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近17億!多家光伏發電公司補貼到賬,對年度損益影響幾何
近日,三家光伏發電公司披露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賬,將改善公司現金流,但對2025年度損益不會產生重大影響。隨著光伏發電產業進入市場化交易時代,上市公司業績普遍受到影響。
太陽能8月收到16.92億元補貼款
9月5日,晶科科技(601778.SH)發布公告稱,2025年8月,公司下屬光伏發電項目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6.46億元,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6.33億元。
今年1-8月,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8.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8%,占2024年全年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166%;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8.5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72%,占2024年全年收到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178%。
除了晶科科技,同行還有兩家上市公司官宣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
金開新能(600821.SH)披露,2025年8月,公司下屬發電項目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9.39億元,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9.39億元。
今年1-8月,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12.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41.67%,占2024年全年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190.12%;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11.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40.47%,占2024年全年收到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188.78%。
太陽能(000591.SZ)下屬光伏發電項目公司8月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16.92億元,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16.80億元。
今年1-8月,公司共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23.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32.23%,占2024年全年收到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169.77%;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22.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58.60%,占2024年全年收到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182.64%。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均表示,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回收將改善公司現金流,但補貼資金已于電量銷售時確認到對應年度的電費收入,本次回款對公司2025年度損益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光伏電費補貼仍是光伏發電公司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晶科科技為例,2024年下屬光伏電站共取得電費收入32.63億元,補貼約11.71億元。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的電費收入為20.1億元、補貼約9億元,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電費收入為12.5億元、補貼約2.71億元。
這也導致相關公司的電費補貼應收余額較高。例如截至2024年末,太陽能尚未結算的電費補貼金額121.93億元,其中國補117.80億元;金開新能超過80%的應收賬款為應收可再生能源補貼,賬面余額為64.6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鏈的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先后進入無補貼的平價時代以及市場化交易時代。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其中規定,從2025年5月31日起,所有新增分布式光伏項目必須通過電力現貨市場交易消納。補貼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受此影響,光伏發電公司紛紛進行會計估計變更。例如晶科科技自2023年10月1日起,對應收電網公司電費款組合、應收省級以下地方政府新能源電費補貼款組合的壞賬計提比例由1%提高至3%。金開新能自2024年12月1日起,對可再生能源補貼應收賬款按照0.5%的預期信用損失率計提壞賬準備,此前并不計提壞賬準備。
電力交易市場化如何影響光伏發電公司業績
除了導致會計估計變更外,市場化交易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價波動,進而改變新能源電站項目原有固定電價結算的收益模式。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申萬三級子行業“公用事業-電力-光伏發電”下共有13家A股公司。今年上半年,共有8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盈利,其中5家業績下滑,多家公司表示受到電力交易市場化規模擴大的影響。
行業“老大”太陽能的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6.77億元,同比下降16.89%;營業收入為26.97億元,同比下降16.84%。其中,光伏電站板塊收入為22.7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71%。
太陽能指出,上半年,電力交易市場化規模擴大,光伏發電上網平均電價下降。公司售電均價下降主要系運營電站規模增長、國補電站規模占比降低、國補電價被攤薄所致,公司市場化交易平均電價由上年同期的0.208元/千瓦時增至0.223元/千瓦時。
金開新能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4.39億元,同比下滑9.80%;營業收入為19.22億元,同比增長2.07%。其中,光伏發電收入9.78億元,同比增長約1.6%。
受電力市場化交易、市場環境變化導致部分發電項目利用小時、上網電價下降的影響,金開新能部分發電項目資產組出現虧損,公司對于存在減值跡象的部分資產組進行了減值測試,上半年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1297萬元。
林洋能源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3.24億元,同比下降45.88%;營業收入為24.81億元,同比下降28.35%,其中發電業務收入3.99億元。
公司表示,電力市場化交易結算電價受規則調整存在階段性波動,對公司收益穩定性產生一定影響。
超半數光伏發電公司業績向好,分布式電站業務表現亮眼
在上半年盈利公司中,晶科科技、芯能科技(603105.SH)、兆新股份(002256.SZ)的歸母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且其分布式電站業務表現不俗。
其中,晶科科技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24億元,同比上升10.4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23億元,同比上升39.76%。
今年上半年,公司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業務持續戰略聚焦優質客戶和優質項目的同時,把握政策時間窗口,實現新增裝機并網124兆瓦,合作業主包括阿里云、京東、順豐、福特、蘇泊爾等。公司下半年也將主要圍繞乙方服務模式開展工商業分布式業務,力爭創造更多核心利潤。
芯能科技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同比增加7.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加1.14%。
上半年,公司堅定貫徹“聚焦自持分布式電站業務,緊跟產品技術發展,依托主業優勢探索新增長”的業務發展戰略,穩步擴張高毛利率的自持分布式電站業務規模,增厚發電業務收入及收益,以持續、可靠的發電現金流不斷提升公司經營可持續性和抗風險能力。
兆新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29.99%;實現歸母凈利潤307.25萬元,同比增長47.06%。
目前,公司積極拓展光伏電站業務版圖,在安徽、江西、浙江、寧夏及四川等地成功運營管理10座光伏電站,涵蓋集中式光伏電站與分布式光伏電站,包括地面分布式項目、漁光互補項目、工商業屋頂項目、山地項目、戈壁灘項目及種養殖項目等多種類型。上半年,公司光伏發電板塊營業收入為5441.54萬元,同比增長11.77%,毛利率為51.89%。
此外,上半年還有4家光伏發電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減虧,分別是珈偉新能(300317.SZ)、新筑股份(002480.SZ)、*ST聆達(300125.SZ)、京運通(601908.SH)。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