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10萬臺絲杠訂單砸來,恒立液壓第二曲線爆發
恒立液壓工程機械龍頭再啟航,人形機器人領域搶跑半身位?
在高端制造領域,核心設備和技術突破一直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恒立液壓深諳此道。
在中國工程機械發展史上,挖掘機的自主制造是重要里程碑。1954年,撫順挖掘機廠成功打造中國首臺機械式單斗挖掘機,1958年,鄭州工程機械廠推出國內首臺液壓挖掘機。
然而這些國產巨擘的“心臟”,液壓系統,卻長期依賴進口。上世紀90年代,國產挖掘機液壓系統的關鍵部件幾乎被歐美和日本企業壟斷。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恒立液壓憑借自主創新,一步步成長為國內液壓行業的龍頭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寡頭地位,更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業績復蘇,工程機械主業穩健增長。
2025年上半年,恒立液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公司實現營收51.71億元,同比增長7.0%;歸母凈利潤14.29億元,同比增長10.97%。更為難得的是,公司第二季度單季度凈利潤達到8.1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8.31%。
工程機械行業呈現明顯的復蘇態勢。
2025年1-6月,挖掘機國內銷量同比增長23%,出口同比增長10%。作為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恒立液壓自然受益于此。上半年公司共銷售挖掘機用油缸30.83萬只,同比增長超15%,充分體現了行業回暖的趨勢。
恒立液壓的盈利能力同樣令人矚目。2025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為41.85%,凈利率為27.70%。
第二季度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毛利率達到44.01%,同比提升0.89個百分點。在制造業中,能夠保持4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充分證明了公司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溢價能力。
深耕主業,液壓領域國產替代標桿。
恒立液壓的故事始于1990年,創始人汪立平在江蘇省無錫市創辦了僅有7名員工的小作坊,主要生產氣動元件和部分中低壓油缸。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挖掘機市場需求激增,汪立平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機遇,決定進軍挖掘機油缸領域。
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改進,恒立液壓在1999年攻克了關鍵性技術,研制出符合標準、可與進口產品競爭的高壓油缸;2005年實現國產化的大規模量產。憑借產品性價比和低價戰略,公司迅速搶占市場,2010年進入全球工程機械龍頭卡特彼勒供應鏈,2015年國內市占率超50%。
如今,恒立液壓已經從單一的油缸制造企業成長為集液壓元件、精密鑄件、氣動元件、液壓系統等產業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
公司在國內挖掘機油缸市場占有率高達78%(2023年數據),穩居全國第一,成為國產替代的標桿企業。
全球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不斷提升。
恒立液壓很早就有國際化視野。
2012年公司成立美國和日本分公司,開始全球布局。隨后通過收購日本服部精工和德國哈威InLine液壓公司,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目前,恒立液壓在全球共有4個液壓研發中心與9個生產制造基地,覆蓋2000多家客戶。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最大生產基地,墨西哥工廠已正式投產運營,顯著增強對北美及全球市場的供應鏈韌性。
全球化戰略成效顯著。
2020年到2024年,恒立液壓海外營收從9.26億元增長到20.74億元,海外營收占比從11.78%提升至22.08%。2023年,公司的海外營業收入達到19.2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1.45%。公司已經從“賣產品”走向“本地化服務”,實現了質的飛躍。
前瞻布局,線性驅動器打造新增長極。
恒立液壓最具前瞻性的布局是在線性驅動器領域。2021年8月,公司公告定增預案,計劃募資50億元,其中14億元用于“線性驅動器項目”。
盡管定增過程一波三折,最終募資金額降至20億元,但線性驅動器項目的預算沒有被砍,充分體現了公司對該項目的重視和決心。
線性驅動器項目總投資15.27億元,項目達產后將形成年產104000根標準滾珠絲桿電動缸、4500根重載滾珠絲桿電動缸、750根行星滾柱絲桿電動缸、100000米標準滾珠絲桿和100000米重載滾珠絲桿的生產能力。
行星滾柱絲杠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在機器人總價值量中占比近20%。以特斯拉Optimus為例,其14個線性關節中8-10個都采用此零件。單機用量約14根,加上微型滾珠絲杠,絲杠在單臺人形機器人中的價值占比約20%。
目前全球行星滾柱絲杠市場高度集中,前四大供應商均為海外企業,合計占據約80%的全球市場份額。恒立液壓的布局有望打破這一局面,實現又一次關鍵零件的國產替代。
技術同源,工程機械與機器人的協同優勢。
恒立液壓從液壓油缸到絲杠的拓展并非偶然。公司主業液壓油缸與絲杠同為線性驅動,行業內博世力士樂、派克均同時具備液壓及絲杠兩類產品,具有一定的技術同源性。
正如公司創始人汪立平所言:“自主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我們用了10年的時間逐步實現挖掘機高壓油缸國產化,為挖掘機裝上了中國心臟,這是恒立在技術革新上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這種技術積累和自主創新的精神,為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5年上半年,公司線性驅動器項目累計開發超過50款新產品,所有新品均已順利完成量產轉化并正式投放市場。
未來,公司將持續以技術創新和卓越品質為核心,深化與客戶、經銷商的合作,推動精密絲杠、直線導軌、電動缸等重點產品在更多應用場景的落地。
未來,雙輪驅動成長可期。
未來,恒立液壓面臨雙重增長機遇。
工程機械行業持續復蘇。雅下水電工程開工,總投資約1.2萬億元,約五倍于三峽工程,有望顯著拉動工程機械內需。公司作為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龍頭,自然受益于此。
人形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預計2030年中美制造業、家政業的人形機器人需求合計約210萬臺,市場空間約3146億元。
恒立液壓技術突出、制造壁壘深厚,具備供應人形機器人線性總成的潛力,有望構建新成長極。
汪立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全球價值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我們將搶抓機遇,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大步推進多元化、全球化戰略,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體系,為中國高端制造走向海外貢獻力量。”
這種信心也反映在機構的預期中。多家機構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將持續增長,預計2025年實現凈利潤28-29億元,2027年增長至35-40億元。
在言西看來,恒立液壓的戰略布局值得稱贊。公司不僅把握了工程機械行業復蘇的機遇,更重要的是提前卡位人形機器人這一未來產業,體現了管理層的遠見卓識。
公司從液壓油缸到線性驅動器的拓展,看似跨界,實則存在深刻的技術邏輯和市場邏輯。液壓系統與線性驅動器同屬傳動領域,技術存在共通性;而客戶資源也存在協同效應,均為大型裝備制造商。
公司也面臨一些挑戰和風險。
1.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度仍存在不確定性。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仍需時間。
2.全球宏觀經濟波動可能影響基建和地產投資需求,進而影響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
3.海外市場拓展可能面臨貿易摩擦和政策變動的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可能影響公司盈利能力。
盡管如此,恒立液壓已經展現了其跨越周期、開拓新局的能力。從7人小作坊到液壓龍頭,從國產替代到全球競爭,從工程機械到人形機器人,公司的成長歷程充分體現了中國高端制造業的進步與活力。
汪立平曾經感慨道:“鼓勵有能力、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恒立液壓的歷程正是這句話的生動實踐:從打破海外壟斷的“中國心臟”到全球最大的打樁船液壓油缸,從墨西哥工廠投產到線性驅動器項目批量生產。
如今,恒立液壓在全球價值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大步推進多元化、全球化戰略。
它不僅借工程機械的復蘇實現了業績回暖,更通過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提前落子,將業務布局延伸至下一代產業浪潮。
注:(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