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中報透視:云知聲找到AGI價值密碼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語叔
編輯 | 閃電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2025年8月28日,有“港股AGI第一股”之稱的云知聲,發布了自2025年6月30日上市以來的首份中期業績報告。自上市以來,云知聲股價表現強勁,市場對其估值預期持續上升。以600億港元市值作為討論依據,充分彰顯了資本市場對AGI賽道龍頭企業的認知。
最新的中期報告對資本市場的態度,提供了有力的證明。云知聲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益4.05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0.2%,延續了穩健的增長趨勢。更為關鍵的是,核心大模型業務開始成為營收的重要支撐,貢獻收入近1億元,為投資者拓展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這份報告顯示,云知聲在技術研發方面的突破以及運營模式方面的演進,已搭建起一條通向規模化盈利與可持續高增長的堅實道路。
就在云知聲發布中報前兩天,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正式落地,提出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重塑人類生產生活范式,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形態”。
這成為中國AI與大模型產業發展的“指南針”和“定位器”。
而實際上,云知聲憑借長期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以及對大模型和AI產業的前瞻性認知,早已在產品體系和技術體系方面完成了相關布局。這種前瞻眼光和超強投入,極有可能成為該企業接下來實現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換句話說,大時代來了,云知聲可能到了質變前夜。
1、營收“量”與“質”的變化
云知聲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的核心要點,在于揭示了公司營收結構正經歷一場深刻的“量”與“質”的變革。
這并非僅僅是數字層面的增長,更是商業模式與核心價值的重塑。
就營收增長的“量”而言,4.05億元的營收規模以及20.2%的同比增長率,證實了云知聲核心業務——日常生活與醫療的穩定性。
依據中期業績公告,日常生活解決方案占收入比例約83%,意味著這部分的增長成為全業務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財報原文在管理討論與分析中提到,日常生活解決方案收入增長主要由于AI大模型在解決方案中的應用,如AI超算平臺項目、商辦及軌交領域的收入增加。在宏觀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一增速凸顯了其在垂直行業中的客戶黏性以及市場剛性需求。
財報數據表明,智慧生活業務作為基礎業務板塊,上半年實現收入3.35億元;智慧醫療業務則實現收入約0.70億元。這些傳統優勢領域持續貢獻著穩定的現金流,為公司的前沿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相較于“量”的增長,業務“質”的提升更為重要。
根據財報數據,其自主研發的“山海大模型”相關業務實現收入9876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771.8萬元大幅增長457.4%,占上半年總收入的近25%。
這標志著一個新增長亮點的出現,同時也是其商業模式從勞動密集型的項目制,向技術密集型的平臺/模型服務轉型的關鍵標志。
通過提供平臺化和模型化的服務,云知聲能夠更高效地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降低對單一項目的依賴,進一步提升業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這一戰略調整無疑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尤其是“山海大模型”作為一項關鍵收入來源,是云知聲成功將前期巨額研發投入轉化為商業回報的直接體現。這一成果的背后,是公司在研發領域的持續高額投入。
中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云知聲的研發團隊由312名工程師構成,約占公司員工總數的68.7%。此外,上半年云知聲投入研發費用1.68億元,占總收入的41.5%。
對于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這種從投入到產出的正向循環,意味著其盈利模式和估值邏輯均應得到市場的重新評估。
2、垂直場景的戰略縱深與燈塔效應
先進的技術體系最終需接受市場的檢驗。云知聲的價值體現在其技術潛力上,在于其技術飛輪已開始高速運轉,并在關鍵行業中形成了顯著的客戶黏性與標桿效應,為其未來的增長提供了較高的確定性。
云知聲的技術棧布局清晰,構建了從底層基礎設施到頂層應用解決方案的完整閉環。根據其業績公告,該技術棧主要分為三層:
首先是Atlas AI基礎設施。作為技術底座,Atlas智算集群具備超強的計算能力和大帶寬、超快速的存儲容量,為大模型訓練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撐,同時,也是構建數據飛輪的基礎。
云知大腦(UniBrain),作為中央技術平臺,其核心為山海大模型。該模型自2023年發布以來,已拓展了RAG、Agent、多模態融合、推理強化等關鍵能力,參數規模達千億級,在多個權威評測中處于第一梯隊。山海醫療版更是多次獲得MedBench評測第一名。
最后是AI應用解決方案。這是基于云知大腦,面向日常生活和醫療兩大場景,提供的深度集成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這種“大模型-智能體平臺-端側芯片優化”的新一代AGI技術體系,構建了堅固的競爭壁壘,確保云知聲商業化具備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點,并形成了“模型-應用-數據”的良性飛輪效應。
關鍵在于,云知聲的戰略明確聚焦于高價值、高壁壘的垂直領域,其中,醫療和日常生活是其展現技術落地能力與商業價值的典型代表。
以云知聲為北京友誼醫院順義院區部署的門診病歷生成系統為例,這個系統基于對醫院環境和醫生工作習慣的深入理解,運用一站式語音識別技術構建了麥克風陣列和背后的處理芯片,通過噪音抑制、回聲消除等技術,在復雜的醫院環境中精準捕捉醫患對話,并自動生成結構化病歷,單份病歷采納率高達85%。
同時,系統還能智能地提取關鍵問診信息,對其進行標準化、結構化處理,形成準確、簡潔的醫療摘要,并聯想相關病案處理標準,對醫生設計治療方案提供AI輔助,大幅提升醫生治療的準確性。
這表明人工智能已從“輔助工具”轉變為深度融入臨床工作流的“生產力工具”,展現出成為數字醫生的潛能,其創造的價值遠非淺層應用能比。
結合其在中國醫療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排名第四的地位,可以判定云知聲已在醫療AI賽道穩固立足,并構建了深厚的行業壁壘。也正因此能力,在保險科技領域,相關理賠審核服務收入更是實現了1386.8%的大幅增長。
在日常生活領域,云知聲同樣成績顯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AI芯片出貨量達1650萬顆,累計出貨量已接近1億顆,廣泛應用于白色家電等領域。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在智慧座艙領域的進展。
其中,云知聲通過先進的大模型蒸餾技術,成功將模型參數壓縮至0.5B以內,開發出端側大模型。端側部署將交互響應時間壓縮到300ms以內,而且遵循本地計算優先原則,有效保護了用戶隱私,解決了用戶的“AI竊聽焦慮”。
該模型已在吉利博越L和某國內大型車廠等多款車型上成功交付。更關鍵的是,這個模型支持幾十國語言,無縫銜接海外市場,已在知名車企海外投放的汽車型號上搭載。
此外,通過與商湯科技等伙伴的戰略合作,云知聲正在構建一個強強聯合的技術生態。云知聲擅長語音和語言處理,而商湯科技擅長視覺處理,雙方的合作將在多模態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商業化落地方面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
3、順勢而為: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企業最好的戰略就是順應時代趨勢。
隨著國務院“人工智能+”相關戰略的出臺和落地,大模型的研發及相關應用在社會基礎層面的落實,已有了國家層面系統的實施路徑和解決辦法。
這份聚焦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綱領性文件,首次提出“智能經濟”“智能社會”等重要概念,明確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目標路徑與階段任務,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劃定了清晰航向,彰顯出以智能變革驅動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定力。云知聲所專注的領域,恰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且該企業已提前布局,通過巨額研發投入,構建了穩健的發展路徑。
尤其在深入理解AGI的基礎上,云知聲將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鎖定為構建面向行業的專業級大模型和智能體(Agent),實現L3級別AGI能力的落地應用。
當前,通過深度融合跨模態信息并結合深度推理能力,山海大模型基座實現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支持高效混合推理模式,可自動針對不同難度的問題進行推理模式的切換;二是拓展多模態融合,支持圖音文等多源信息的輸入;三是可以接入模型上下文協議(MCP)。
這種核心能力的升級,使山海大模型可高效賦能醫療、交通等垂直領域的專業級大模型和智能體(Agent)開發,將行業解決方案的構建周期縮短40%以上,并支持模型在持續反饋中實現迭代優化,形成“感知—決策—行動”的業務閉環。
目前,云知聲正積極推動在嚴肅場景下的大模型應用——以自研山海大模型為基座,結合場景化需求,打造了獸牙智能體(Agent)平臺,以及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專業級大模型,不斷拓展AI行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公司財報明確指出,將“借助人機協同突破行業能力瓶頸,引領生產力革新”。在互聯網和醫療領域,云知聲憑借深厚的行業知識與數據積累,不斷提升山海大模型的能力及行業智能體的實效,逐步構建起一套完善的服務體系。
這種持續投入核心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國計民生基礎領域的戰略,與國家發展方向高度一致。技術唯有服務于實體經濟,方能實現穩定且長遠的發展。這也意味著云知聲所追求的“以通用大模型能力,構建互聯直覺世界”的愿景,在賦能經濟發展同時,更將成為企業自身堅不可摧的防線。
綜合來看,云知聲2025年的中期報告,遠不止一份財務報表,更像是一次價值爆發前夕的關鍵預覽。財報數據揭示,云知聲正成功孵化一個高增長、高價值的“大模型業務”新引擎,其財務表現已顯現出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
因此,市場對其高達600億港元市值的估值邏輯,并非以當前盈利狀況為基礎,而是基于對其未來價值的重新評估。
可以預見,隨著大模型相關收入占比的持續提升及規模化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化,云知聲的盈利拐點或許將早于市場預期到來。這份中報,邀我們以更長遠的眼光,洞悉一家AGI時代先行者的真正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