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中報業績重挫,572億科創板首富也有“錢緊”煩惱?
雷達財經出品 文|丁禹 編|孟帥
由科創板首富朱義掌舵的百利天恒,于近日交出了一份“慘淡”的半年報。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僅1.71億元,同比暴跌96.92%;同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更是狂降123.96%,錄得虧損11.1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盡管百利天恒的中報成績并不盡如人意,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截然相反。截至9月8日收盤,百利天恒市值達1539.84億元,僅年內就翻了一倍左右,逆勢表現引人矚目。
隨著公司市值一路走高,身為公司創始人的朱義身家也水漲船高,成功問鼎科創板首富。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5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中,朱義以571.6億元的身家連續第三年躋身榜單,其財富較2023年公司上市當年上漲338.8億元。
不過,巨額的研發投入,讓百利天恒在業績和資金層面備受考驗。財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百利天恒的賬面有貨幣資金31.5億元,但其總負債高達43.8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1.05%。
百利天恒交中期答卷,業績重回下降“常態”
雷達財經了解到,聚焦全球生物醫藥前沿領域的百利天恒,在腫瘤大分子治療領域(ADC/GNC/ARC)具備全球領先的創新研發能力、全球臨床開發和規模化生產供應能力。天眼查顯示,2023年1月,百利天恒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9年至2023年,百利天恒的營收和歸母利潤整體呈下行趨勢,其營收從2019年的12.07億元一路下跌至2023年的5.62億元。
同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則自2021年起由盈轉虧。到2023年,公司的年度歸母凈利潤虧損達7.8億元。
轉機出現在2023年底,百利天恒全資子公司SystImmune與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就BL-B01D1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協議。
合作協議生效后,BMS將向SystImmune支付8億美元的首付款,且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全球ADC(抗體偶聯藥物)領域單個資產總交易額最大的全球戰略許可及合作交易。
這筆交易,直接令百利天恒2024年的業績“原地起飛”,公司當年的營收同比暴漲936.31%,達到58.23億元,歸母凈利潤亦狂飆575.02%至37.08億元。
對此,百利天恒在年報中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與BMS就BL-B01D1達成的合作協議首付款到賬及相關知識產權收入確認,推動營收、凈利潤等核心利潤指標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同時,現金流入直接改善經營性現金流并提升總資產規模,最終帶動凈資產增厚,進而影響相關財務指標。
據悉,百利天恒擁有兩大業務板塊,分別為創新生物藥業務板塊和化藥制劑、中成藥制劑業務板塊。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于仿制藥及中成藥的商業化收入、創新藥的商業拓展收入及創新藥未來的商業化收入。
不過,雷達財經注意到,百利天恒的兩大產品——化藥制劑和中成藥制劑,近年的營收規模整體呈現持續萎縮態勢。
去年,這兩大產品分別錄得營收3.22億元和1.6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5.41%和8.32%,處于近五年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二者去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2.75%和34.24%,同比也分別減少了16.71和3.56個百分點。
更為嚴峻的是,由于公司圍繞全球化發展戰略,持續保持創新藥的高研發投入,以及上年同期與BMS達成的合作協議首付款到賬并確認相關知識產權收入,今年上半年,百利天恒的整體業績再次重回下降“常態”。
據公司最新披露的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7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6.92%,創下了2015年以來的同期最差成績;同期,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1.1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23.96%,利潤由盈轉虧。
研發“燒錢”不止,面臨資金考驗
作為國內前沿的生物醫藥企業,百利天恒公司的戰略定位是扎根中國、走向全球、成為跨國藥企(MNC),其致力成為在腫瘤用藥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跨國藥企。
然而,創新藥的研發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雷達財經注意到,近年來百利天恒的研發費用持續攀升,從2019年的1.81億元上漲到2024年的14.43億元。
進入2025年,僅上半年,百利天恒的研發費用便高達10.39億元,同比增長90.74%,研發投入總額是營收的6倍多,而巨額的研發費用也成為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財報顯示,截至半年報披露日,百利天恒共有15款創新藥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及2款創新藥處于IND(向FDA或國家藥監局提交的試驗性新藥臨床研究申請)受理階段,其中3款已進入Ⅲ期注冊臨床試驗階段。公司正在開展近90項臨床試驗,其中中國近80項,美國10項。
上述15個在研項目,上半年合計投入9.07億元,累計投入金額更是高達33.96億元,預計總投資規模將達到43.53億元。
盡管2024年收到了BMS公司8億美元首付款,百利天恒對融資的需求仍然較為迫切。中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百利天恒已將上市以來募集資金的92.46%投入到創新藥研發、生產等項目中。
截至上半年末,百利天恒的賬面有貨幣資金31.5億元,但其總負債高達43.8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1.05%。
為了滿足持續不斷的資金需求,今年5月,百利天恒擬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37.64億元。公司承諾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
然而,據百利天恒此前發布的《7-2會計師關于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修訂稿)》,根據公司未來三年研發及經營活動的資金需求測算,公司未來三年的資金缺口為48.19億元。
而公司現有的籌資計劃難以覆蓋未來資金需求,百利天恒的跨國藥企之路仍面臨不小的資金挑戰。
從大學老師到科創板首富,身家三年暴漲超300億
回溯百利天恒的發展軌跡,不得不提到公司的創始人朱義。公開資料顯示,1963年出生于四川南充的朱義,曾就讀于四川大學無線電專業,后前往復旦大學生物系攻讀碩士研究生。
碩士畢業后,朱義進入原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投身科研與教學工作。然而,在當時科研經費捉襟見肘、實驗條件簡陋且設備更新緩慢的背景下,想要開展具有前沿性的高質量研究可謂舉步維艱。
于是,朱義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改變人生軌跡的決定——放棄學校的“鐵飯碗”,只身闖入商海。彼時,他內心懷揣著一個清晰而純粹的信念:先通過經商積累資金,待條件成熟時再重返科研事業。
離開學術界后,朱義嘗試過多個行業。他做過外貿,還曾在廣西北海投身房地產,此后又回到四川做起了建材生意。
完成初步的資金積累后,朱義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投身醫藥事業的初心。1996年,他于成都正式創立了百利藥業,即如今百利天恒的前身,邁出了實現科研理想的關鍵一步。
出于創新藥研發高度依賴資金投入的特性,百利天恒在成立初期,便決定將業務重心放在仿制藥領域,以積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資本實力。
1998年,百利藥業推出了其首款仿制藥產品——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顆粒。該產品上市后市場表現強勁,曾一度躍居全國同類藥品的銷量榜首,成為公司早期的明星產品。
憑借這款拳頭產品的成功,百利藥業迅速在市場站穩腳跟,并逐步崛起為西南地區仿制藥領域的重要企業。
2010年,朱義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帶領公司向創新藥研發方向轉型。他當時判斷,未來仿制藥市場的競爭會非常激烈,利潤空間將被極大壓縮。
朱義曾經感慨道:“歷經多年仿制藥領域的深耕細作,公司在確保新產品研產銷順暢的同時,每年仍能穩健積累近1億元的自由現金流,這為我們的創新藥研發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朱義在美國西雅圖創立了子公司西雅圖免疫(SystImmune),專注研發ADC(抗體偶聯藥物),由此開啟了對抗腫瘤ADC分子BL-B01D1長達十年的研究。
為了創新藥的研發,百利天恒投入了大量資源。在高額研發費用的影響下,公司2019年至2023年的歸母凈利潤整體呈現持續下滑的態勢。
到2023年底,百利天恒的貨幣資金僅有4.04億元,較上年同期銳減近六成。朱義曾用“資金鏈隨時可能斷”來形容當時的困境。
轉機發生在2023年6月,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百利天恒公布了BL-B01D1的臨床I期數據,一時引發轟動。
據媒體報道,BL-B01D1憑借其精準靶向能力、強效的腫瘤細胞殺傷活性、較低的毒副作用以及克服耐藥性的潛力,在多種癌癥治療中展現出顯著的臨床優勢。
那時,全球前十大跨國藥企中有八家就此表達合作意向。此后半年,SystImmune與全球前20的制藥公司都談過至少一遍。
最終,百時美施貴寶(BMS)接受了與SystImmune共享未來收益的合作模式,雙方達成了總金額高達84億美元的重大授權合作協議。這筆交易成為迄今為止全球ADC領域單個資產總交易額最大的全球戰略許可及合作交易。
隨著與BMS合作協議的達成,公司次年業績暴漲,資本看到了創新藥的市場潛力,百利天恒的市值也隨之不斷上漲。
截至9月8日收盤,公司市值達1539.84億元。得益于公司備受資本市場寵愛的情況,朱義的個人財富也一路攀升。
據《2025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朱義以571.6億元的身家位列榜單第53名,較2023年的身家上漲338.8億元,穩居科創板首富之位。
而在所有公司總部位于四川成都的富豪中,朱義今年的財富也僅次于海底撈張勇、舒萍的597.2億元。
在業績承壓的挑戰下,朱義后續能否續寫他的個人財富傳奇,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百利天恒(688506)$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