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金,南下掃貨!
港股三大指數齊漲,恒生指數漲1.19%,盤中一度升破26000點來到了近4年新高,而此前一直在25000點附近震蕩。
業績期后騰訊、阿里巴巴股價持續走高,尤其阿里巴巴,業績期后在零售和AI兩大業務上頻繁釋放“大招”。
科網股在其帶領下,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上漲0.88%、港股通互聯網ETF(513040)漲1.39%。
伴隨著內外流動性環境改善,科網股盈利壓力釋放,以及近期成交熱度增長等跡象顯露,港股市場或已經具備進一步反彈,突破年初高度的趨勢。
01
突發重磅!
盤面上,互聯網科技、互聯網醫療、黃金、地產及物業管理股表現強勢。
大型科技股走勢紛紛反彈,阿里巴巴-W漲3.35%,京東漲3.32%,小米集團-W漲2.65%,騰訊控股漲1.54%。
騰訊股價盤中最高來到627元/股續創年內新高,而阿里股價再次突破140元/股,離年內新高僅一步之遙。
根據最新消息,阿里巴巴9月10日將官宣重大業務調整,涉及口碑網重啟并與高德團購協同發展。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業務調整涉及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重大布局,包括重啟口碑網以及高德地圖開展自營團購業務,旨在重新構建本地生活消費決策體系,對標大眾點評等行業巨頭。
口碑網創立于2004年,在2008年被阿里收購后,先后歷經雅虎中國、淘寶、支付寶、餓了么和高德等不同業務線,多次經歷暫停和重啟。
想象一下,從高德地圖開始,未來阿里的產品服務延展到本地生活(吃喝玩樂)、酒店差旅的可能性,幾乎完全深入美團腹地,因此今天美團跌了不少。
與此同時,AI這塊阿里近期也推出了重磅模型。旗下通義千問已推出Qwen3-Max-Preview(Instruct),參數量達到1T,為其迄今為止最大的模型,在中英文理解、復雜指令遵循、工具調用等維度實現了顯著增強,同時大幅減少了知識幻覺。
在過去的二季度期間,阿里云業務增長與資本支出,基本兌現了年初預期。其在AI+云的資本開支達386億元,創歷史新高。阿里云收入增長繼續加速至26%,創三年新高,AI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
據Omdia發布《中國AI云市場,1H25》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AI云市場規模達223億元,阿里云占比35.8%,位列第一,市場份額高于2到4名的總和,憑“AI全棧”繼續引領市場發展。
可以說,從AI基建層到應用這塊,阿里巴巴是科網股AI價值重估的典型。但一旦對標海外谷歌、微軟等云服務廠商的軌跡,阿里目前的走勢卻還僅僅是個起點。
隨著政策逐步落地,疊加模型能力持續迭代、AI成本進一步下降,中國AI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科網股必將迎來進一步重估。
其他板塊方面,互聯網醫療股上揚,阿里健康漲10.02%,京東健康漲6.42%。
消息面上,國家藥監局組織起草《處方藥網絡零售合規指南(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藥品網絡零售企業應當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依法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規范。
地產及物業管理股迎來反彈。碧桂園漲27.45%,龍湖集團漲6.06%,萬科企業漲3.58%,華潤萬象生活漲6.09%。
上周,繼北京和上海之后,深圳在9月5日晚發布了樓市新政,對非核心區域(除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新安街道外的所有區域)限購進行了大力度放松,同時商貸利率不再區分首套房與二套房。
此外,現貨黃金價格漲勢不止,目前已成功突破3650美元/盎司,引導今日黃金股走高。赤峰黃金漲11.55%,萬國黃金集團漲10.18%,山東黃金漲7.20%。
進入9月后,市場波動明顯加大,全球資本市場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不確定性顯著增加。
與此同時,美聯儲降息預期“箭在弦上”,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關注度持續升溫,如何布局港股是多數投資者所關心的。
港股是否有望超過年初的高度?
02
流動性盛筵來了?
上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表態顯著轉鴿,釋放出對寬松貨幣政策的傾向,市場對美聯儲后續降息的預期進一步升溫。
本月,當美國大幅低于預期的8月非農數據公布后,市場預期9月FOMC會議的降息概率幾乎為100%(89%概率降25bps,11%概率降50bps),年內累計降息75bps的概率大幅攀升至73%。
對于新興市場而言,降息將釋放更多流動性,外資也有望進一步流入中國資產,尤其是港股市場,成為推動港股上行的動力。
8月中旬以來,香港金管局積極采取措施,承接銀行港幣供給,并不斷回收流動性,有效緩解了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局面。
還可以觀察得到,近兩月香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Hibor)在快速上行后逐步趨于穩定,市場資金利率水平回歸合理區間。美元兌港幣匯率為7.79,也遠離弱方兌換保證。這為港股市場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利的流動性環境。
內外流動性環境的積極變化,說明港股市場流動性趨緊狀況已經得到了邊際改善。這一改善將有助于降低港股市場的融資成本,提升市場活躍度,為港股市場的反彈提供有力支撐。
在不同主導因素驅動下,港股走勢由年初的強勢,到下跌修復,再到震蕩整理,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1-3月港股強勢表現領先A股和美股。由AI驅動的恒生科技指數成為市場當之無愧的贏家,相關科技互聯網企業股價大幅上漲,帶動恒生指數實現階段性高點。得益于AI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企業在AI領域的布局和突破,市場對科網股的關注度和投資熱情空前高漲。
4-6月,迅速修復的美股市場接過上漲接力棒,表現優于A股和港股。
在對等關稅政策實施后,中國市場雖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修復,但美股尤其是科技龍頭企業,在超預期的業績推動下快速創出新高。反觀港股市場,恒生科技指數始終未能修復3月底的高點,整體表現相對疲軟。
從7月至今,A股市場后來居上,在流動性驅動下,科創板塊行情火爆,A股整體表現跑贏港股和美股,而港股則在高位震蕩整理,結構性行情已經嶄露頭角。
這一階段港股互聯網巨頭的盈利壓力已經在4月以來被市場預期充分定價,財報公布后靴子落地,成為“利空出盡”時刻。
京東、美團、阿里三家大廠在外賣與閃送業務上雖然均出現大幅低于預期,美團受到拖累最大,但業績披露后股價迅速調整。
而在AI領域中,從資金開支到商業應用,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快-手等互聯網巨頭延續了年初的AI敘事,相關業務從探索期逐步走入盈利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港股通互聯網ETF(513040)、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標的指數年內大幅跑贏納斯達克指數。
從估值看,目前港股通互聯網指數23.91倍、恒生科技22.19倍的市盈率,低于全球同類指數,也處于歷史較低水平。縱向來看,低于近5年以來7成的時間。橫向來看,遠低于納斯達克指數。
最后是資金面的邊際改善。當前港股市場的成交活躍度已經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市場交易熱情持續高漲。
上周港股日均成交額3572億港元,環比增加769億,處于近三年97.4%分位數。截至今年8月,今年港股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473億港元,與去年相比,增長幅度達到87%。
今年前9個月,南向資金均保持凈買入態勢,且凈買入規模不斷擴大。截至9月8日,南向資金今年以來凈買入額達1.03萬億港元,這一數字相當于2024年全年總額的127%。
今年港股漲幅領跑全球,萬億資金南下掃貨,資金借道ETF涌入港股。比如,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年內吸金77.27億元,港股通互聯網ETF(513040)年內凈流入資金18.07億元。
03
重視景氣結構
在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后,中美政策"雙寬松"共振,南向資金和外資將持續流入。
港股作為全球估值洼地,恒指估值亦低于歷史均值。隨著未來基本面改善,盈利預期上修疊加估值修復將驅動港股中長期上行。
但眾所周知,大多數科技、互聯網龍頭企業在港美股上市,直接投資境外市場對個人投資者來說,難度大、復雜度高,越來越多的資金通過相對高效、便捷的跨境ETF布局。
譬如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港股通互聯網ETF(513040)均為T+0交易,流動性好,就很適合建倉布局。
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一鍵打包中國科技核心資產,成分股深度聚焦AI產業鏈的上中下游。
港股通互聯網ETF(513040)標的指數聚焦互聯網平臺經濟,涵蓋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美團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前三大成分股占比超41%,銳度高,彈性大。
AI科技行情是全球的主線,這一輪國內外的行情演繹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上游的算力和硬件上,下游的AI應用在未來也會打開想象空間。而科技產業的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將逐步轉化為企業盈利,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隨著產業節奏的演進,年初這波科技股重估行情,未來仍可能重新上演。(全文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