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藥神”戰港股,天辰生物攜在研“自免+過敏”新藥闖關IPO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孟祥娜
編輯 | 胡芳潔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近日,專注于過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藥研發的天辰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國金證券擔任此次發行的獨家保薦人。這一動作,距離其2020年在蘇州常熟成立僅5年。
從業務定位來看,天辰生物聚焦“自免雙抗+過敏”兩大賽道,核心方向是開發針對上述疾病的自主創新生物藥,屬于生物醫藥領域的高潛力賽道。
資本層面,公司此前已獲得市場較多關注:累計完成七輪融資,總金額超5億元,估值從成立初期的4億元逐步攀升至20億元。投資方覆蓋風險投資機構(如東方富海)、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如常熟吳越天使、常熟東南)及專業醫療投資基金(如弘暉基金)等超10家機構。
但資本熱度難掩現實壓力,公司至今未盈利,核心產品均未商業化,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下一代抗IgE抗體(免疫球蛋白E,一種參與過敏反應的抗體)LP-003用于季節性過敏適應癥,要到2026年三季度才計劃提交上市申請。這意味著,公司在此之前仍需靠融資推進研發。
只是,此次IPO募資“補血”意圖明顯,天辰生物能否順利敲開港交所大門?
1、89歲孫乃超與劉恒聯手5年沖刺港股
天辰生物自成立后5年內即推進至赴港IPO申報階段,其創始人團隊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積淀,是推動公司達成這一階段性目標的重要支撐因素之一。
天辰生物的核心創始人為孫乃超與劉恒。劉恒曾在采訪中提及:“我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所指向的“巨人”,正是聯合創始人孫乃超在生物制藥領域積累的技術沉淀與行業經驗。
1987年至2000年期間,孫乃超曾任職于美國生物科技公司Tanox Inc.,擔任該公司雜交瘤研發部門助理總監,深度參與了Tanox核心藥物的研發工作。
Tanox在生物制藥領域的代表性成果,是抗IgE抗體藥物奧馬珠單抗。該藥物于2003年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適應癥覆蓋中重度過敏性哮喘、慢性蕁麻疹、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且在當時是FDA唯一批準的靶向IgE單克隆抗體藥物。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奧馬珠單抗由羅氏與諾華聯合負責全球推廣,當年銷售額達38億美元;截至2023年,該藥物自上市以來的累計銷售額已超過300億美元。而孫乃超正是這款重磅級藥物的主要發明人之一。
后續,孫乃超選擇回國,計劃將其在海外積累的生物制藥研發技術與行業經驗應用于國內。
劉恒在生物醫藥領域擁有10年以上從業經驗,他曾任職于輝源生物、億一生物等公司。劉恒與孫乃超曾因F-627項目展開合作,合作時長達7年。
2020年,孫乃超與劉恒基于此前的合作基礎,共同創辦天辰生物,開展生物藥自主研發。目前,89歲的孫乃超作為公司執行董事,負責公司整體研發策略,劉恒擔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的戰略和運營。
IPO前夕,公司控股股東劉恒(直接持股14.98%)、孫乃超(直接持股11.11%)、周若蕓(孫乃超配偶)及其控制的實體(包括蘇州泰悟、上海九日、旭華等),合計持股44.16%。
在劉恒、孫乃超兩位聯合創始人的帶領下,天辰生物叩響了港交所的大門,但它能如愿上市嗎?
2、聚焦“過敏+自免”賽道,尚未實現商業化
從產品管線來看,天辰生物是一家處于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尚未實現商業化。公司目前的核心產品LP-003和關鍵產品LP-005均處于臨床開發階段。
(圖 / 公司招股書)
LP-003是一款采用新型序列設計的下一代創新抗IgE抗體,主要用于治療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AR)、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過敏性哮喘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目前,僅有一種抗IgE抗體原研藥——奧馬珠單抗獲美國FDA及中國國家藥監局批準。
招股書顯示,在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治療領域,LP-003不僅展現出優于奧馬珠單抗的臨床療效——具體表現為起效更迅速、療效更顯著、作用更持久,還具備明確的“同類最佳”(Best-in-Class)潛力。
此外,在中國開展的II期臨床試驗中,針對經標準治療后病情仍控制不佳的中重度季節性過敏性鼻炎(AR)患者,LP-003也同步呈現出良好的療效與安全性。
從研發進展來看,LP-003目前正在做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III期試驗,公司計劃2026年三季度前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上市申請。
針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LP-003現在正在開展和奧馬珠單抗對比的II期試驗,預計2026年上半年啟動III期。
LP-005則是天辰生物的另一款關鍵產品,它是一種全新設計及具有全球領先潛力的靶向C5及C3b補體的雙功能抗體融合蛋白,用于治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補體介導腎臟疾病、C3腎小球病及狼瘡性腎病或狼瘡性腎炎等,目前處于多適應癥差異化推進的臨床開發階段。
天辰生物憑借在研管線所展現的廣闊市場潛力,成立至今已累計完成七輪融資,總金額超5億元,估值從成立初期的4億元逐步攀升至20億元。投資方覆蓋風險投資機構(如東方富海)、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如常熟吳越天使、常熟東南)及專業醫療投資基金(如弘暉基金)等超10家機構。
(圖 / 公司招股書)
此外,2024年12月20日,劉恒把部分股份轉讓給了常熟三奕,獲得了1255.34萬元的轉讓款。
但投資方與企業也簽署了對賭協議,若公司在2028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上市或合格整體出售等條款,股東可要求公司贖回股份。
贖回價取“初始投資本金+年化10%單利(扣已派股息)”與“持股對應公司凈資產凈值”的較高者。
(圖 / 公司招股書)
3、2.91億可動用資金難撐研發,赴港IPO成“輸血”關鍵
除對賭壓力外,天辰生物仍需上市募資支撐后續產品研發及商業化進程。
從財務數據來看,因未有產品商業化,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為9577.8萬元、1.37億元、9421萬元,兩年半合計虧損3.27億元。
天辰生物的產品商業化最快需等到2026年。但對尚未盈利的臨床階段企業而言,這一商業化空窗期恰好是研發開支的高峰期。隨著LP-003沖刺III期臨床收尾與上市申報、LP-005多適應癥同步推進,后續研發投入壓力倍增。
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成本分別為7391.3萬元、9808.1萬元、6729.1萬元,同比呈逐年增長的態勢。
(圖 / 公司招股書)
目前,公司此前募集的融資款已有58%被投入使用,截至2025年6月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余1.36億元,疊加1.55億元的金融資產,合計資金規模約2.91億元。
(圖 / 公司招股書)
但參考生物醫藥行業研發成本規律,一款創新藥從III期臨床中后期到上市申報,單適應癥研發投入通常需2-3億元。隨著后續研發的推進,公司現金儲備壓力顯著。
當前生物醫藥行業融資環境仍處于調整期,臨床階段企業的股權融資難度相對較高,天辰生物此次赴港IPO的募資成效已成為關鍵變量,若能成功募集足夠資金,不僅可覆蓋核心管線的研發開支,還能提前布局商業化。
根據招股書,募集資金將重點用于核心項目的臨床研發加速及商業化準備,包括生產基地建設與市場團隊搭建,為2026年LP-003擬提交上市申請后的快速放量鋪路。
香港作為亞洲生物科技融資樞紐,為生物科技企業提供了對接國際資源的平臺。一方面,上市后可通過配股、可轉債等方式持續融資,為后續管線拓展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國際資本的引入將加速業務的全球化布局。
以天辰生物核心產品LP-003為例,作為“全球進度最快的新一代抗IgE抗體”,在臨床數據上優于原研藥奧馬珠單抗,公司港股上市后可更便捷地吸引海外合作方,推進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與市場準入。
今年以來,銀諾醫藥、恒瑞醫藥、中慧生物、藥捷安康、派格生物等多家醫藥生物企業在港交所完成上市,覆蓋創新藥、疫苗、醫療科技等細分領域。
在此行業背景下,聚焦抗IgE抗體與補體雙功能抗體管線的天辰生物,能否緊隨其后、成為下一家登陸港股的臨床階段藥企,「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