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超40%,虧損持續收窄,云從科技正在穿越虧損泥潭
全球AI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力量正快速崛起。在這一背景下,云從科技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財報,上半年其實現營收同比增長40.21%,凈虧損同比收窄。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云從科技持續推進的“AI智能體+大模型”戰略顯現成效,也展現了中國AI企業在產業化落地與商業變現上的新進展。
收入結構優化,經營質量提升
云從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展現出“戰略性增長”的特點。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6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1億元增長40.21%。
盈利方面,2025年上半年凈虧損為2.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6億元有所收窄;扣非后凈虧損為2.4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69億元同樣呈現改善趨勢。
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7.73%,較上年同期下降22.47個百分點。這一變化反映了公司主動進行的業務結構調整——本期毛利水平較低的泛AI領域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55.78%,且該領域毛利率為18.60%,較上年同期下降41.10個百分點。
業務結構調整是云從科技“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公司一方面主動收縮附加值低、資金占用高的業務單元,聚焦高質量客戶和項目,提升訂單質量;另一方面積極開拓新興行業市場,推動主營業務多元化發展,以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
與此同時,公司通過實施精細化成本管理,有效優化期間費用結構,實現期間費用同比下降33.83%。
現金流方面,云從科技通過加強應收賬款回收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使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改善76.76%。
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同比減少147個百分點。這一變化既源于公司戰略性地平衡短期盈利壓力與長期創新發展,通過研發人員的精準配置與薪酬結構優化,實現研發投入規模同比下降55.11%;同時也得益于營業收入的增長。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下游客戶更加注重性價比的背景下,公司主動減少毛利率低、回款周期長的業務,聚焦需求明確、拓展性強的優質領域。預計隨著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主營業務將逐步恢復增長,為未來業績奠定更加健康的基礎。
多模態大模型領先,生態合作深化
過去,技術創新始終是云從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發的“從容多模態大模型”在國際權威評測中表現卓越,其綜合能力位居全球前列,進一步鞏固了云從科技在AI智能體領域的領先地位。
該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和數據分析等多個場景中,均展現出出色的多模態任務處理能力。
在產學研協同方面,云從科技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共建“AI-X研究院”,計劃未來三年投入3000萬元,用于全球人才引進、國際前沿學術交流以及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的聯合研究。
這一合作將聚焦大模型、智能體等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致力于構建自主可控的AI底層技術生態,為醫療、金融等重點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產業布局上,云從科技展現出較強的生態構建能力。公司與武漢臨空港開發區就國家網安基地大模型訓推一體化項目完成簽約,標志著其“AI智能體+行業大模型”戰略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與此同時,云從科技深化與華為的戰略合作,雙方基于昇騰AI硬件底座及MindSpore框架,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訓推一體化項目,強化了技術實力。
此外,云從科技正在網安基地打造基于可信數據空間的“可控訓練場”。這一集質檢、檢測、備案于一體的大型模型訓練工廠,旨在為大模型研發提供強大算力支持和完善的開發環境。
在應用落地方面,云從科技的AI技術已在多個行業取得顯著成效。在文旅領域,其投資的眾數信科推出的“AI導游”在長江輪船上提供了個性化服務。
金融領域,公司推出支持私有化部署的一體機,為銀行及保險機構提供高效的信貸與反洗錢智能體服務。
在智慧港口建設方面,云從科技助力天津港部署全球首個港口大模型PortGPT,大幅提升了貨物調度效率。
這一創新應用不僅實現了物流路徑的智能優化,還通過數字人助手簡化了港口交接班會議流程,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典范。
結語
云從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展現出了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通過主動調整業務結構,聚焦高質量客戶和項目;堅持技術自研,在多模態大模型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深化生態合作,與華為等龍頭企業共同推進AI產業化落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向各行業深度滲透,云從科技憑借技術、業務與生態的多重優勢,有望在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實現更大突破。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