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粉第二闖關港股,宜品營養沉淀了69年的全鏈路布局硬核嗎?
8月31日,宜品營養科技(青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宜品營養”,前期全稱為宜品乳業(青島)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或將加入港股乳制品板塊隊列。
公開資料顯示,宜品營養用近70年時間構建起“牧場養殖-產品研發-加工檢測-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閉環,業務涵蓋嬰幼兒配方奶粉、兒童及成人奶粉、特醫食品和乳品原料等多類產品,目前早已在羊奶粉、特醫食品等細分領域站穩腳跟。
此番赴港上市,據媒體引援的外媒引述報道,預期募資1億美元。
據招股書,其擬將募集資金用于產品配方及相關技術的研發、產業鏈升級和智能制造、品牌建設及產品營銷、國際擴張以及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等方面。
69年深耕與沉淀,宜品筑起全產業鏈閉環
宜品營養,至今已具有69年專業的乳品生產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奶粉企業之一,主要專注于羊奶粉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領域。
其故事始于一座東北小城的乳品廠。1956年,“北安市乳品廠”的建立,拉開了其60年乳業生涯的序幕。2001年被圣元國際收購后,這座工廠一度成為圣元的生產基地;直到2006年后來的宜品乳業集團董事長牟善波接手并更名為“北安宜品努卡乳業有限公司”,才真正開啟“現代宜品”的發展篇章。
此后,宜品營養以北安為原點,逐步構建起涵蓋牧草種植、奶源養殖到產品加工的全產業鏈,搭建起牧場、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
2012年7月,“宜品”品牌榮獲“黑龍江著名商標”,且宜品營養的真正前身宜品乳業(青島)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宜品營養以并購、建廠等方式開啟全球化布局,陸續在西班牙、韓國等地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目前已形成“九大生產基地、四大黃金牧場”的格局。譬如,去年10月宜品營養便再次收購西班牙Uniproca工廠,進一步完善歐洲市場布局。
據悉,為從源頭確保質量并實現配方高乳清蛋白羊奶粉穩定供,宜品營養全面完成了境內外原料布局:在國內黑龍江和山東建立自有牛羊牧場掌控奶源,并于全球最大羊奶酪產消國之一-西班牙布局羊乳清采購網絡,確保了核心原料供應自主可控、質量可靠。2024年其西班牙工廠年收購羊乳清液所產的羊乳清粉約占歐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技術層面,其還憑借十年前自主突破的脫鹽技術成為國內首家實現D90級脫鹽羊乳清粉量產的企業;并通過構建脫鹽羊乳清核心原料100%自控、自產、自供的閉環能力,其持續產出羊乳清蛋白含量遠超國標的產品,滿足市場對高質量低致敏營養解決方案的需求。
基于強大的產業鏈掌控能力和技術支撐,宜品營養的產品布局也從牛、羊奶粉賽道逐步拓展出了有機、特配、娟姍等五大奶粉細分品類:2022年,旗下宜品小羊嬰幼兒配方羊奶粉通過新國標,一段乳清蛋白含量近80%;2023年推出國內首款娟姍A2奶粉“宜品益臻”;2024年上市宜品臻高牛脾肽兒童成長奶粉。
這種“全鏈條、多品類、高頻創新”的策略,使其在羊奶粉市場站穩腳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的數據,按2024年零售額計算,宜品營養在中國羊奶粉市場排名第二,市占率14.0%;在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市場同樣位列第二,市占率17.6%。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宜品營養通過經銷商和全國連鎖渠道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的333個地級市、超2700個縣級區域,終端門店6.1萬家,其中超7000家為母嬰門店,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更進入部分醫院及院邊店渠道,形成了“從牧場到餐桌”的全場景觸達能力。
歷經漫長的歷史沉淀后,該品牌早已在國內市場建立強大的國民度以及市場地位。自2018年起,宜品營養連續7年擔任中國航天基金會唯一配方羊奶粉合作伙伴,“航天級質量”認證強化了消費者對其品控的認可。并支撐其在市場端,與飛鶴、君樂寶等頭部品牌形成“品質共性”,又以“特配+羊奶粉”的細分優勢避開直接競爭。
毛利率漲至50.9,宜品卻越賺越少?
從財務數據看,宜品營養近年呈現“收入增長放緩、毛利率穩定但凈利率承壓”的特征,這背后是行業競爭加劇與企業擴張投入的雙重壓力。
收入端,2022-2024年,宜品營養營收從14.02億元增至17.62億元,其中2024年同比增速比之上一年的15.2%略有下滑,為9.2%;到了2025年上半年,其營收同比下滑10.36%至8.06億元,出現了近年首次半年度負增長。
分產品看,嬰幼兒配方羊奶粉仍是絕對主力,始終貢獻超一半收入,但增速放緩,甚至2025上半年產品收入同比下滑了“一個小目標”;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成為最大亮點,產品收入從2022年的0.24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2.19億元,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增至1.30億元,貢獻率提升至16.1%。
這一變化背后是嬰幼兒奶粉賽道已是“紅海競爭”,馬太效應愈發顯著。據尼爾森與星圖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伊利嬰配粉零售額市占率達到18.1%,躍居中國市場第一,并一舉拿下成人粉、嬰兒粉等奶粉全品類“大滿貫”。
反應在業績層面,同期伊利上半年營收領先第二名超200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31.78%至70.16億元,是行業第二名的三倍多,多方面呈現“斷層式”領先。
與之相比,宜品營養新布局的特醫食品賽道增速更迅猛,但基數尚小,短期內難抵嬰幼兒奶粉業績下滑的缺口。
不同于收入的波動,宜品營養的毛利率表現更強健:2022-2025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從45.2%提升至50.9%,主要得益于全產業鏈布局對奶源與加工成本的強控制和將定價與產品組合掛鉤帶來的利潤約束。今年上半年其銷售成本不到4億元,去年同期為4.5億元,其中原材料占比最大,始終占到銷售成本總額66%左右,整體反映出產品具備一定競爭力。
不過即便如此,其凈利率波動依舊相對凸顯:從2022年的16.2%一路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7.0%;這使得其盈利層面的波動其實比收入更早一些,對應凈利潤從2022年度2.27億元,降至2023年的1.68億元、2024年同比修復了2.50%至1.72億元。
調整依然在繼續,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相比2024年同期的9870.7萬元下降了42.57%,僅為5668.8萬元。這意味著宜品營養在利潤獲取能力的穩定性上有待加強。
穿透其成本結構也可發現,銷售及分銷服務費用的激增同樣拖累了其盈利指標,尤其是線上渠道的開拓。財報顯示,公司向電子商務平臺合作伙伴支付的傭金和平臺服務費從2022年0.45億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1.66億元,今年上半年又較去年同期的0.75億元有所增加,達0.87億元。
結合行業境況,合理猜測其費用的膨脹可能源于兩方面壓力:一是市場競爭加劇下的“渠道爭奪戰”,宜品營養母嬰門店數量雖達6.1萬家,但單店產出因行業流量分散而下降,需加大促銷與推廣投入;二是品牌升級需求,為縮小與頭部企業的差距,宜品營養在廣告投放、消費者教育上的支出顯著增加。
只是結合其營收增長的遇阻境況,很難不懷疑宜品營養線上渠道的產品轉換率并不太理想,從而造成了一定成本負擔。
15款預注冊、超40款在研,“第二曲線”后備力強勁?
宜品營養的港股IPO,正值乳制品行業存量博弈加劇的節點:行業進入結構性復蘇期,但頭部企業的“虹吸效應”與中小品牌的“生存戰”呈鮮明分化。
宜品營養的差異化看點在于其產品策略更聚焦于具有較高敏感性或特殊膳食需求的消費群體,所屬細分領域結構性增長特點鮮明。
據尼爾森數據,2024年我國嬰配粉的整體銷售再度下滑約7.4%,羊奶粉、特醫食品等細分賽道仍保持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以2024年零售額計,中國羊奶粉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合計零售市場規模于2024年達到人民幣480億元,并預計將以12.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9年的人民幣848億元。
據同一資料源,預計2024年至2029年,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市場及羊奶粉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8.2%和4.9%,均超過奶粉市場整體1.9%的年復合增長率和牛奶粉市場整體1.5%的年復合增長率。
而宜品營養確實正將特醫食品打造成“第二增長曲線”,已是其當前增速最快的業務。
只是作為一個面向特定人群的產品線,其拓展路上有一些處境是必須面對的:一方面,特醫食品需通過嚴格的注冊審批,且消費者認知度仍較低;另一方面,雀巢、雅培等國際巨頭占據國內特醫市場超60%份額,本土企業需通過“差異化功能”突圍。
宜品的策略是“聚焦細分人群”,即針對易過敏、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推出低敏羊奶粉;針對術后康復人群,開發高蛋白特醫食品,這種“精準定位”使其在本土品牌中占據4.5%的市場份額,但要實現規模突破,前期仍需加大研發投入與臨床驗證,后期則必須要持續加大對消費者產品心智教育,順便建立起品牌心智。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宜品營養已獲批四款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產品,精準覆蓋了多種特殊醫學癥狀需求,包括嬰幼兒的牛乳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早產或低出生體重,以及成人的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等;另有15款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產品處于預備注冊階段,在研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產品超40款,儲備相對充沛。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