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川技術市值沖2000億!新能源+機器人誰是下一個爆點?
匯川技術2000億市值背后的“雙輪驅動”,工控王者如何卡位人形機器人與新能源千億賽道?
當特斯拉Optimus完成汽車裝配任務,當理想L9以5分鐘充電200公里刷新紀錄,一場關于智能制造的革命正加速到來。
在這場150億人形機器人市場與2000億電驅系統需求的交匯處,一家中國工控企業正以驚人之勢跨界布局。
匯川技術用370億營收和40%的凈利增速,證明其從工業機器人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遷移”能力正在爆發。
32%伺服系統市占率的技術底座。
匯川技術的跨界底氣,源于其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
核心技術優勢解析。
“工業自動化的本質是運動控制,而這是所有智能裝備的核心。”董事長朱興明在技術論壇上的斷言,揭示了從工業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同源性。
人形機器人突破,行星滾柱絲杠的送樣里程碑。
匯川技術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已進入實質階段。
技術遷移路徑,工業機器人滾珠絲杠經驗遷移,行星滾柱絲杠精度提升至±0.001mm,伺服驅動器功率密度達1.5kW/kg,無框力矩電機扭矩波動<1%,集成傳感器與控制算法,壽命測試超1000萬次循環。
2025年關鍵進展,行星滾柱絲杠完成客戶送樣,低壓高功率驅動器通過驗證,無框力矩電機效率達92%。
雖然人形機器人業務尚未規模化,但預計2026年將貢獻超5億收入。
10%市占率背后的電驅領先。
當人形機器人還在培育期,新能源業務已成為匯川第一增長極。
2025H1業務結構演變。
電驅系統突破。
客戶綁定深度。理想汽車合資公司蘇州匯想供貨L9,小米汽車電控系統主力供應商,小鵬汽車800V平臺獨家合作伙伴。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業務營收90億(+50%),預計全年突破200億。
72億經營現金流的研發底氣。
匯川技術的業績增長兼具速度與質量。
2020-2025H1財務躍遷。
研發投入方向。人形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杠/關節模組,新能源SiC電控/800V平臺,工業互聯網云邊端協同系統。
2025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率8.25%,持續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產能擴張,50億蘇州基地的戰略野心。
面對爆發式需求,匯川技術開啟大規模產能建設。
蘇州基地規劃。
訂單保障機制。
合同負債7.88億(較2020年+129%),理想汽車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小米汽車預付款鎖定產能。
2026年投產后預計新增營收100億以上。
雙賽道協同的作用。
盡管勢頭強勁,匯川技術仍需應對三大挑戰。
1. 技術路線風險,人形機器人技術路徑尚未一樣,線性執行器與旋轉執行器路線之爭。
2. 客戶集中度,理想汽車占新能源營收35%+,新勢力車企波動影響業績。
3. 競爭加劇,比亞迪自研電控比例提升,國際巨頭降價搶占市場。
公司應對策略,2025年開拓3家海外整車客戶,2026年人形機器人業務盈虧平衡,2027年海外營收占比提升至25%。
智能制造的“中國答案”。
在匯川技術深圳研發中心,工業機器人正在測試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而在蘇州工廠,電驅系統生產線以每90秒一臺的速度下線。這些看似不同的產品,正共享著同一套運動控制技術與制造理念,成為“中國智造”的最佳詮釋。
從伺服系統到電驅總成,從工業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匯川技術的進階之路印證著中國制造的蛻變。在核心技術上深度耕耘,才能實現跨行業的生態化反。
當朱興明宣布“要做智能制造的賦能者”時,這家企業的野心已超越設備供應商本身,它正成為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構建者。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元年到來,匯川技術的雙輪驅動戰略正迎來歷史性機遇。
在這個2000億電驅系統市場、150億人形機器人需求的宏大敘事里,這位工控龍頭的價值重估,才剛剛拉開序幕。
注:(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