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礦檢測:市占率下滑銷售人員不足5人“臨陣”調減補血募資額兩千萬元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羅九/作者 南江 映蔚/風控
截至2024年底,國內檢驗檢測機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875.97億元,同比增長4.41%,檢測行業規模繼續擴大。在此背景下,2025年8月5日,北礦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礦檢測”)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北礦檢測實現營收8,593.52萬元,相較于上一年同期增長31.29%,凈利潤3,675.69萬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28.69%。
而回溯近三年業績,北礦檢測2022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曾“負增長”,次年即業績增速回正,且此后保持增長態勢。而行業市場規模大增、北礦檢測市占率下滑背后,北礦檢測稱其客戶獲取主要途徑系客戶主動尋求合作,截至2024年末銷售人員僅4人。此外,銷售費用低于同行均值背后,北礦檢測設備供應商頻現身為活動協辦方。
另一方面,此番上市,北礦檢測或“突擊”調減了擬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金額,調減金額為兩千萬元。而這背后,北礦檢測近三年不僅累計分紅超3,900萬元,且截至2025年6月末無長短期借款,賬上貨幣資金超3億元,募資補血合理性或遭拷問。值得注意的是,李華昌曾擔任北礦檢測董事長兼總經理,在北礦檢測上市申請獲受理次月辭任總經理。而財務總監入職兩年即獲授予股權激勵,其所持股份數量在董監高中僅次于董事長,或值得關注。
一、行業市場規模大增北礦檢測市占率下滑,稱客戶主動尋求合作背后銷售人員不足5人
持續經營能力是擬上市企業的基本要求。2022年,北礦檢測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曾“負增長”,次年即業績增速回正,且此后保持增長態勢。而行業市場規模大增北礦檢測市占率下滑背后,北礦檢測稱其客戶獲取主要途徑系客戶主動尋求合作,截至2024年末銷售人員僅4人。此外,銷售費用率低于同行均值的另一面,北礦檢測設備供應商頻現身為活動協辦方。
1.1 2022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曾“負增長”,2023年起業績保持增長
據簽署日期為2023年2月2日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以下簡稱“簽署于2023年2月2日的公轉書”)、簽署日期為2024年12月25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為“簽署于2024年12月25日的招股書”)、簽署日期為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2020-2024年,北礦檢測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922.98萬元、9,461.43萬元、9,174.09萬元、11,046.9萬元、14,801.94萬元,2021-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36.67%、-3.04%、20.41%、33.99%。
2020-2024年,北礦檢測的凈利潤2,288.63萬元、3,858.52萬元、3,196.32萬元、4,558.12萬元、5,513.25萬元,2021-2024年分別同比增長68.6%、-17.16%、42.61%、20.95%。
2025年1-6月,北礦檢測的營業收入為8,593.52萬元,同比增長31.29%,凈利潤為3,675.69萬元,同比增長28.69%。
即2022年,北礦檢測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曾出現“負增長”。此番沖擊北交所,北礦檢測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其2023-2024年營業收入加速增長,而凈利潤也保持增長態勢。
1.2 超九成收入主要來自采礦冶金領域的檢驗檢測業務,儀器業務收入占比不足一成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是有色金屬檢驗檢測技術研發與服務機構之一,專業從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檢驗檢測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及儀器研發。
具體看北礦檢測的收入構成。
2020-2024年,北礦檢測的檢驗檢測業務收入分別為6,869.88萬元、9,432.56萬元、9,140.63萬元、11,003.92萬元、13,796.83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23%、99.69%、99.65%、99.98%、93.28%;儀器業務收入分別為53.1萬元、28.87萬元、32.51萬元、2.6萬元、994.16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77%、0.31%、0.35%、0.02%、6.72%。
即2020-2024年,北礦檢測收入超九成來自檢驗檢測業務,儀器業務收入占比不足一成。
2025年上半年,北礦檢測的檢驗檢測業務、儀器業務收入分別為8,179.53萬元、413.98萬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18%、4.82%。
再看收入對應的下游領域。
2022-2024年,北礦檢測來自采礦、冶金應用領域的收入分別為8,946.9萬元、10,800.61萬元、14,575.61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52%、97.77%、98.47%;來自其他領域的收入分別為227.19萬元、246.29萬元、226.32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8%、2.23%、1.53%。
按照客戶類型劃分,北礦檢測的客戶主要包括冶煉廠、礦業公司、加工貿易商、環保公司、材料制造企業、及其他客戶。其中,其他客戶包括科研機構、個人客戶等。
2022-2024年,北礦檢測來自冶煉廠的收入分別為3,239.58萬元、3,542.74萬元、4,502.16萬元,來自礦業公司的收入分別為1,686.47萬元、1,946.5萬元、1,934.38萬元,來自加工貿易商的收入分別為1,741.08萬元、2,408萬元、3,748.06萬元,來自環保公司的收入分別為744.57萬元、1,040.53萬元、1,214.92萬元,來自材料制造企業的收入分別為329.79萬元、554.28萬元、714.55萬元,來自其他客戶的收入分別為1,432.59萬元、1,554.86萬元、2,687.86萬元。
同期,北礦檢測來自冶煉廠收入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5.31%、32.07%、30.42%,來自礦業公司收入的占比分別為18.38%、17.62%、13.07%;來自加工貿易商收入的占比分別為18.98%、21.8%、25.32%,來自環保公司收入的占比分別為8.12%、9.42%、8.21%,來自材料制造企業收入的占比分別為3.59%、5.02%、4.83%,來自其他客戶收入的占比分別為15.62%、14.08%、18.16%。
也就是說,2020-2024年,北礦檢測收入超九成來自檢驗檢測業務。截至2024年,北礦檢測儀器業務收入占比不足一成。就下游應用領域而言,2022-2024年,北礦檢測逾97%收入均是來自采礦冶金應用領域,其收入主要由冶煉廠、礦業公司、加工貿易商、環保公司等客戶貢獻。
1.3 所處細分行業市場規模下滑后回升,機構數量持續減少北礦檢測市占率反下降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援引自國家認監委統計數據,2016-2023年,國內采礦、冶金檢驗檢測領域營業收入分別為22.5億元、23.06億元、32.53億元、32.71億元、38.97億元、31.48億元、33.73億元、36.35億元。2024年,采礦、冶金檢驗檢測領域營業收入大幅增加至56.15億元。
在首輪問詢中,北交所要求北礦檢測說明2021年采礦、冶金領域市場規模大幅下滑的背景,結合下游采礦、冶金領域的需求變動趨勢,說明下游市場是否存在萎縮或周期性波動風險。
對比,北礦檢測表示,2016年至2020年,國內采礦、冶金領域營業收入規模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3%。2021年,采礦、冶金檢驗檢測領域營業收入由于受黑色金屬行業政策限產及統計歸類等多重因素影響出現下滑,市場規模約為31.48億元。2022年采礦、冶金領域營業收入回升,市場規模約33.73億元。2023年持續上升,市場規模達36.35億元。
也就是說,2021年,國內采礦、冶金領域市場規模曾大幅下滑,而后2022年重新恢復增長并在2024年出現“暴增”。
市場規模增長的另一面,采礦、冶金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持續減少。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援引自國家認監委統計數據,2016-2024年,采礦、冶金檢測領域的機構數量分別為730家、713家、641家、623家、636家、585家、545家、529家、358家。即雖然采礦、冶金檢測領域的市場規模總體逐年遞增,但機構數量總體出現了逐年遞減的趨勢。
對此,北礦檢測表示,采礦、冶金檢驗檢測領域行業競爭壓力逐步減弱,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
此外,北礦檢測表示,其為國內有色金屬檢驗檢測領域業務門類最齊全、綜合實力最強的檢驗檢測研究機構之一,截至2023年市占率在有色金屬礦產品檢驗檢測領域排名第一。
2022-2024年,北礦檢測在國內有色金屬礦產品檢驗檢測服務領域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72%、3.04%、2.64%。
可見,盡管宣稱市占率在有色金屬礦產品檢驗檢測領域排名第一,北礦檢測市占率2023年市占率或僅3.04%。到了2024年,北礦檢測的市占率出現下滑情形。
1.4 自稱客戶獲取主要途徑系客戶主動尋求合作,2024年末銷售人員僅4人且遠不及同行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為國有企業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礦冶集團”)旗下子公司,其與客戶建立合作關系的主要途徑為客戶主動尋求合作、目標客戶拜訪、行業內企業推薦、行業技術交流會企業宣傳推廣等,其檢驗檢測業務采取直銷模式。
其中,北礦檢測在有色金屬檢驗檢測領域的品牌公信力,具有檢測需求的客戶會通過主動上門、聯系方式或者登錄官網的方式提出檢測需求。同時,北礦檢測定期召開行業技術交流會,邀請知名企業參加會議,開展技術交流,并進行銷售宣傳與品牌推廣,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
即北礦檢測為有色金屬領域的檢驗檢測服務機構,獲取客戶的途徑主要系客戶自動尋求合作。同時,北礦檢測定期召開行業技術交流會以獲取客戶及提升品牌影響力。
2022-2024年末,北礦檢測的員工數量分別為130人、155人、198人,同期期末銷售人員數量分別為4人、3人、4人。
可見,截至2024年末,北礦檢測的銷售人員數量僅4人。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選取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為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檢測”)、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研納克”)、譜尼測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譜尼測試”)、中國國檢測試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檢集團”)、天紡標檢測認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紡標”)、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標”)。
2022-2024年末,華測檢測的員工總數分別為12,183人、13,021人、13,512人,銷售人員分別為2,815人、2,894人、2,433人;鋼研納克的員工總數分別為1,199人、1,288人、1,405人,銷售人員分別為82人、229人、204;譜尼測試的員工總數分別為8,388人、6,837人、5,629人,銷售人員分別為1,035人、1,118人、882人;國檢集團的員工總數分別為員工總數分別為5,719人、5,907人、5,475人,銷售人員分別為346人、433人、343人;天紡標的員工總數分別為407人、454人、607人,銷售人員分別為50人、52人、93人;中紡標的員工總數分別為605人、568人、524人,銷售人員分別為23人、51人、40人。
在2024年年度報告中,華測檢測表示,人才培養和組織能力優勢系其核心競爭力之一。為進一步提升集團運營效率,培養精益人才,華測檢測特別開設精益Lean leader實驗室專項人才培養項目;為打造一支業務精湛、戰斗力強的銷售精英隊伍,賦能各事業部銷售團隊,積極開展銷售專項人才培養項目。
且中紡標也表示,2023年,雖受紡織品檢驗檢測市場需求下降、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但憑借自身優勢,有力地維護客戶關系,通過多措并舉持續發力,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并深化業務協同工作,保障了各項業務平穩增長。2024年,在鞏固客戶關系基礎上深化市場拓展布局,創新服務體系與營銷策略,有效整合資源精準投放,驅動主營業務實現穩健增長。
不難看出,北礦檢測選取的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中,銷售人員數量最少的在數十人,最多的銷售人員數量超兩千人。而截至2024年末,北礦檢測的銷售人員數量僅4人。
在此背景下,北礦檢測的銷售費用情況值得關注。
1.5 銷售費用率明顯低于同行均值背后,設備供應商頻現身為北礦檢測主辦活動的協辦方
2022-2024年,北礦檢測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62.97萬元、216.13萬元、185.34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即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78%、1.96%、1.25%。
同期,北礦檢測上述可比公司銷售費用率均值分別為11.6%、12.67%、13.44%。
對于銷售費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北礦檢測表示,主要原因為北礦檢測依靠業內知名度獲取大量業務,銷售團隊規模相比較小,因此銷售人員薪酬、市場推廣費等占收入比例較低。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的銷售費用由職工薪酬、廣告宣傳費、辦公通訊費、折舊費及其他構成。2022-2024年,北礦檢測銷售費用中廣告宣傳費分別為4.86萬元、0元、5.88萬元。
另一方面,北礦檢測的管理費用由職工薪酬、中介機構費、房租水電費、辦公通訊費、折舊及攤銷、其他構成,管理費用并未提及市場推廣費或廣告宣傳費等支出。
則2022-2024年,北礦檢測披露的廣告宣傳費合計為10.74萬元,或年均3.58萬元。
研究發現,北礦檢測供應商現身為北礦檢測主辦活動的協辦單位。
2020-2021年,北礦檢測向青島垚鑫實驗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垚鑫實驗”)采購坩堝、助溶劑、碳酸鈉、硼砂、二氧化硅等,采購金額分別為27.68萬元、41.59萬元。期間,垚鑫實驗均為北礦檢測的前四大供應商。
2022年和2024年,北礦檢測向青島垚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垚鑫科技”)采購原材料等,采購金額分別為45.63萬元、107.55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垚鑫科技是綜合性實驗室服務商,主營業務有自動化取制樣系統、樣品制備設備、移動集裝箱實驗室、火試金實驗設備、檢測分析儀器等,廣泛應用在各大港口、海關、科研院所、鋼廠、電廠、礦業公司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等部門。
進一步地,2022-2024年,垚鑫實驗與垚鑫科技持股40%的企業共用聯系方式。同時,垚鑫實驗公司官網介紹中自稱為“青島垚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垚鑫科技公司官網中也稱于雙民系垚鑫科技的總經理,而市場監督管理局信息顯示,于雙民持有垚鑫實驗51%股權并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此外,垚鑫實驗與垚鑫科技現同名專利發明人。
即垚鑫科技系檢驗檢測設備供應商,垚鑫實驗或系垚鑫科技關聯方。
據北礦檢測認證的微信公眾平臺,2025年7月,“第七屆有色金屬分析檢測與標準化技術交流會”在武漢舉辦,會議由北礦檢測主辦,垚鑫科技為協辦單位。
2024年9月12-13日,第一屆礦產品采樣與制樣技術研討會在寧波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北礦檢測主辦,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等承辦。垚鑫科技為會議的特邀協辦單位。
據垚鑫科技官網,2023年7月8日,由北礦檢測主辦,垚鑫科技等聯合承辦的“第六屆有色金屬分析檢測與標準化技術交流研討會”在徐州市圓滿落下帷幕。
2023年12月28日,在湖北省大冶市眾冶礦產品循環產業園中國材料與試驗標準化委員會(CSTM)綜合標準化領域委員會材料采制樣技術委員會(FC99/TC03)召開2023團體標準工作會議暨團體標準審查會。本次會議由北礦檢測主辦,垚鑫科技協辦。
2019年5月6日至5月9日,第九屆世界采樣與混樣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盛會聚集了世界采制樣領域的頂級專家、知名企業和眾多國內外參會代表。垚鑫實驗作為大會論壇發言人應邀參加。
即2023-2025年,北礦檢測均存在主辦研討會、技術交流會等行業活動情形。而北礦檢測披露的2023年管理費不涉及市場推廣費或廣告宣傳費,銷售費用中的廣告宣傳費為0元。而北礦檢測前述主辦活動的協辦或承辦單位垚鑫科技,系北礦檢測供應商。
綜上而言,2022年,北礦檢測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曾“負增長”,2023年起業績保持增長。報告期內,北礦檢測的主營業務收入超九成來自采礦、冶金領域的檢驗檢測業務,其收入結構或單一。且2021年,采礦、冶金領域的檢驗檢測市場規模曾大幅下滑,北礦檢測主營業務的市場空間由此遭問詢。對此,北礦檢測表示,2022年起所處行業市場規模即開始回升,2024年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回升的另一面,該細分行業的檢測機構數量卻持續減少。2024年,北礦檢測的市場占有率明顯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北礦檢測稱其獲取客戶的途徑主要系客戶自動尋求合作。截至2024年末,北礦檢測銷售人員僅4人,而其列舉的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末銷售人員數量最少的為40人,最多的超2,000人。再看銷售費用情況。報告期內,北礦檢測銷售費用率遠低于同行均值,2022-2024年廣告宣傳費共10.74萬元,其中2023年廣告宣傳費為0元。2023-2025年期間,北礦檢測均存在主辦研討會、技術交流會等行業活動情形。期間,北礦檢測供應商頻繁現身于前述主辦活動的協辦或承辦單位,或值得關注。
二、上市“補血”募集資金調減兩千萬元背后,三年分紅超3,900萬元且手握超3億元貨幣資金
2024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規定明確要求擬上市企業嚴禁以“圈錢”為目的盲目謀求上市、過度融資,需合理確定融資規模。此番上市,北礦檢測調減了擬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金額。而這背后,北礦檢測近三年不僅累計分紅超3,900萬元,且截至2025年6月末無長短期借款,賬上貨幣資金超3億元。
2.1 此番上市擬將1.43億元用于“檢測能力擴建項目”,擴大檢測服務及檢測儀器生產能力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擬募集1.79億元,擬將3,621.81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1.43億元用于“北礦檢測先進檢測儀器研發基地及檢測能力建設項目”(以下簡稱“檢測能力擴建項目”)。
“檢測能力擴建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北京市大興區天河西路21號院15#樓和16#樓內,擬租賃廠房提升檢測服務能力并進行先進檢測儀器產業化生產。項目總建筑面積為5,626.17平方米,項目定員109人。項目建設完成可實現新增年檢測服務2.4萬批次和年產先進檢測儀器34臺的生產能力。
2.2 “擴建項目”預計新增收入1.46億元,經測算設備投資產出比或為1.92
在首輪問詢回復中,北礦檢測表示,“檢測能力擴建項目”的設備購置費合計為7,598.85萬元,其中檢測設備6,221.45萬元,研發儀表加工設備835.97萬元,公輔設備541.44萬元。項目達產后,新增年檢測服務2.4萬批次和年產先進檢測儀器34臺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業務收入14,600萬元,其中檢驗檢測服務業務收入預計9,600萬元,儀器業務收入預計5,000萬元。
經測算,“檢測能力擴建項目”預測新增收入與設備購置費之比即設備投資產出比或為1.92。
2.3 曾擬募資5,621.81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后調整為3,621.81萬元
據簽署于2024年12月25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2億元,其中5,621.81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占募集資金總額的比例為28.11%。
對于補充流動資金,北礦檢測表示,2021-2023年,北礦檢測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8.05%。假設2024年至2026年營業收入按8%增長,采取銷售百分比法測算,北礦檢測未來3年新增營運資金的需求缺口為6,875.3萬元,超過本次募集資金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金額。由此,此番募資補充流動資金具有合理性。
2025年7月3日,北礦檢測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調整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金額的議案》,本次募投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金額由5,621.81萬元變更為3,621.81萬元。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擬募集資金為1.79億元,其中3,621.81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占募集資金總額的比例為20.26%。
對于補充流動資金,北礦檢測表示,2022-2024年,北礦檢測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7.02%。假設2025年至2027年營業收入按27%增長并采取銷售百分比法測算,北礦檢測未來3年新增營運資金的需求缺口為3.04億元。未來新增營運資金的需求缺口大于本次募投項目的補充流動資金金額。由此,此番募資補充流動資金具有合理性。
而從北礦檢測披露的財務數據看,其“手握”超3億元貨幣資金。
2.4 近三年現金分紅逾3,900萬元,截至2025年6月末“手握”超3億元貨幣資金且無長短期借款
2022-2024年末,北礦檢測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7.3%、16.2%、12.71%,同期期末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分別為25.89%、27.26%、27.75%。
2022-2024年末及2025年6月末,北礦檢測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均為0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357.2萬元、445.28萬元、505.88萬元、618.49萬元。且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北礦檢測在現金流量表中的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也均為0元。
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北礦檢測的財務費用分別為-51.82萬元、-125.13萬元、-176.27萬元、-145.94萬元,其中利息收入分別為105.97萬元、185.29萬元、230.02萬元、163.71萬元,而利息費用均為0元。
再看資金面情況。2022-2024年末及2025年6月末,北礦檢測的貨幣資金分別為1.99億元、2.79億元、3.02億元、3.2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1.89億元、2.69億元、3.02億元、3.2億元。
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北礦檢測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6億元、0.58億元、0.64億元、0.41億元。
2022-2024年,北礦檢測的現金分紅分別為372.5萬元、1,639.73萬元、1,911.6萬元,占各期末未分配利潤比例分別為39.79%、35.14%及23.93%。三年累計分紅金額為3,923.83萬元。
綜合而言,近三年一期各期末,北礦檢測或均無長短期借款。在此情況下,北礦檢測截至2025年6月末的貨幣資金超3億元。此外,最近三年內,北礦檢測累計現金分紅超三千萬元。基于上述情形,北礦檢測卻稱其未來新增營運資金的需求缺口超3億元,擬募集資金超三千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5 擴建項目流動資金與補流金額合計超六千萬元,占募資總額比例超三成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檢測能力擴建項目”的項目投資概算中,建設投資金額為11,833.62萬元,流動資金為2,424.35萬元。
即經測算,此番上市,北礦檢測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金額與“檢測能力擴建項目”流動資金金額合計為6,046.16萬元,占此次募資總額的比例為33.82%。
也就是說,此番上市,北礦檢測調減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金額,下調2,000萬元。而募資補血背后,北礦檢測不僅近三年末資產負債率走低且低于同行均值,其截至2025年6月末,賬上“趴”著超3億元貨幣資金,無長短期借款。此外,近三年,北礦檢測現金分紅合計超3,900萬元,其募資補血的合理性或現疑云。
三、財務總監入職兩年即獲授予股權,其所持股權數量或僅次于董事長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國有企業應健全公司治理結果,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應分設。反觀北礦檢測,李華昌曾身兼北礦檢測董事長、總經理,2025年1月,即上市申報獲受理次月辭去總經理。另一面,北礦檢測財務總監入職兩年獲授予股權,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持有的股份數量在董監高中僅次于董事長。
3.1 規定指出國企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分設,北礦檢測控股股東為央企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及簽署于2023年2月2日的公轉書,2016年10月,北礦檢測由礦冶集團的前身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以下簡稱“礦冶研究院”)單獨出資設立。2017年12月,礦冶研究院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并更名為礦冶集團。
2019年和2022年,礦冶集團分別向新設立的員工持股平臺轉讓持有的部分北礦檢測股權,而后2023年北礦檢測進行增資。歷經前述股權變更后,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5年8月18日,礦冶集團合計持有北礦檢測87.64%股權,是北礦檢測控股股東。國資委持有礦冶集團100%股權,為北礦檢測的實際控制人。
即北礦檢測系由央企礦冶集團控股的企業。
據2008年審議通過的《國有資產法》第二十五條,未經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同意,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不得兼任經理。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國有資本控股公司的董事長不得兼任經理。
據2015年8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其中指出應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重點推進董事會建設,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規范董事長、總經理行權行為,切實解決一些企業董事會形同虛設、“一把手”說了算的問題,實現規范的公司治理。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分設,黨組織書記、董事長一般由一人擔任。
3.2 李華昌曾同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上市申請獲受理期次月即2025年1月辭任總經理
2023年11月22日,北礦檢測簽署輔導協議,2024年12月30日上市申請獲受理。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2016年10月至2022年7月期間,李華昌任北礦檢測董事、總經理。2022年7月,北礦檢測原董事長戰凱退休后,李華昌成為北礦檢測董事長。在2022年7月至2025年1月期間,李華昌任北礦檢測董事長、總經理。
2025年1月,李華昌辭去總經理職務,僅任北礦檢測董事長。在李華昌辭任總經理后,北礦檢測的原副總經理于力被聘任為總經理。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李華昌為北礦檢測的董事長,并被認定為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據認證主體為北礦檢測的微信公眾平臺“北礦檢測”2024年5月17日發布的內容,李華昌為北礦檢測的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2025年7月17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李華昌為北礦檢測的黨總支書記、董事長。
顯然,李華昌曾身兼北礦檢測的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后于上市申請獲受理次月,2025年1月辭去總經理職務。
據北礦檢測2025年7月審議通過的《總經理工作細則》,總經理應履行的職責,除了包括執行董事會決議、完成預定的經營管理目標和指標等,還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向董事長及董事會報告工作。
據認證主體為北礦檢測的微信公眾平臺“北礦檢測”發布的內容,2025年3月10日,北礦檢測召開2025年首次經營分析會,李華昌出席會議并總結講話。而后2025年7月15日,北礦檢測召開2025年半年度工作會議,李華昌出席會議并總結講話。
且截至2025年7月17日,微信公眾平臺“北礦檢測”所發布內容的審核者仍顯示為“李華昌”。
也就是說,李華昌在辭任總經理后,或仍參與北礦檢測經營相關會議。
3.3 財務總監李日強入職兩年獲授股權或近五百萬元,截至簽署日董監高中持股比例僅次于董事長李華昌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及簽署于2023年2月2日的公轉書,北礦檢測分別于2019年9月、2022年7月實施股權激勵。
2019年12月,北礦檢測控股股東礦冶集團將北礦檢測6.7192%股權(對應335.96萬元出資額),以3.23 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員工持股平臺北京華鑫泰昌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鑫泰昌”),本次轉讓價格為1,086.49萬元。華鑫泰昌的合伙人包括董事長李華昌等39人。
2022年7月,礦冶集團將北礦檢測1.8331%股權(對應91.66萬元出資額),以10.44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員工持股平臺北京昊鑫鴻堃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昊鑫鴻堃”),本次轉讓價格為956.88萬元。
在2022年7月受讓北礦檢測股權時,昊鑫鴻堃的合伙人共28名,其中第一大合伙人李日強持股比例52.25%,第二大合伙人楊予萌持股比例為5.23%。
即北礦檢測通過昊鑫鴻堃實施第二次股權激勵后,李日強間接持有北礦檢測0.96%股權,按昊鑫鴻堃的受讓價格測算,彼時李日強間接持有的北礦檢測股權對應的價值為499.97萬元。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2020年5月,李日強入職北礦檢測,入職后至2022年9月擔任北礦檢測財務總監,2022年9月起擔任北礦檢測職工董事、財務總監。在2020年5月之前,李日強任職履歷包括曾在礦冶集團擔任財務部副主任。
即李日強系2020年5月成為北礦檢測財務總監,2022年9月起北礦檢測的財務總監兼職工董事。而在2022年7月,李日強獲股權激勵,授予股權或價值499.97萬元。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截至招股書簽署日,直接或間接持有北礦檢測董監高人員共6名,分別為董事長李華昌,財務總監、職工董事李日強,總經理于力,副總經理史燁弘,董事會秘書張琳,以及副總經理、市場部主任姜求韜。李華昌、李日強、于力、史燁弘、張琳、姜求韜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北礦檢測股份數量分別為80萬股、77.23萬股、24萬股、12.06萬股、8.04萬股、49.76萬股,對應的持股比例分別為0.94%、0.91%、0.28%、0.14%、0.09%、0.59%。
此外,核心技術人員為李華昌、史燁弘、湯淑芳、馮先進、劉春峰、韓鵬程。除同時兼任董事或高管的李華昌、史燁弘外,另外4名核心技術人員湯淑芳、馮先進、劉春峰、韓鵬程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北礦檢測股份數量分別為34.81萬股、8.04萬股、4.02萬股、1.69萬股,對應的持股比例分別為0.41%、0.09%、0.05%、0.02%。
不難看出,北礦檢測先后在2019年和2022年進行了兩次股權激勵。財務總監李日強在2020年5月入職北礦檢測,而李日強2022年獲授予彼時對應股權價值或達499.97萬元。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李日強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的北礦檢測股份數量僅次于董事長李華昌,且持有的北礦檢測股份數量高于北礦檢測其他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規定,上市公司應當根據授予激勵對象權益的公允價值占其薪酬總水平的比重,合理確定授予激勵對象的權益數量,科學設置激勵對象薪酬結構。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權益授予價值,根據業績目標確定情況,不高于授予時薪酬總水平的40%。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2022年,北礦檢測關鍵管理人員即董監高報酬合計為629.7萬元。
基于上述情形,2022年,財務總監李日強入職兩年即獲股權激勵,彼時授予股權或價值499.97萬元。且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李日強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的北礦檢測股份數量僅次于董事長李華昌。另一方面,李華昌曾同時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而相關規定指出國企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分設,在北礦檢測上市申請獲受理次月即辭任總經理。
四、結語
此番上市,北礦檢測系央企礦冶集團控股子公司,曾由李華昌身兼北礦檢測董事長、總經理。2025年1月即上市申請獲受理次月,李華昌申請辭去總經理。另一面,北礦檢測財務總監入職兩年獲授予股權,其所股份數量僅次于董事長李華昌。
再看北礦檢測業績表現,此番申報上市,北礦檢測業績一改2022年的負增長,自2023年起增速回正。然而,2024年,在行業市場規模大增、北礦檢測市占率下滑背后,北礦檢測稱其客戶獲取主要途徑系客戶主動尋求合作,截至2024年末銷售人員僅4人。此外,北礦檢測此番上市擬募資補血,且補血募資額下調了兩千萬元,與另一募投項目流動資金之和占募資總額比例超三成。而這背后,北礦檢測近三年累計分紅超3,900萬元,且截至2025年6月末無長短期借款,賬上貨幣資金超3億元,募資“補血”合理性或值得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