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壓力下部分仿制藥承壓,化學制劑下滑拖累健康元中報營收縮水,押注創新藥成效待考
證券之星 劉鳳茹
面對仿制藥集采持續深化與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健康元(600830.SH)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4.08%,連續第八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其中,占收入主體的化學制劑收入下降7.51%拖累整體,而依靠費用壓縮等僅實現凈利微增1.1%。
證券之星注意到,為應對傳統業務疲軟,健康元加速向創新藥轉型,重點布局呼吸領域創新藥,超10款1類新藥在研、6款進入Ⅱ期臨床。然而,創新藥研發高投入、長周期及政策審評等風險猶存,健康元能否憑借差異化管線突破集采困局,仍需時間驗證。
前兩大產品收入、毛利率雙降
健康元成立于1992年,前身為太太藥業,2001年健康元在上交所上市。目前主要從事醫藥產品及保健品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業務范圍涵蓋化學制劑、生物制品、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中藥制劑、診斷試劑及設備、保健食品等多重領域。
財報顯示,健康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78.98億元,同比下降4.08%。單季度來看,健康元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營業收入均承壓,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0.89億元、38.09億元,分別下降5.77%、2.2%。拉長時間線,這已經是健康元連續第八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從收入構成看,化學制劑為健康元的第一大收入來源。由于部分仿制產品納入集采后,市場競爭格局更趨激烈,導致該板塊營收出現一定的下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健康元來自化學制劑的收入達37.68億元,同比下降7.51%。健康元具體談到,化學制劑板塊中,呼吸領域產品受集采政策延續及市場競爭格局加劇影響,導致銷售額出現一定程度下滑。由于營業成本降幅小于營收降幅,該產品毛利率減少了1.65個百分點至77.83%。
證券之星注意到,受部分單個產品價格波動、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健康元的第二大產品——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上半年地營收同比下降4.48%至25.25億元,該產品毛利率僅有化學制劑一半的水平為35.81%,同比減少0.34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中藥制劑、診斷試劑及設備、生物制品的營收分別為8.12億元、3.74億元、9481.89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29%、-5.13%、8.31%。相比之下,保健食品表現突出,2025年上半年實現了35.24%的增長至2.44億元。不過由于該產品收入占比較小,難以補足第一、二大產品收入下滑。
財報來看,健康元的利潤與營收走勢相悖。今年上半年,健康元歸母凈利潤為7.85億元,同比增長1.1%;扣非后凈利潤為7.7億元,同比增長1.04%。這背后,健康元縮減開支也起到了一定作用:2025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為20.17億元,同比減少3.81%;管理費用為4.22億元,同比減少5.2%。
傳統業務承壓押注創新藥
2025年上半年,中國醫藥創新領域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呈現出多維度、深層次的趨勢性變革,創新藥發展進入質效雙升的加速期。政策層面,《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出臺形成強力支撐,通過醫保數據導航研發、國家科技專項聚焦重點領域、多元支付體系完善等舉措,為創新藥發展注入系統性動力。
在傳統業務受帶量采購政策沖擊時,健康元向創新藥尋求轉型。健康元表示,呼吸領域是公司長期聚焦的核心戰略方向,目前已形成較為系統的管線布局,并在關鍵適應癥和靶點上逐步建立差異化優勢。
據了解,健康元的呼吸布局聚焦慢病治療、抗感染治療兩個核心方向。健康元具體談到,首先,慢病治療方面,哮喘和COPD均屬于患者基數龐大、臨床需求尚未被充分滿足的領域,其中COPD全球患者超3億,中國患者接近1億,是跨國藥企重點投入的賽道。近期默沙東、GSK等國際龍頭紛紛斥資百億美元加碼該領域,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方向的戰略價值。抗感染治療方面,公司已率先在國內推出首個吸入抗生素產品,年底預計再推出國內領先的抗流感創新藥,并在β-內酰胺酶抑制劑、新型多黏菌素等抗耐藥創新藥方面持續推進。
半年報顯示,健康元已在呼吸領域前瞻性布局超過10款1類創新藥,覆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核心適應癥,其中6款已進入Ⅱ期及以上臨床階段。
證券之星注意到,研發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今年上半年,健康元研發費用主要投向創新藥研發,當期支出約6.1億元,同比下降14.49%。
需要注意的是,新藥研發存在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等特點,國家近年來頻繁推出藥品研發相關政策,對新藥上市的審評工作要求進一步提高,為公司的新藥研發帶來一定風險。同時,藥品上市后的推廣也會受到國家法規、行業政策、市場環境及競爭強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新藥上市后收入不能達到預期,使公司面臨產品研發風險。(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劉鳳茹)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