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互聯網醫療行情:AI加碼,三巨頭重新稱重
從今年年初AI風吹到醫療行業,互聯網醫療板塊就一路拉升。年初至今,阿里健康累漲超60%,京東健康累漲超120%,平安好醫生累漲超210%。
一夜之間,市場熱情似乎又回到了互聯網醫療的初創期。而推動這一切的是最大變量無疑是AI,大模型的引入為醫療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Q2財報季到來,平安好醫生和京東健康先后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展現出從用戶增長到盈利模式轉型的巨大潛力。
平安好醫生上半年實現收入約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5%;凈利潤約為1.3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36.8%;京東健康今年上半年總收入352.9億元,同比增24.5%,高于市場一致預期的增長20.2%;Non-IFRS凈利潤達35.7億元,同比增長35%。此外,幾個月前阿里健康公布的2025財年業績也相當能打,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3.2%,凈利潤同比增長35.6%。
這些數據表明,醫療行業正在從依賴資本的“燒錢”階段,步入更加健康的盈利周期。對此,機構強調了AI帶來的正向貢獻。比如,方正證券發布研報認為,“人工智能+”驅動醫療產業革命,AI醫療各賽道將迎來加速發展。
那么,新一輪技術變革的紅利,將如何重塑互聯網醫療增長邏輯?
釋放業績利好,背后有哪些驅動因素?
2025年,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了業績和AI熱度共同驅動的爆發行情。
先看業績增長,無論是政策支持、用戶健康消費習慣的養成,還是AI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些驅動因素都在加速行業的成熟和轉型。
首先,醫藥電商仍是互聯網醫療最具變現能力的盈利模式,特別是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推進下,民眾健康意識顯著增強,健康消費的市場潛力持續放大。
京東健康的年度活躍用戶突破2億,平安好醫生的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35%。這些數據背后,離不開互聯網醫療平臺在細分市場的精準布局。
比如,京東健康通過“9毛9會場”和“百億補貼”策略,進一步滲透下沉市場,并加速銀發經濟和運動營養等領域的需求增長。此外,京東與美團的“即時零售大戰”將進一步借助母集團的閃購和外賣流量,推動醫療行業線上線下的深度整合。
圖源:京東
此外,市場預期轉好,也是因為政策利好和醫保接入的擴大,為互聯網醫療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
2025年以來,政府支持政策不斷落地。其中,《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而國家醫保局宣布將為“互聯網首診”預設價格并逐步開放。這意味著互聯網醫療平臺有望迎來500億的處方藥市場份額。
而互聯網醫療巨頭的供應鏈能力不斷成熟,也為承接政策紅利做好了準備。京東健康已經鏈接了全國超過20萬家藥房,其線上醫保支付覆蓋范圍也擴展至近兩億人口;阿里健康同樣提到,平臺提供在線健康咨詢服務的醫師和藥師已經達到24萬人。
當然,除了市場和政策之外,互聯網醫療股價拉升背后,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點無疑是AI技術的加速滲透。
阿里健康從2017年就開始布局AI醫療,曾表示“十年內替代醫生一半工作量”。而2025年以來,AI不僅在診療場景中加速應用,國內醫療領域大模型的數量已經超過30個,涵蓋了從藥物研發到醫學科研的各個環節。互聯網醫療的第二大亮點“診療服務”更是在AI技術的推動下進入了全新的效率競爭階段。
AI帶來的效率提升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比如,平安好醫生通過AI賦能,家庭醫生服務的單位成本下降了52%,業務中臺的運營效率提升了50%。這些數據背后,是平臺正在從粗放的用戶增長模式向精細化運營轉型,AI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更大幅提升了盈利能力。
AI正在進一步推動整個行業的價值釋放,互聯網醫療行業正處于技術升級的關鍵時刻。
瞄準AI時代,互聯網醫療準備好了嗎?
隨著2025年政策的加持和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醫療正逐步進入一個嶄新的“AI+時代”,其中的變革深遠而廣泛。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預計到2032年,AI醫療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910億美元(約3.58萬億人民幣),年均增長達到43%。
具體來看,AI正在從兩大主線推動醫療行業的變革。
第一條主線是,在線問診智能化成為技術落地的核心場景之一,未來全民級AI應用有望率先落地在線醫療領域。
比如,京東健康推出的“AI京醫”系列產品,已經為超過5000萬用戶提供了服務;平安好醫生也利用其龐大的數據資源,推出了以“數據+模型+場景”為核心的醫療AI產品體系,財報顯示AI賦能家醫服務單位成本下降了52%,并且提升了50%的運營效率。
另一條主線是AI在解決醫院供需矛盾上展現出巨大潛力。
在我國,每千人執業醫師僅有3.04人,遠低于國際標準,這導致了醫院面臨醫生超負荷運轉的問題。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慢性病患者數量激增,醫療需求進一步擴大,這種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更加嚴重。基層醫療首診率不足50%,誤診漏診率卻高達27%。
供需嚴重不平衡,呼喚著行業尋找對應的解決方案。而AI在醫療場景中的優勢逐漸凸顯。AI可以分析海量數據快速識別疾病模式。如醫學圖像處理,AI能精準識別病變,減輕醫生負擔。
像阿里健康小鹿中醫的AI輔助診療系統,基于海量臨床病例數據分析,在醫生輔助問診等多場景提升問診效率。此外,京東健康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的門診閉環服務了超過220萬人次,起到了緩解供需壓力的作用。
從在線問診到醫院場景,AI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應用成效顯著。然而,醫療行業的特性也決定了創新必須謹慎進行,用戶對AI醫療服務的容錯率較低。
醫療是一個嚴謹且長期的行業,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這要求AI醫療不僅要結合互聯網平臺的優勢,還要與傳統醫療體系深度融合,保持對醫療專業性和嚴謹性的尊重。
互聯網醫療平臺需要憑借多年積累的供應鏈資源、數據資產和服務網絡,構建“數據-場景-模型”的閉環。而供應鏈的深度與場景的廣度,恰恰是獲取多模態、高質量數據的關鍵,進而反哺AI大模型的訓練與優化,推動整個醫療產業價值鏈的重塑。
可以預見,未來具備強大數據壁壘和深厚技術積累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將在AI醫療應用的賽道上占據優勢。
深耕AI技術+供應鏈,互聯網醫療開啟“白金新十年”
2025年以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競爭正日益聚焦于兩大核心能力:供應鏈的深度與服務場景的廣度。二者共同為AI大模型提供持續、多樣、高質量的數據源,進而驅動模型優化與產業價值重構。
一方面,互聯網醫療平臺已經開始加速與上游藥企、藥店的合作,通過新藥首發、品類覆蓋和價格優勢提升平臺的競爭力。
醫藥供應鏈成為即時零售巨頭的核心戰場之一。2025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繼續強化其“新特藥全網首發第一站”的標簽;阿里健康通過大藥房平臺的優勢與知名藥企合作,成功推出了多款新藥;平安好醫生則與美團強強聯合,構筑“醫+藥+險+健康服務”新生態。
圖源:平安好醫生
麥格理8月發布的報告指出,隨著在線渠道的快速崛起,醫療保健行業的市場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尤其是在新藥推廣和特藥銷售上,互聯網平臺的作用愈發凸顯。
更重要的是,三巨頭有望在合作中接入真實處方流、藥品銷量與用戶反饋等數據,持續訓練垂直領域AI模型,提升平臺在醫藥推薦、用藥指導等環節的精準度。
另一方面,三大平臺通過與大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紛紛加速構建“數據+成本+應用”的閉環。
阿里健康依托支付寶和螞蟻集團的流量與支付優勢,正在逐步打通“醫保+商保一站賠付”和“慢病管理”閉環。京東健康則借助“京醫千詢”智能體及全場景的AI產品體系,拓展到護士上門、快檢等鮮有人涉足的領域。而平安好醫生也差異化發力核心的F端,通過“平安芯醫”等AI產品,進一步提升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上半年,F端企康業務收入14.32億元,同比增長28.5%,占總營收的57.3%。
總之,互聯網醫療正在構建一個更具競爭力的模型。平臺通過深耕供應鏈獲取醫藥數據,通過拓寬場景捕捉服務數據,進而構建覆蓋“預防-診療-康復-用藥”的全鏈條數據生態。
這一切最終用于打造更可信的醫療大模型,推動互聯網醫療從“渠道賦能”邁向“AI重塑產業價值鏈”的新階段。
隨著AI大模型持續迭代,互聯網醫療正逐步實現高質量盈利與普惠醫療目標。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的財報驗證了這一點:規模的增長讓固定成本得到攤薄,而AI和流程優化則讓每一分錢的投入變得更加高效。
因此,上半年以來互聯網醫療的市值飆升,是資本市場對“醫療+科技”這一新敘事的重估。正如木頭姐在《Big Ideas》報告中所預言,醫療保健是最被低估的AI應用領域。
一場以“AI+供應鏈”為核心的產業升級,正在重新定義醫療服務的效率、可及性與人性化體驗,打開互聯網醫療的想象空間。
來源:港股研究社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