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頂新耀中報觀:雙“50億爆款”商業化確定性拉升,全球創新價值再上臺階
今年以來,港股創新藥板塊不斷上演“逆襲行情”。Wind數據顯示,年內南向資金凈流入醫藥生物行業超過1200億元,資金正在迅速尋找并涌向那些更具確定性的優質標的。
云頂新耀(01952)正是這股行情下的核心受益者之一——年初至今最大漲幅達到113.64%,市值強勢重返200億港元大關。背后釋放的信號很清晰:大資金正在用共識投票,認可其“雙輪驅動+商業化”能力的確定性。
透過2025年中期業績,可以看到一家創新藥企清晰的進化軌跡:手握兩款50億級峰值潛力產品,自研管線全速推進,授權引進與自主研發雙輪驅動AI+mRNA平臺持續深化,研產銷一體化形成協同——云頂新耀的全球創新價值兌現路徑,正在不斷被市場看見。
雙“50億爆款”,商業化價值獲業績持續驗證
商業化能力是創新藥企實現價值的“最后一公里”。而云頂新耀2025年中報傳遞的核心信號,正是依托自主商業化,公司爆款單品的銷售潛力正在加速釋放。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同比大增48%至4.46億元,展現出強勁成長動能;當期非國際財務準則虧損總額大幅收窄31%,剔除非現金項目后毛利率高達76.4%,運營效率顯著提升。同時,公司手握現金16億元人民幣,再疊加8月1日完成的15.53億港元配股募資到賬,充裕的現金儲備為未來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些關鍵財務數據,實質上是其“雙輪驅動”戰略階段性成果的集中體現。而其中最核心的載體,正是不斷獲得商業化驗證的“爆款單品”——全球首個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耐賦康?。
自2024年5月在國內商業化以來,耐賦康?當年即實現3.53億元銷售收入,并快速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進入高速放量通道。報告期內,耐賦康?銷售收入達3.03億元,同比大增81%。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市場需求急劇增長,耐賦康?一度出現供不應求。公司迅速提交擴產補充申請,并于今年8月正式獲批,目前供應已恢復正常。
從數據來看,供不應求+擴產獲批疊加,直接推動下半年持續放量。根據公司披露,耐賦康?1-8月累計銷售額已達8.25億元,恢復供應后僅8月單月銷售額就高達5.2億元,全年有望突破12-14億元。
從行業橫向對比來看,2024年全年銷售額破10億元的國產創新藥僅有11款,而能在醫保首年就達到10億元的產品過去20年更是鳳毛麟角,大多集中在腫瘤領域,幾乎沒有慢病藥物。此前醫保首年放量的案例中,艾加莫德約6億元,奧布替尼5.7億元,都已是難得。而耐賦康?有望在醫保首年便沖破10億元,成為唯一一款慢病藥物,含金量可見一斑。
同時,擴產獲批也意味著產能瓶頸解除,不僅能充分滿足中國市場,還能輻射整個亞洲市場,為IgA腎病領域巨大未滿足需求提供長期支撐。公司預計,耐賦康?銷售額2026年有望達到24-26億元,距離50億峰值目標正快速逼近。
另一款核心產品依嘉?(依拉環素)作為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物,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43億元。通過聚焦目標核心醫院,報告期內醫院端純銷同比增長高達37%,市場滲透率穩步提升。
除了已在快速兌現的耐賦康?與依嘉?,下一個50億大單品——維適平?(艾曲莫德),同樣是云頂新耀高確定性的重要支撐。
作為新型、高選擇性S1P調節劑,艾曲莫德以其快速的起效時間和深入的黏膜愈合效果脫穎而出。相比維得利珠單抗等生物制劑,其口服給藥方式更為便捷,并對經生物制劑治療失敗的患者依然有效。
在中國,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00萬人,市場空間巨大。艾曲莫德被納入2025版ACG指南并獲強烈推薦,進一步確立了其在活動性UC一線治療的地位。“大市場+強療效”的組合,奠定了其未來沖擊50億級大單品的高確定性。
自主創新筑底:AI+mRNA平臺加速落地
除了核心商業化品種,云頂新耀正在加速進軍“AI制藥”。通過AI+mRNA平臺的突破,推動估值邏輯從商業化走向自主研發驅動。
放眼全球,今年以來,阿斯利康斥資10億美元收購EsoBiotech,押注ENaBL體內細胞療法;艾伯維24億美元收購Capstan,切入體內CAR-T——都在證明mRNA技術正成為下一代IO療法的核心競爭方向。
早在3年前,當行業還集中在預防性疫苗時,云頂新耀已前瞻性布局mRNA腫瘤治療性疫苗和自體生成CAR-T領域。
報告期內,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6在國內啟動首次人體試驗并完成首例患者給藥;通用型現貨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4IND已獲FDA批準和NMPA受理,美國臨床進入I期;現貨型免疫調節疫苗EVM15完成臨床前驗證并確定候選分子。自體生成CAR-T項目EVM18已完成多項非人靈長類動物(猴)研究,預計2025年底啟動臨床。新一代共價可逆BTK抑制劑EVER001(希布替尼)取得積極的1b/2a期臨床數據,全球研發進程穩步推進。
此外,云頂新耀已成功將經過臨床驗證的自研mRNA平臺本地化,構建了一個涵蓋從抗原設計、mRNA序列優化、LNP遞送技術到產業化生產的端到端全產業鏈平臺,已實現了從靶點篩選、序列設計到遞送優化以及生產的效率躍升,構建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研發管線,多項關鍵項目進入實質性進展。
在AI方面,公司自研算法“妙算”(EVER-NEO-1)已在人類新抗原免疫原性數據中得到驗證,進一步提升靶點篩選與序列設計效率。
與此同時,資本層面的動作也為研發加碼:通過先舊后新配售充實資金,4月獲港交所批準去“B”標志,8月完成對I-Mab的投資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全球IO布局再進一步。
從單品突破到體系協同
真正的商業化能力,從來不止于賣出一款產品,而在于體系化的不可復制性。云頂新耀之所以被認為具備長期投資確定性,正是因為其打通了研發—生產—渠道—準入全鏈條。
在生產端,嘉善基地滿足mRNA疫苗和自免藥物全流程生產,符合全球GMP標準;艾曲莫德項目投資7000萬元,年產能5000萬片,完全保障后續放量。
在銷售端,公司已圍繞耐賦康?搭建起完整銷售體系。到今年8月,腎科銷售團隊擴充至190人,目標醫院覆蓋1000家較去年同期幾近翻倍,并實現醫保全覆蓋,體現出公司高效的運營效率。銷售團隊的專業與渠道網絡,成為公司自我“造血”的關鍵。
小結
年內股價最大漲幅113.64%,市值重返200億港元,這一走勢已是港股創新藥牛市的最佳注腳。盡管短期波動存在,但整體來看,云頂新耀股價與市值依舊未觸及本輪行情頂點,未來仍有上行空間。
區別于2015-2021年那一輪依賴政策(藥審提速+18A新政)驅動的創新藥牛市,本輪行情的核心邏輯是:企業自身的硬核創新、全球化兌現與業績驗證。云頂新耀,正是這一邏輯的代表。
來源:港股研究社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