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少妇搡BBBB搡BBB搡澳门/中文字幕丰满孑伦无码专区

去創作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招商銀行5.05萬、西安銀行2.28萬:月薪差里的“統計值”與“實際感”

【超新星財經/原創】

隨著A股42家上市銀行2025年半年報披露收官,約260萬銀行從業者的薪酬數據正式浮出水面。

整體來看,行業薪酬呈現“總量回暖、結構分化”的特征:上半年人均月薪達3.02萬元,同比微增1300元,扭轉了去年同期降薪5300元的趨勢;但細分維度下,銀行間的梯隊差距、高管與基層的收入落差、區域與崗位的薪酬分化仍十分顯著,且統計數據與員工實際體感存在差異。

01 24家銀行月薪超3萬,頭部與尾部差距翻倍

從行業整體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銀行業薪酬實現“觸底回升”:42家上市銀行上半年累計支付薪酬總額達4681億元,覆蓋255.2萬名員工,人均半年薪酬18.1萬元,折合月薪3.02萬元。

這一增長與銀行板塊市值回歸A股第一大板塊形成呼應,側面印證了行業經營狀況的邊際改善——隨著信貸規模穩步擴張、中間業務收入回暖,銀行對人力資本的投入意愿有所回升。

但薪酬增長并未實現“普惠”,而是呈現出鮮明的梯隊分化格局,且差距進一步拉大。從細分梯隊來看,可清晰劃分出三個層次:

第一梯隊:頭部股份行與東部城商行領跑,12家月薪超4萬。這一梯隊以招商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為代表,人均月薪均突破4.5萬元。其中,招商銀行以5.05萬元的月薪位居榜首,南京銀行(4.82萬元)、寧波銀行(4.54萬元)、興業銀行(4.54萬元)緊隨其后;中信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等6家機構月薪也超過4萬元。

這類銀行的薪酬優勢源于兩大核心:一是業務結構更優,零售金融、金融市場業務貢獻高利潤,如南京銀行上半年金融市場業務獎金兌現推動薪酬增速達11.2%;二是區域經濟支撐,江浙滬、珠三角等東部地區經濟活躍,不良率低(江浙滬區域銀行平均不良率0.98%),利潤留存空間足,可支撐更高薪酬包。

第二梯隊:國有大行居中,月薪2.5萬-3萬元。六大國有銀行因員工基數大(合計183.79萬人,占上市銀行員工總數72%)、網點下沉深(縣域網點占比普遍超50%),平均薪酬相對偏低。

其中,中國銀行以2.82萬元月薪領先,交通銀行為2.75萬元,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分別為2.63萬元、2.62萬元、2.52萬元、2.49萬元。

盡管薪酬絕對值不高,但國有大行上半年普遍實現薪酬微漲,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月薪同比均增加900元,反映出其在“穩就業、保基層”導向下的薪酬調整策略。

第三梯隊:地區城農商行墊底,月薪不足2.5萬元。以鄭州銀行(2.47萬元)、西安銀行(2.28萬元)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商行,因區域經濟增速放緩、不良率高企(部分機構不良率超1.6%),薪酬水平明顯落后。

這類銀行不僅薪酬基數低,且增長乏力——青島銀行成為24家月薪超3萬銀行中唯一負增長的機構,月薪同比下降2.3%,核心原因便是山東區域不良反彈導致績效獎金打折。

從數據對比來看,第一梯隊頭部銀行(招行5.05萬元)與第三梯隊尾部銀行(西安銀行2.28萬元)的月薪差距達2.77萬元,近乎翻倍,凸顯出銀行業薪酬“馬太效應”的加劇。

02 33家銀行管理層薪酬下降,反向討薪機制常態化

與基層薪酬微漲形成對比的是,銀行管理層薪酬持續壓降,且“風險約束”成為薪酬改革的核心關鍵詞。這一趨勢既源于監管對金融機構“控高”的要求,也與銀行業強化風險責任綁定的導向密切相關。

從降薪范圍來看,2024年42家上市銀行中,33家管理層(董監高)薪酬總額同比下降,占比達78.5%,且降幅顯著。其中,長沙銀行降幅最為突出,2024年高管薪酬總額從2023年的1411.1萬元降至248.5萬元,降幅82.4%;光大銀行高管薪酬總額從2394.3萬元降至983.4萬元,降幅58.9%。即便此前薪酬較高的股份行,高管薪酬也明顯收縮——招商銀行行長王良2024年薪酬296萬元,較2023年的345.32萬元下降14.23%;光大銀行副行長齊曄、楊兵兵等高管2024年稅前薪酬均降至150萬元上下,較上年明顯下滑。

2025年上半年,高管降薪趨勢進一步延續。鄭州銀行半年報顯示,其關鍵管理人員薪酬總額從去年同期的1.04億元降至5957萬元,降幅超42%;多家銀行在中報中明確提出“薪酬與價值創造掛鉤”,如招商銀行強調“遵循價值引領、工效掛鉤、風險約束原則”,將高管薪酬與資產質量、營收利潤等核心指標深度綁定。

更值得關注的是,“反向討薪”機制(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已從政策要求落地為行業實踐。根據銀保監會2021年發布的《關于建立完善銀行保險機構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的指導意見》,銀行需對違法違規、風險超常暴露的相關人員追索已發放薪酬。

從執行情況來看,招商銀行2022-2023年累計追回績效薪酬超1億元,2025年上半年繼續對風險暴露人員執行扣減、止付;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也在中報中披露,已建立薪酬延期支付與追索扣回制度,部分機構將遞延支付比例提升至50%-60%,確保風險責任與薪酬回收同步。

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高管降薪與反向討薪的結合,本質是“讓薪酬回歸責任”——既避免管理層“旱澇保收”,也通過風險綁定倒逼其更重視資產質量,這是銀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的重要體現。

03 政策導向下的“提低”,為何員工仍覺“被平均”?

在高管降薪的同時,監管與銀行均提出“薪酬向基層傾斜”,尤其是向縣域、一線崗位傾斜,試圖緩解“被平均”現象。但從員工實際反饋來看,統計數據與真實體感仍存在明顯差距,核心原因在于薪酬結構、統計口徑與績效壓力的三重影響。

從政策落地來看,國有大行成為“基層傾斜”的主力。農業銀行在中報中提出“傾斜配置縣域薪酬資源”,縣域員工薪酬增幅達8%-12%,同時加強青年英才選拔,鼓勵員工扎根鄉村振興一線;工商銀行明確“薪酬資源向基層員工傾斜”,通過“基礎工資+技能津貼+數字產能獎金”模式,提升一線網點員工收入;郵儲銀行則針對縣域網點推出“超額利潤分享”,將基層網點利潤與員工薪酬直接掛鉤。

這些舉措確實讓部分基層員工受益,如某縣域農行客戶經理表示,上半年技能津貼增加了1500元,數字產能獎金也因線上業務增長多拿了800元。

但員工的“體感落差”仍客觀存在,主要源于三個層面:

一是統計口徑與實際到手收入的差異。財報中的“人均薪酬”是基于“支付給職工現金+應付薪酬變動”計算的總費用,涵蓋工資、獎金、社保、公積金、企業年金等,并非員工實際到手金額。

二是績效壓力與薪酬兌現的不確定性。基層員工薪酬中,績效獎金占比普遍達40%-55%,但兌現難度逐年加大。

三是崗位內部的薪酬分化加劇。即便在同一銀行、同一網點,不同崗位的薪酬差距也在擴大。

04 江浙滬“薪酬高地”與科技崗“溢價”,重構行業人才流向

除了銀行間的梯隊差距,區域經濟差異與崗位戰略屬性,正成為影響銀行業薪酬的兩大關鍵變量,甚至重構了行業的人才流動格局。

從區域維度來看,薪酬呈現“東部領跑、中西部追趕乏力”的格局。將24家月薪超3萬的銀行按總部所在區域劃分,江浙滬8家銀行平均月薪達4.31萬元,珠三角3家達4.12萬元,京津3家達3.98萬元,而成渝3家、魯豫4家、東北1家的平均月薪分別為3.55萬元、3.24萬元、3.05萬元,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這一差異的核心邏輯是“資產質量決定薪酬包”——江浙滬區域銀行不良率僅0.98%,撥備覆蓋率402%,利潤留存充足;而東北、魯豫區域銀行不良率超1.6%,撥備覆蓋率不足270%,利潤需優先計提撥備,可用于薪酬的資金有限。

從崗位維度來看,數字化轉型與綠色金融推動“崗位薪酬溢價”凸顯。隨著銀行加速向“科技+金融”轉型,金融科技崗成為薪酬增長最快的領域:區塊鏈架構師年均薪酬突破120萬元,AI訓練師薪酬中股權激勵占比達25%-30%,監管科技(RegTech)崗位薪酬年增速達15%,遠超行業均值。

摩根士丹利調研顯示,2025年綠色金融崗位薪酬溢價達35%,碳金融產品經理薪酬競爭力指數較傳統崗位高35個基點。

2025年上半年銀行業薪酬數據,看似是一組簡單的數字變化,實則是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的縮影。

整體回暖的薪酬總量,反映出行業經營壓力的邊際緩解;而梯隊分化、高管降薪、基層傾斜、區域與崗位差異,則體現了監管引導下“公平與效率平衡”的改革方向。

這種調整或許會伴隨短期陣痛,但長遠來看,將推動銀行業更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畢竟,薪酬不僅是員工的“柴米油鹽”,更是行業發展方向的“指揮棒”。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股榜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
加載中 ...
加載中...

二維碼已過期

點擊刷新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云掌財經

使用云掌財經APP掃碼登錄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點擊掃一掃登錄

  • 驗證碼登錄
  • 密碼登錄

注冊/登錄 即代表同意《云掌財經網站服務使用協議》

找回密碼

密碼修改成功!請登錄(3s)

用戶反饋

0/200

云掌財經APP下載

此為會員內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請下載云掌財經APP進行加入

此為會員內容,請下載云掌財經APP加入圈子

云掌財經
掃碼下載

更多功能與福利盡在APP端:

  • 精選會員內容實時推送
  • 視頻直播在線答疑解惑
  • 達人一對一互動交流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