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線回調下的“機器人亮色”:騰訊、阿里、吉利搶籌的宇樹IPO定檔了?
歷經階段性大漲后,日前科技板塊出現回調,但引人注目的是,機器人賽道卻逆勢走出獨立行情,成為科技線中的一抹亮色。
消息面上,9月2日,宇樹科技在社交平臺X宣布“預計10月至12月向中國證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請”的消息,更是為這一熱度添了一把火。
從春晚機器人秧歌舞“出圈”,到上市工作啟動前夕騰訊、阿里等巨頭再加持,這家出貨量占全球市場六到七成的四足機器人龍頭企業,其資本化進程甚至被視為觀察人形機器人賽道從“技術表演”邁向“商業落地”的窗口之一。
聚焦“民用”,2025工業訂單暴增220%
2016年,一群對機器人技術有著熱愛和執著的“90后極客”在杭州濱江區的出租屋里開啟機器人創業之路;歷經9年的深耕,團隊從幾人小團隊慢慢發展成為現在數百人的公司,至今宇樹科技已是全球四足機器人賽道的“隱形冠軍”,并開始叩響二級市場的大門。
宇樹科技的崛起,始于對核心技術的“死磕”。成立至今,公司已實現電機、減速器、控制器、激光雷達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全自研,同時掌握高性能感知及運動控制算法,打通“零部件-整機-算法”的全產業鏈。
據官方數據,目前宇樹科技已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180余項,授權專利150余項。據悉,其還是中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四足機器人公司。
強大的技術閉環能力,使其產品在性能以及市場端都具備全球競爭力。例如,其工業級四足機器人B2-W能輕松應對翻山、涉水、跳高及負重載人等復雜場景,而消費級Go2系列則以4D超廣角激光雷達+AI大模型的配置,成為家庭與教育場景的“智能新寵”。
根據官方披露的業務數據,宇樹科技主要以民用機器人為主營方向,2024年營收體量也達10億級規模。營收構成上,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及相關零部件分別占其總銷售額的 65%、30% 和 5%。
其中,四足機器人近八成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費市場,剩余兩成應用于巡檢和消防等特定場景,這點與優必選側重工業場景區別很大;人形機器人更是完全避開工業場景,全部用于科研、教育及消費領域,顯示其商業化路徑正加速從“To B科研”向“多場景滲透”延伸,并有別于優必選等同行玩家。
而2025年春晚“機器人秧歌舞”的全網出圈,則使得宇樹科技商業化進程明顯加速。創始人王興興5月透露,2025年工業機器人訂單量同比增長220%,合同金額突破12億元,其中明星產品G1四足機器人貢獻60%營收。
據披露,宇樹科技與智元機器人聯合中標中國移動旗下公司“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宇樹科技以4605萬元中標包含小尺寸人形機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靈巧手的標包。這一訂單標志著其商業化落地進入實質階段,也證明宇樹“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能力。
與此同時,在持續優化產品力的前提下,其推新速度也同步加快。7月下旬宇樹科技正式發布第三款人形機器人“Unitree R1智能伙伴”,售價3.99萬元起,關節數量達26個,整機重量約25kg,并集成語音和圖像多模態大模型,支持開發與定制。
不到一個月后,公司再次公開新品人形機器人預熱海報。據披露,該款“芭蕾舞者”形象的人形機器人將配備31個關節,實現更精細的運動控制。
IPO前夕,騰訊、阿里、吉利抓緊搶籌
宇樹科技的IPO之路并非“獨角戲”,其背后是頂級資本的密集加持。
從2017年天使輪到2025年6月的C輪融資,公司已完成10輪融資,紅杉中國、美團龍珠、順為資本等明星機構機構早早入局。最新一輪C輪融資金額近7億元,并再次引入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吉利控股等一線產業資本方,投后估值攀升至120億-150億元區間。
在當前一級市場“募資難”與“投資謹慎”的雙重壓力下,宇樹科技為何能成為資本“搶籌”的對象?
宇樹科技的資本熱度,本質上是人形機器人賽道爆發的外溢效應。畢馬威數據顯示,2020-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賽道融資規模從15.8億元飆升至72.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5.6%;預計到2029年期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更進一步達到約45.5%。
大方向長期預期極為樂觀,疊加整個產業鏈相關技術的愈發成熟,2025年正在成為機器人企業的上市沖刺期。目前已有極智嘉、博雷頓等上市成功,智元機器人的借殼上市以及臥安機器人、斯坦德機器人等的赴港計劃,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甚至三花智控、阿斯頓等老牌機器人零部件玩家都在加碼推進“A+H”雙重上市布局。
當這個高景氣新興科技產業加速上市沖刺,宇樹科技的IPO不僅是企業個體的“成人禮”,更可能重塑賽道競爭格局。至少,憑借春晚機器人表演“出圈”、人形機器人格斗競技等事件性營銷,宇樹科技在品牌認知層面已極具市場辨識度。
而同時,宇樹科技在人形機器人領域TOP級別出貨量表現,更是使其自然成為資本布局不愿錯過的熱門選擇。
尤其是對比智元機器人選擇收購上市公司“借殼”的迂回路徑,宇樹科技的正統IPO路徑被業內視為更能夠直觀檢驗其技術商業化真實水平的關鍵信號。
機器人支線走強的三重邏輯
至于逆科技主線的調整,機器人支線走強本質是“政策紅利、增長初驗證、估值相對低位”三重因素共振的結果。
政策層面,國家及地方層面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翻番;地方執行上,上海、浙江等地都紛紛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投入,建設產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條。
估值層面,當前機器人板塊整體市盈率是低于科技板塊平均水平的,但行業成長性卻正在顯露。據國金證券數據,2025年上半年,機器人板塊120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3.8%;其中106家公司實現盈利,共實現歸母凈利潤216.18億元,同比增長13.72%。
其中,散熱件、大小腦、關節總成、電機、絲杠、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相關企業的盈利都非常可觀。這種良好的業績表現和增長趨勢,極可能為機器人板塊的估值修復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宇樹科技雖然尚未上市,但其四足機器人因“高性價比+AI大模型賦能”,市場表現極好:2024年該類產品銷量達到2.37萬臺,全球同類產品市場率高達69.75%,遠超老牌競爭對手波士頓動力,其四足機器人Go2,售價更是僅9997元,價格優勢極為顯著,這些都在說明其民用場景的商業化潛力極高。
屆時,宇樹科技的上市極可能以“全產業鏈自研+高訂單增速”的業績,為板塊提供更多“業績驗證”。投資者自然不愿錯過。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