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鴿口腔:國產替代浪潮下的黃金賽道破局者
在中國口腔醫療市場,臨床產品高度依賴進口的現狀,正在被一家中國本土企業改寫。
近日,滬鴿口腔遞表港交所,其不僅在進口企業長期壟斷的市場環境中成功突圍,穩居行業頭部位置,更實現盈利,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這背后支撐其快速發展的驅動因素究竟是什么?
以創新為核,全鏈條競爭力奠定競爭底氣
答案或許就藏在“創新”二字之中。
從研發投入來看,每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穩定在7%左右,為創新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正是這種對研發的重視,使得滬鴿口腔構建起貫穿研發、產品到全球布局的完整創新生態,為其在市場競爭中持續領跑奠定基礎。
強大的創新研發實力轉化為了豐富的資質儲備和全面的產品矩陣。
廣度上,公司擁有36項國內二類及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數量居中國口腔材料企業之首,且產品兼具臨床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足以體現出其產品合規性和安全性。
深度上,公司產品矩陣廣泛覆蓋口腔醫療機構(包括口腔醫院及診所)和技工所的所有場景,能夠有效滿足修復科、種植科、牙體牙髓科、正畸科及兒牙科等多個科室客戶的多樣化臨床需求,使得滬鴿口腔在市場中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和強大的市場滲透力。
產品力+數字力雙核驅動,中國制造口腔品牌從替代到躋身全球
具體到產品而言,臨床與技工產品的雙重突破,使得滬鴿口腔在進口替代需求突出的細分市場中持續強化競爭優勢。
其中,臨床類產品表現尤為亮眼:目前,滬鴿口腔已成功開發出可與國外領先制造商生產的口腔臨床類材料相媲美的產品,包括彈性體印模材料、玻璃離子水門汀、光固化牙體粘接劑、粘固用樹脂水門汀(雙固化)、光固化復合樹脂、流動樹脂、氟化鈉護齒劑及窩溝封閉牙釉質涂布樹脂等。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滬鴿口腔在彈性體印模材料及合成樹脂牙的實力已超越進口知名品牌,2024年成為中國銷售收入排名第一的公司,且彈性體印模材料更在全球市場中位列國內品牌榜首。
長期來看,其他臨床產品如玻璃離子水門汀、粘固用樹脂水門汀、光固化復合樹脂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隨著臨床應用認可度不斷提升,這些產品不僅有望復刻彈性體印模材料的“第一”路徑,更有潛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而在技工類產品領域,公司掌握的五層彩色樹脂成型技術,能顯著提升義齒的美觀性與耐用性,為市場提供了更優質的材料選擇,則進一步完善了產品競爭力矩陣。
可見,滬鴿口腔在彈性體印模材料等領域的突破,為國產口腔品牌實現“強者恒強”提供了重要實踐范本。
與此同時,滬鴿口腔亦在積極布局數字化技術,通過開發口腔掃描儀和3D打印技術及材料,致力于替代傳統制造工藝,推動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滬鴿口腔一直專注于活動義齒修復、固定義齒修復、種植牙修復及無托槽隱形正畸矯治器領域的數字技術應用研發。
放眼全球市場,滬鴿口腔的產品已獲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認證,其中包括30項通過FDA認證的產品、31項通過CE認證的產品,彰顯出強勁的海內外市場影響力,成功讓“中國制造”的口腔產品在全球舞臺上嶄露頭角。滬鴿口腔在國內制造商中擁有最多CE標志或FDA批準的口腔臨床類材料。海外銷售網絡更是遍及六大洲,形成了內外聯動的全球市場格局。
種種行業地位的認可,進一步印證了其在國內及全球商業版圖擴張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增長飛輪正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轉動。
銀發浪潮下,口腔賽道未來市場空間有多大?
將視角拉長,全球老齡化浪潮持續加速,推動口腔醫療剛需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新周期。
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規模已突破10億,預計到2050年該群體將接近21億,占比將攀升至全球總人口的22%。聚焦中國市場,老齡化進程更是呈現“陡峭曲線”特征。2024年末60歲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大關,占總人口比重22%。按照當前增速測算,到2035年該群體規模預計將突破4億,占比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可以說,當老齡化社會疊加消費升級周期,傳統被視為“負擔”的銀發群體已然蛻變為驅動經濟轉型的新增長極,將持續為口腔醫療市場注入增長動力。
在此背景下,全球口腔醫療器械市場已進入高速增長通道。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全球口腔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由2024年的3383億元增至2030年的59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8%。
結語
不可否認的是,在口腔醫療數字化浪潮與國產替代進入深水區的交匯點上,滬鴿口腔的上市進程恰逢其時。
若后續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其技術沉淀與生態布局形成的“滾雪球效應”或將進一步放大。順應這一演繹路徑,滬鴿口腔亦將有望蛻變為全球口腔材料產業格局的引領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