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創電氣沖擊北交所,多次更正會計差錯,信披仍“打架”
江蘇省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精創電氣;證券代碼:874096.NQ)正在沖擊北交所上市。我們發現,公司多次更正財報,上市申報材料關于關聯方往來款、銷售收入、研發等的披露仍存矛盾。
精創電氣在智能控制及檢測儀器儀表產品領域深耕多年,主營業務為冷鏈設備智能控制器、醫藥與食品冷鏈監測記錄儀、制冷熱泵檢測儀表及環境顆粒物檢測儀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物聯網和基于云的系統解決方案。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江蘇人才創投和徐州高新創投分別持有精創電氣7.79%、2.58%的股份,合計持股10.37%,其中江蘇人才創投為精創電氣第三大股東。招股書顯示,江蘇人才創投和徐州高新創投均為毅達資本旗下南京毅達擔任基金管理人的私募基金。
此外,我們發現精創電氣多次更正年報,不過公司關于關聯方往來款、銷售收入、質保期限、研發等的信息披露依然存在令人疑惑之處。另外,公司或存“刷單炒信”等現象,產品質量也存疑。
又又又失誤的財務人員與異于同行的毛利率
精創電氣控股股東為李超飛,實際控制人為李超飛、李敏夫婦及其女李小凡,三人分別持有精創電氣44.66%、28.16%、6.87%的股份,合計持股79.70%。李超飛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敏任副董事長,李小凡任副總經理。
精創電氣治理結構存在較為明顯的家族企業特征,比如,李超飛侄子李清文任公司副總經理,直接持有精創電氣0.46%股份;李敏的妹妹李寒冰、李靖分別任公司成本中心總監、采購中心副經理,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徐州美控間接持股精創電氣。
這不免讓人擔憂精創電氣的內部控制運行情況。我們注意到,錢向楠為精創電氣會計機構負責人,2020年6月至今任精創電氣財務經理,其間在2021年1月至2025年8月兼任監事。而根據《公司法》規定,監事會的主要職權包括檢查公司財務。在錢向楠“自檢”下,精創電氣財務報表信息披露質量如何呢?
2024年3月29日,精創電氣公告對2021年度、2022年度合并及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了更正調整及追溯調整,涉及應收票據、預收房租重分類、境外子公司價外稅調整、境外子公司運輸費調整等事項,公司稱產生差錯的原因為“財務人員失誤”“財務人員對會計準則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不足”“比照同行業可比公司慣例,審慎選擇會計政策”。
5月13日,公司再次發出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同樣出于“財務人員失誤”等三項原因,精創電氣重新梳理現金流量表,并調整了信用減值損失、投資收益項目。
次月,精創電氣招股書申報稿獲受理。10月10日,公司進行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司在編制2023年度和2024年1-6月的財務報告時,對支付的工程設備款和材料貨款的分類有誤,導致公司現金流量表列報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和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有誤。公告顯示,本次產生差錯的原因為“財務人員失誤”“財務人員對會計準則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不足”。
到了2025年8月22日,與招股書上會稿一同發布的包括一則關于員工人數的更正公告。公司稱,經復核發現,2023年、2024年的年報、半年報中的員工分類、期末人數統計有誤。
一面是信息披露幾經更正,另一面,精創電氣毛利率表現異于同行。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精創電氣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8.03%、26.09%、24.17%,逐年下滑;而精創電氣毛利率分別為41.76%、42.61%、45.48%,逐年增長,且明顯高于可比公司水平。
公開信息顯示,精創電氣本次IPO保薦項目負責人劉愛亮曾保薦航新科技(300424.SZ)2020年的可轉債項目。航新科技可轉債發行上市當年歸母凈利潤即虧損3.27億元,業績“變臉”。按照《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證監會認定劉愛亮為不適當人選,在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間,劉愛亮被罰不得擔任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相關職務或者實際履行上述職務。
2022年6月,精創電氣與國泰君安(現國泰海通)、國楓所、天健所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因合作關系調整,國楓所自輔導期第四期(2023年4月至6月)不再擔任精創電氣首發上市律師,公司改聘中倫所。
關聯方往來款矛盾,多項信披“打架”
需要注意的是,精創電氣的信息披露依然存在令人疑惑的地方。
2002年12月4日,江蘇省銅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與李超飛、李敏簽訂《土地轉讓合同書》,轉讓價款合計129.38萬元。李超飛、李敏支付了土地出讓金并取得土地權屬文件,其中,首付款90萬元由李超飛于2002 年11月繳納,尾款39.38萬元由公司代付。2005 年2月,精創電氣增資時,李超飛、李敏以該土地使用權出資,作價金額258.76萬元。
2015年5月,李敏將尾款39.38萬元及土地契稅款1.87萬元(契稅款實際應由公司承擔)歸還公司。招股書顯示,該次土地轉讓中,公司代付的土地出讓金尾款應視為自然人股東向公司的借款,李超飛、李敏應參照市場借款利率向公司補足借款利息20.61萬元(出讓期利息與應由公司支付的契稅款之差)。相關利息直到2022年7月26日才支付。
招股書申報稿“應收關聯方款項”處顯示,2021年末,公司對李超飛、李敏的其他應收款為18.55萬元,但“其他應收款”處披露,同期對李超飛、李敏的其他應收款余額為20.61萬元,且披露的賬齡為1-2年。
精創電氣對賬齡在1-2年的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為10%,5年以上為100%,因此對該筆其他應收款僅按10%計提壞賬準備2.06萬元。但即使從2015年算起,這筆其他應收款到2021年末的賬齡也應在5年以上,對應壞賬準備金額為20.61萬元。
此外在產量上,精創電氣官網顯示,年產智能終端設備和AI儀表工具760余萬臺(套)。但招股書顯示,2021-2024年產量分別為592.21萬臺(套)、474.16萬臺(套)、490.02萬臺(套)、611.97萬臺(套),均與760余萬臺(套)相差較大
冰山松洋是精創電氣的主要客戶,包括冰山松洋生物與松下冷鏈兩個實體。一輪問詢回復顯示,冰山松洋的質量保證期為標的物交付至甲方后24個月;而2023年5月發布的新三板掛牌審核問詢回復顯示,松下冷鏈的質量保證條款為“供方根據訂貨品特點,承諾給予需方66個月的保修期限”。
銷售收入上,一輪問詢回復“主要客戶如海爾等變動原因及其穩定性”處顯示,2024年1-6月,精創電氣對冰山松洋的銷售收入為168.16萬元;而“公司領用結算模式的具體情況”處顯示,2024年1-6月,在領用結算模式下,精創電氣對冰山松洋的銷售收入為183.83萬元。
研發上,招股書申報稿“主要在研項目及進展情況”處顯示,研發項目精創冷云報告期內研發投入金額為510萬元;而“報告期內主要研發項目情況”處顯示,2021年和2022年,精創冷云項目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704.15萬元和447.86萬元,合計1152.01萬元,遠超前述金額。其他多個研發項目也存在類似不匹配情形。
“刷單炒信”?產品質量存疑
精創電氣產品銷售主要通過線上銷售和線下直銷。2022年至2024年,精創電氣線上銷售占比約32%,毛利率分別為53.07%、52.63%、55.96%;線下直銷占比在60%以上,各期毛利率分別為35.61%、36.86%、39.76%,較線上銷售平均低約16個百分點。
招股書稱,公司線上銷售模式包括線上B2C模式與線上B2B模式。公司線上B2C模式主要涉及亞馬遜、Shopify、天貓、淘寶、京東POP店等大型第三方電商平臺。
精創電氣在天貓平臺的旗艦店店鋪首頁“限時活動”顯示:“在收到DMG-2se后,將評價截圖和收貨信息發送至在線客服,免費為您郵寄變頻安全閥*2;如果是帶視頻的評價截圖可免費獲得變頻安全閥*3或50元無門檻電子購物卡。”
瀏覽京東、天貓平臺上消費者對精創電氣商品的評價,我們發現存在不同用戶賬號在不同時間使用相同實物圖片進行好評的情況。另有追評直言:“刷的好評。客服說給發加氟安全閥,結果沒送。”
據光明網報道,近年來,所謂“刷單炒信”,也就是通過虛假交易、好評造假等手段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日益成為電商領域的毒瘤,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
此外,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以返現、紅包、卡券等方式利誘用戶作出指定好評、點贊、定向投票等互動行為”。
好評聲之外,對商品質量的負面評價也不少。比如“買了兩臺設備,只用了二十來天就顯示故障”“買了一個月,產品出現了問題,售后解決不了問題”“600多買個儀表,用了幾次發現壓力不準確”“粗制濫造,功能看上去有,沒一個理想”等。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