀價伴隨黃金價格不斷上漲,銀現貨價從約4200元/千克上漲至今年9月初的約9300元/千克,漲幅已超一倍,且上漲勢頭仍在延續。
如何用賤金屬替代貴金屬銀,成為光伏行業的重點研發方向。銅與鋁是兩大替代材料,在導電性方面,銅與銀較為接近,易氧化,需防氧化處理;鋁的導電性較弱,但穩定性相對較好。目前銅漿、銀包銅是主要的替代方案。
銅的價格遠低于銀。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當前銅現貨價約80元/千克,尚不到銀價的1%。此外,全球銀儲量約3萬噸,而銅儲量超過8.7億噸,且銅的回收體系成熟,可避免因資源短缺導致的供應鏈風險。長期來看,在光伏領域,以銅漿替代銀漿也是大勢所趨。
成本是銅漿相對于銀漿的最大優勢,但銅的氧化性、銅擴散、焊接穩定性等問題也仍待解決。
銀包銅,即銅芯+銀殼,也被作為過渡方案之一,其中外包銀層確保銅芯不被氧化且減少銅與硅接觸后的擴散。
目前銅漿方案仍普遍處于開發、驗證階段,各家的開發進展也不同。聚和材料實測數據表明,在相同單片銀耗條件下,采用純銅漿料的電池效率表現與銀漿對照組基本持平,優于鋁漿對照組+1%。
聚和材料向時代商業研究院表示,銅漿目前仍處于市場教育階段,滲透率仍較低,下游隆基綠能、愛旭股份等組件企業開始應用推廣銅漿組件,有助于銅漿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定價模式變更有望大幅提升盈利水平
作為光伏銀漿的龍頭,聚和材料在銅漿路線開發進度上也相對領先。
聚和材料2025年半年報顯示,其首創可量產應用于光伏領域的銅漿產品,包括純銅漿料及銀包銅漿料,并解決了銅氧化性、接觸穩定性等問題。
聚和材料通過在銅粉中添加自主研發的抗氧化劑及燒結劑成分,突破性地實現了純銅漿料在空氣氛圍下300℃快速燒結,無需傳統氮氣保護工藝,從根本上攻克了銅在空氣中易氧化的技術瓶頸;同時,該公司通過引用“種子層”技術,顯著降低銅離子與電池硅基體直接接觸所導致的復合損失問題。
在4月的投資者調研活動公告中,聚和材料稱已對接市場上幾乎所有主流一體化組件客戶,并針對不同技術路線、不同客戶訴求定制開發銅漿產品。其中基于HJT技術路線與銅漿材料的高度適配性,已率先完成1~2款核心銅漿產品突破,隨后也拓展開發出適配于TOPCon、X-BC的專用銅漿產品。銅漿產品在多輪可靠性測試中性能表現優異,已實現小批量試產與訂單交付。
由銀漿向銅漿切換,最大的變化或許并非產品體系,而是盈利模式的顛覆。
對于銀漿的定價方式,目前聚和材料以及行業基本采用“銀價+加工費”的定價模式,盈利水平受制于加工費。
而由于銅粉價格相對較低(進口銅粉500~1000元/千克),銅漿多采用“直接定價”而非“原材料價格+加工費”定價模式,且銅漿的生產技術難度大于銀漿,這給企業帶來更多溢價空間,有望顯著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
聚和材料向時代商業研究院表示,銅漿良率低于銀漿,如銀漿良率可以高達99%以上,但銅漿只有20%~30%,原材料利用率明顯低于銀漿,這也導致銅粉難以采取類似銀粉的“原材料價格+加工費”定價模式。再加上目前有能力生產銅粉的不多,企業擁有一定的定價權。
未來隨著銅漿產品大規模出貨,聚和材料的盈利水平有望明顯上升。
橫向與縱向拓展
光伏行業存在明顯的周期性,為了減少依賴單一光伏領域的風險,聚和材料正加速向半導體、電子等非光伏板塊橫向延伸。
聚和材料依托電子漿料平臺化技術,已開發出適配片式電阻、電容、電感等微型化、高頻化元器件的專用漿料,顯著提升器件導電效率與可靠性。汽車電子漿料產品已通過車規級認證,滿足新能源汽車對高耐溫、抗振動、長壽命的嚴苛需求。
聚和材料表示,當前電子領域漿料以進口為主,公司雖然是新進者,但仍存在一定替代空間。
此外,聚和材料正加速開發面向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柔性印刷電子的前沿材料,搶占技術制高點。橫向拓展至 5G 通信器件、基礎電子元器件等核心領域;縱向切入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覆蓋電池電極、傳感器、車載電路等場景。
聚和材料表示,電子、半導體領域價格敏感度低,且有定制化屬性,驗證周期長,預計銷量增長較慢,但盈利水平也明顯較高。
聚和材料也在光伏領域內橫向延伸,旗下子公司德朗聚開發出新一代光伏組件封裝定位膠、絕緣膠及電池保護膠等系列產品,其ECA 導電膠建立了性能領先優勢。
除橫向拓展外,聚和材料也在加快向產業鏈上游縱向延伸。聚和材料擬投資 12 億元在常州建設“高端光伏電子材料基地項目”,該項目完成后,將具備年產 3000 噸電子級銀粉的能力,并設立全球領先的粉體研發中心,旨在研發 MLCC、鋰離子電池、半導體等領域所需的納米級粉體材料。
自產粉體也有望提升聚和材料的盈利水平。聚和材料表示,國內金屬粉體較為依賴進口,而自產粉體的品質持平甚至超過進口粉體,目前用自產粉體的比例越來越高。
(全文2430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