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靈深瞳半年報解讀:Q2營收勁增70%,“AI老將”打贏了一場翻身仗?
2025年的AI賽道,早已不是“概念狂歡”的舞臺。隨著更多AI相關企業聚焦二級資本市場、大模型技術從"炫技"走向"落地",投資者更關注企業能否用“真金白銀”的營收和利潤證明自己。
8月22日,格靈深瞳發布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總營收4247.28萬元,其中第二單季營收同比增長近70%,成功扭轉了一季度的下行態勢。
更關鍵的是,作為一家曾被貼上"智慧金融依賴癥"標簽的企業,上半年其非金融板塊收入占比突破90%,不少新業務逐步落地,展現出"前低后高"的經營韌性。
那么,作為國內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AI企業,格靈深瞳的"故事外衣"是否真變成了硬核的外殼?這一輪經營調整的成效何時才能規模釋放?
Q2單季營收勁增70%背后的業務結構質變
從季度維度來看,2025年上半年,格靈深瞳的營收曲線呈現明顯的"V型"特征:
第一季度,根據官方解釋,受外部環境影響,智慧金融領域客戶預算有所收緊,相關產品需求放緩導致營收同比下滑;但第二季度迅速反彈,單季營收同比增長近70%,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經營韌性,整體還算是穩住其基本盤。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其多元業務結構的實質性優化:來自農業銀行以外的其他客戶收入比重突破90%,收入同比增超40%,其中,城市管理、政務及特種、智慧教育等創新板塊逐步成為"第二增長曲線"的一環。
這里所謂的"多元業務",并非簡單的業務線擴張,而是圍繞"技術-場景-客戶"的深度綁定。
以智慧金融為例,格靈深瞳推出的Super-Agent平臺通過模塊化設計,破解了大模型落地難、成本高的工程化痛點,已在多家城商行完成POC(概念驗證)驗證;在政務及特種領域,基于飛騰D3000M芯片的墨刃AIPC實現國產化突破,滿足高敏感場景的數據安全需求;智慧教育板塊則依托多模態算法,將產品從單一的體育中考測評拓展至日常教學、訓練等全場景,覆蓋全國超200所中小學。
可以說,第二季度的增長其實是格靈深瞳前期戰略聚焦的成果。
大概率正是基于這一系列成效,此次財報中,格靈深瞳正式明確"2+2"戰略,即繼續深耕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兩大戰略賽道,布局政務及特種、智慧教育兩大創新領域。
結合過去兩年,格靈深瞳身陷金融信創調整風波中,新戰略的意圖也就十分了然了,即借助多年在大金融以及政企領域沉淀的產業資源,推動技術與更多元場景的深度融合,以此拓寬自身在信創領域的可能性。這種有選擇性的“加減法"策略,或許更能讓其在關鍵領域的交付效率提升。
這些核心數據傳遞出清晰信號:格靈深瞳確實仍處于調整”陣痛“中,但更重要的是其業務結構正從"依賴單一場景"向"多極驅動"轉型,增長質量有望改善。
聯手華為、百度…格靈深瞳信創AI生態協同放大招!
如果說業務結構調整是格靈深瞳的"生存之戰",那么技術能力的落地則是其"發展之基"。
在2025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上,格靈深瞳6篇技術成果入選,其中自研視覺基礎模型Glint-MVT(v1.5)被接收為Highlight論文,檢測分割、OCR等任務性能超越部分國際主流廠商,顯然科研根基并不薄弱;基于該模型開發的Super-Agent平臺,已在多家城商行完成POC驗證,該大模型成功化解了落地難、成本高的工程化痛點。
而更重要的是,格靈深瞳的技術突破并未停留在"論文指標"層面,相反一直在強化自身的"產品化思維"能力。正如,其在2025年半年報中提到的"技術-產品-場景商業閉環",便是將算法能力轉化為客戶價值的核心路徑。
例如,面向金融場景的"行業大模型一體機",集成了數字員工平臺、Agent智能生成等功能,全棧國產化架構滿足了銀行對"安全合規+持續進化"的雙重需求;政務領域的墨刃AIPC,則通過飛騰D3000M芯片的國產化適配,解決了高敏感場景的數據安全痛點;而在智慧教育領域,產品家族依托多模態算法實現軟硬件協同升級,覆蓋體育中考、日常教學、訓練等多場景,拓寬產品線布局。
再加上生態協同的加速,進一步放大了這些技術價值。在長周期的信創國產化大背景下,格靈深瞳一直在加強與華為、百度、飛騰、海光等企業深度合作,構建自主可控的AI基礎設施。
例如,與百度智能云共建"端-邊-云"算力網絡,整合百度的算力優勢與自身的硬件適配能力;加入海光產業生態合作組織,聯合開發安全自主的AI PC;與光環新網、光環云合作打造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加速AI應用的商業化落地。
這種生態協同既提升了供應鏈安全性,以技術互補降低了客戶的部署成本,且極有可能將AI解決方案的落地周期大大縮短。
可以預見,"技術+生態"的組合拳將是格靈深瞳在信創產業浪潮中始終占有一席之位的關鍵。
盈利警報拉響,時間不等人
當然,在肯定格靈深瞳為轉型做出努力的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戰線確實不宜再度拉長,畢竟留給它的時間并不多了。
其盈利曲線的走勢尤為凸顯這一點。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格靈深瞳,歸母凈利潤依然虧損7985.37萬元,且虧幅再次擴大。據統計,2018年至今,除了2022年實現3261萬元的盈利以外,格靈深瞳其余年份歸母凈利潤均為虧損,目前累計虧損已接近10億元。盈利危險信號十分顯然。
為緩解這一問題,目前來看加快產品商業落地成為格靈深瞳的應對方式。在年中財報中,除了強調專注更多國產信創標準的行業級大模型產品研發外,其還表示要聚焦行業賽道重建銷售團隊與專業的交付體系,甚至還輔以股權激勵計劃,強化團隊的凝聚力與市場戰斗力,以此提升商業落地能力并優化客戶結構。
當Q2的單季高增長與新賽道的崛起相互印證,我們還是有理由期待,格靈深瞳這家曾因"金融大客戶依賴癥"陷入困境的企業,或許不久后能找回屬于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來源:松果財經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