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增收1500億的奇瑞,終于要圓夢IPO了?
“2025年必須完成上市”,據悉這是奇瑞汽車掌門人尹同躍此前在公開場合立下的“誓言”,并將之設定為奇瑞2025年最重要的工作目標。
按照這一規劃,臨近9月后,奇瑞汽車必須要加快啟動相關流程。
日前,據中國證監會披露,目前已收悉奇瑞汽車發行H股股份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備案材料,擬在香港發行不超過6.989億股。
同時備案通知書顯示,奇瑞汽車18名股東擬將所持合計20.16億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而據彭博社援引消息,奇瑞汽車計劃最早下個月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募集資金約15億美元。一旦上市成功,奇瑞汽車極可能成為近年來募資規模最大的車企IPO。
2025年上半年奇瑞繼續交出了亮眼答卷:累計銷量達126.01萬輛,同比增長14.5%,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然而,在銷量基數持續高企的背景下,奇瑞又該如何避免增長焦慮?
千億級奇瑞這么猛:年增收1000億、派息近40億
公開信息顯示,奇瑞對IPO的探索可追溯至2004年,此后多年間屢次傳出相關傳聞;其旗下子公司奇瑞新能源也曾嘗試借殼海螺型材上市,卻均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2022年9月,在"瑤光2025奇瑞科技DAY"發布會上,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明確提出目標:希望奇瑞汽車能在2025年前完成IPO計劃。因此來到2025年,奇瑞汽車于2月底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廣發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招股書披露,奇瑞汽車總部位于安徽蕪湖,1997年成立,以汽車制造為起點,逐步構建起覆蓋燃油車、新能源車等乘用車的產品矩陣,業務延伸至智能化、零配件等多個板塊。目前,其全球累計新車銷量突破1300萬輛,銷售網絡覆蓋100余個國家和地區。
品牌布局上,奇瑞形成"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核心品牌,每個品牌均以差異化定位、獨特出行風格和審美認知,精準覆蓋不同客群及高增長細分賽道。
并且伴隨中國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奇瑞的產品正從早期主打性價比的中低端燃油車,向更高價值區間拓展,并成功實現茁壯成長。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其營收從926.18億元躍升至1632.05億元,毛利從128.05億元增至260.9億元,期內利潤從58億元分別躍升至104.44億元,對應凈利潤也從58.06億元增長至104.44億元,同比增幅近80%。
更亮眼的是2024年表現:奇瑞全年營收達2698.97億元,實現單年增長超千億元的跨越。顯然,作為千億級自主品牌,奇瑞汽車依舊走在高增長軌道上。
基于強大的業績支撐,奇瑞汽車在非短線投資者尤為關注的派息分紅也非常闊氣:曾于2023年派息10.94億元、2025年1月批準并支付股息39.93億元,雖然并非每年都派發但額度十分可觀,且分紅力度在同行業中頗具競爭力。
7月22日,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發布,奇瑞集團再度上榜,排名較2024年躍升41位,位列第59名,增收創利能力十分強勁。
"油+電"跑出加速度
作為中國最大的乘用車自主出口品牌,奇瑞汽車業績的高速增長,核心動力源自新車銷量的持續突破。
2024年其新車銷量達260.39萬輛,同比增長38.4%,創下年銷量歷史新高,并超額完成“銷量增長率超行業10~20個百分點”的年度目標;其中出口量超114萬輛,同比增長21.4%,成功刷新中國車企單年出口紀錄,并連續22年穩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榜首。
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團延續強勢表現:累計銷量126.01萬輛,同比增長14.5%,銷量創歷史同期新高;更以5個月突破百萬輛的成績,刷新自身銷量增長速度。出口方面,上半年奇瑞出口55.03萬輛,同比增長3.3%,繼續穩坐中國車企出口第一寶座。
盡管當前收入仍以燃油車為主,2022年、2023年燃油車收入分別為702.58億元、1433.16億元,占總營收的75.9%、87.8%;同期新能源汽車收入為122.53億元、79.12億元,占比僅13.2%、4.9%。
但2024年其新能源車營收占比已大幅提升至21.9%,業務規模增長曲線非常凸顯;全年銷量同比增長232.7%,并于12月首次實現單月新能源銷量破10萬輛。
加速新能源滲透正成為奇瑞的戰略重心。持續有銷量數據印證了這一轉型成效:2025年上半年,奇瑞集團新能源車累計銷量35938輛,激增98.6%,規模與增速均位居行業前列;上半年推出的全新產品中,新能源車型占比高達83%;7月單月,其新能源車銷量繼續高增44.1%至65357輛。
事實上,奇瑞對新能源的布局早有淵源:1999年便成立新能源汽車項目組,2008年推出首款混動車型,如今進一步明確將電動化、智能化列為核心發展方向。
其2022年啟動的"瑤光2025"前瞻科技戰略便早已提出:未來5年投入超1000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研發,組建超25000人研發團隊,聚焦平臺架構、芯片、高效混動發動機、氫能、電驅、電池、智能交互、無人駕駛、智云平臺等十九大核心技術升級;甚至強化研發投入的發言中,直接強調要加大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投資力度。
奇瑞也確實是這么做的。8月25日的智界及問界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尹同躍宣布智界品牌開啟2.0時代,甚至直言“所有的產品線品牌都要為智界讓道”,凸顯對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的重視。尹同躍還表示,奇瑞已從做“加法”轉向做“減法”,通過精簡產品線,聚焦打造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
?此外,低空經濟、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也成為探索方向。近日,奇瑞與清華大學智能交通實驗室聯合申請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專利公開——區別于傳統一體式設計,這款三體復合翼飛行汽車采用模塊化分體結構,創新引入三體對接機構,主要由飛行模塊(含螺旋槳、機翼)、座艙模塊、行駛模塊三部分構成。
研發+擴產+全球化!奇瑞IPO募資要干這些事
作為一家在海外做得風生水起的自主汽車企業,奇瑞汽車選擇赴港上市,既契合其全球化競爭優勢,也與其成為世界品牌的雄心高度契合。
正如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6月12日在香港車博會上所言,奇瑞希望以香港為跳板,將其打造成邁向國際資本市場的新起點,未來香港或將成為奇瑞的全球金融中心、物流樞紐、資本與創新高地。
一旦上市成功,奇瑞汽車或將以近年來募資規模最大的車企IPO身份,與比亞迪股份、吉利汽車、長城汽車、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齊聚港股市場。
不過,在做大做強的路上,解決持續涌現的新挑戰是必然課題。
據乘聯會出口數據,盡管今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整體高增長,但傳統燃油車出口已現下滑趨勢:今年1-7月,傳統燃油乘用車出口176萬輛,同比下降9%;而新能源出口120萬輛,同比增長57%,其中自主新能源占比達39.0%。
在此背景下,奇瑞雖仍以超55萬輛的出口量穩居中國車企出口榜首,但燃油車出口銷量的下滑態勢,疊加更多新能源自主品牌加速出海的競爭壓力,使其面臨雙重挑戰;與此同時,奇瑞對海外市場依賴度較高——招股書顯示其境外收入占比超四成,這意味著地緣政治、貿易政策等外部風險需重點應對,亟需通過多元化市場布局降低潛在沖擊。
此外,資金層面,不論是拓寬智能化、電動化產品線,還是強化全球供應鏈的覆蓋率和穩定性,抑或是對自動駕駛技術、機器人、飛行汽車等新興賽道的前沿布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對于這些挑戰,奇瑞在招股書中明確了三大戰略方向:品牌向上、智能化轉型、出海擴張深化。具體來看,其港股IPO募集的資金擬將用于擴大產品組合(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提升核心技術能力(研發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全球化策略、升級生產設施,以及補充營運資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