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國新硅谷”的誕生,產業仍是樓市熱銷的硬邏輯
文源 | 源媒匯
作者 | 利晉
深圳光明區再度迎來“潑天富貴”。
近日,《深圳經濟特區促進合成生物產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下稱《規定》)正式通過,將在10月1日起施行。《規定》以法治方式為合成生物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合成生物產業,正是光明區核心產業之一。
近幾年,光明區逐漸建成合成生物、超高清視頻顯示、高性能材料三大產業集群,總規模超4000億元,完成經濟騰飛。2025年上半年,光明區實現生產總值865.6億元,名義增速12.6%,增速領跑全市(不含深汕合作區)。
在合成生物領域,光明區建成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全鏈條生態,是全國合成生物產業資源密度最高、創新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以創新產業為根基,光明區搭建完善的商業、教育、交通等基礎設施,比如商業總體量破100萬㎡、實現教育鏈條全貫通和灣區半小時交通“朋友圈”已有雛形。
作為“進入光明區的第一站”,鳳凰城片區被重點打造為“雙核驅動”引擎之一,承擔著全區核心產業集群建設重任,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從“制造”向“智造”再向“創造”躍遷的代表片區。
在南山、福田等傳統中心區面前,光明區奮力直追,跑出了新“深圳速度”。
01
“中國新硅谷”正在誕生
光明區是深圳最年輕的一個行政區,2018年9月設立時,被寄望很高的戰略定位:“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的“第二增長極”。戰略高度,如硅谷之于美國舊金山、張江之于上海浦東。
如此定位,注定了光明區要走一條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有別于福田、南山等傳統區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產業導向,光明區更集中于“創新”,即要站在深圳市原有產業基礎上,用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再次騰飛,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穿梭光明區內,我們很少見到密集的廠房,更多的是一棟棟的實驗樓。而每一棟樓,是光明區科技創新迸發的來源,也是構成GDP增長的“毛細血管”。
設立僅7年時間,光明區產業藍圖逐漸從為人熟知的“光明農場”脫變為“中國新硅谷”,GDP由2017年的85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721億元,2025年上半年則為865.6億元,同比增長6.1%。
光明區也成為深圳經濟重要的增長動力,新增GDP貢獻占深圳全市新增GDP比例由2018年的3.95%提升至2024年的8.87%,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光明區漸入“價值爆發期”源于已構建“3+3+1”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包括千億級超高清視頻顯示、高性能材料等產業集群,500億級的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以及近200家合成生物、腦科學等未來產業企業,為經濟騰飛注入強勁動力。
其中,舉全市之力打造的“光明中央商務區”鳳凰城片區,是重要的成果轉化平臺和產業創新平臺,其發展策略是:用龍頭牽引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比如以華星光電、歐菲光、艾杰旭等行業龍頭企業,形成千億級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
目前,鳳凰城片區所在的光明科學城進駐產值百億產業企業有5家,超過21家本土上市公司,是光明區產業發展、經濟來源的重中之重。
有數據顯示,光明科學城貢獻了全區GDP約80%,百億產值公司、上市公司占比均在60%左右。
發展強勁的產業實力,使得光明科學城在全國科技城的地位節節攀升。根據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科技城百強榜(2024)》,光明科學城位居第7名,相比2022年第24位實現飛躍式上升。
由此,一個“中國新硅谷”正在誕生中。
02
產業仍是樓市的硬邏輯
圍繞產業向“新”,光明區也在加快城市界面、人口雙雙向“新”。
創新的根基源于科研投入,而光明區率先砸重金“投科研”,建設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三大科學設施。據深圳光明2025年5月披露數據,區內在建運營的重大科技創新載體達22個,全社會研發投入102.7億元,科研機構研發投入增長26.1%。
光明區以“科研”為原點,建設教育、醫療、公園、文體設施等城市配套,比如光明大學園、中山七院、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虹橋公園、深圳科學技術館、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等,建成了一個“公園之城”“文體之城”。
目前在建的地鐵13號線,被譽為“黃金科創線”和深圳南北向交通“換乘之王”,未來將30分鐘即可直達深圳核心區,其中南延段已運營通車,北延段已實現“長軌通”、具備行車調試條件,即將運營通車。同時,地鐵6號線支線二期工程,近期完成時刻表試運行,預計年內正式通車,光明區正在成為“軌道之城”,深度融入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
產業加快發展、配套建設積極兌現,光明區打出了“王炸”的操作,上演了新“深圳速度”。整個城市界面得到飛躍式提升,讓不少人感嘆,“光明區一年一大變”。
這也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光明區。光明區常住人口從2017年59.7萬人增至2023年的115.9萬人。更重要的是,光明區擁有全市最年輕的人口結構,2023年底,15至59歲人口占比高達83.48%,位居全市第一。
其中,科學家、工程師、青年創客等群體受產業聚焦效應紛紛進駐光明區。根據深圳光明披露數據,2024年,光明區內158名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較之前增長68%,院士團隊數量增長111%至57個,高層次人才超2800人。
創新發展主力軍的大批涌入,不僅為光明區走向“中國新硅谷”奠定了厚實根基,也催生了大量的置業需求,讓光明區成為了深圳置業的“價值洼地”。
2024年,深圳樓市多次出臺放開限購政策,新房市場止跌回穩,全年新房住宅共成交3.8萬套,總面積390萬㎡,創近三年來最高值。其中,光明片區成交量占比位居全市第一,上升了3.2%,連續三年位居深圳市前三名。
圖片來源于深圳中原研究中心
關于光明片區熱銷的原因,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報告指出,2024年光明片區入市項目較多,供應量全市第二,開發商積極推售疊加良好的產業規劃、軌道交通網絡等市政配套逐步完善,上車門檻低,市場認可度增強。
這意味著,產業強勁依然是樓市熱銷的硬邏輯。不只是深圳,杭州“Ai六小龍”轉化到置業需求端,也為杭州樓市置業注入了很大的信心。
2024年,光明區整體新房供應有所減少,加上政策放寬限購等諸多利好,去化速度加快,使得2025年區內新房“不夠賣了”,尤其是鳳凰城核心區域供應稀缺,新房價格預計有所上漲。
03
高知、青創群體的置業首選
2024年全年,深圳誕生了5個“日光盤”,其中,認購熱度位居全市第一是位于光明核心區鳳凰城片區的中建觀玥。
深圳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建觀玥首推192套住宅,吸引了2047批次意向客戶認購,認購比達10.7:1,成為了深圳2024年度熱度最高的樓盤。項目開盤1.5個小時完成售罄,預計銷售金額約6億元。
據源媒匯獲悉,“日光神盤”中建觀玥一批次即將收官,計劃將在9月、10月推售1棟188套和2棟192套,合計380套房源,戶型為80-107㎡三至四房。
其中,80㎡戶型延續消費者青睞的3房2廳2衛的創新型戶型設計,將空間細節雕刻到極致,兼容大客廳空間視覺與三房、雙飄窗等設計,實現居住舒適度、實用功能等多維度品質提升。
這次,中建觀玥在產品力上再度進化,推出89㎡新品橫廳三房戶型,采用使用率超100%新規戶型,保留寬綽臥室空間基礎上,做到大戶型才配置的6.2米的大陽臺,基于舒適性、實用率,再為用戶帶來更加寬闊的視野享受。
89㎡豎廳3房2廳2衛戶型采用U型廚房設計,主臥飄窗套間、次臥連接景觀陽臺,讓視野延伸至戶外的綠意園林景觀,在動靜結合的空間設計中,享受悠然的居家生活。
107㎡戶型為4房2廳2衛的南北通透格局,采用LDKB一體化設計,入戶即視8.5米縱深客廳,6.4米景觀陽臺連接客廳、書房,主、次臥為飄窗套間,坐擁陽光、清風與互動無距的家庭生活。
當前深圳新房普遍使用率在80%左右,中建觀玥新戶型的進化,已能窺見其精進的產品力。但這只是中建觀玥能夠成為“日光神盤”的因素之一。
中建觀玥,作為中建八局全資子公司中建東孚進入深圳的首個項目,天生自帶雄厚的“品牌力”。這是其能夠熱銷的第二推動力。
中建東孚背靠控股股東中國建筑穩健的資金運營和專業的建設能力,自2023年獲取項目之后全力投入到中建觀玥中,旨在用“代表作”心態建造美好人居,為光明區經濟騰飛和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其次,好的產品需要與所在區域深度融合,才能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中建觀玥落址便坐擁“半個鳳凰城”的優質配套資源,處在臨近“三地鐵、三高速”位置、可通達深圳繁華區,周邊匯聚藍鯨世界、萬達廣場、規劃中約66萬㎡高鐵商圈等光明成熟商圈。
其中,中建觀玥距地鐵13號線“德雅路站”約100米,未來無需換乘、7站即直達南山核心區、后海總部基地。
同時,中建觀玥舉步即達的虹橋公園、新城公園、明心園等“鮮氧”公園,以及坐擁深實光明科林學校(在建中)、深圳中醫院(光明院區)等,同時享受健康、成長雙重優質資源。其中,深實光明科林學校由光明區政府、深圳實驗教育集團共同打造,落址于此,已在今年9月正式開學。
歸家之途,中建觀玥由外入內的匠心打造了一條沉浸式的園林幽徑,從綠意盎然的開放景觀前場、大面寬歸家門堂、園林中心"森林會客花園"、風雨連廊和入戶大堂,業主在踏入大門那刻起,即融入寧靜的自然園林之中,五步之境完成從在外奮力拼搏到享受家庭溫馨的轉變。
中建觀玥打造為雅致人文社區,恰好契合了光明區鳳凰城高知、青創群體的偏好,成為他們進駐“中國新硅谷”的置業首選。據項目方透露,目前業主超過70%為20至40歲中青年客群,家庭結構以三口之家為主、其次是單身客群,合計占比超過60%。
如今,中建觀玥加推1、2棟優質房源。源媒匯從深圳鳳凰城片區房產中介處了解到,項目加推吹風價預計在4.2萬-4.5萬元/㎡。以此價格參考周邊次新房小區潤暉府二手房成交價在4.6萬元/㎡左右,無論產品創新設計、品牌加持力和配套稀缺性,中建觀玥都具備可觀的性價比。
隨著項目加推開盤,大概率再度成為“日光神盤”。這張進駐“中國新硅谷”的門票,留給市場選擇的機會并不多,不然只能再等中建東孚的“續作”。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