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7nmDCU量產在即,能否復制寒武紀奇跡?
最近大A市場太火爆,你是否也在觀望,還是已經入市了?
江西南昌寒武紀的創始人創造了奇跡。當上了江西首富寶座?
當GPT-5引發千億參數風暴,當美國收緊AI芯片出口管制,一場關乎中國算力自主的戰役已進入決勝階段。
在這片被英偉達統治的戰場上,一家中國芯片企業正以驚人之勢打破壟斷,海光信息用91億營收和63.72%的毛利率,證明中國芯不僅能設計,更能生態化反。
其與中科曙光的驚天合并,更標志著國產算力從“單點突破”邁向“全棧自主”的歷史性轉折。
從x86授權到DCU生態的逆襲之路。
海光信息的崛起,是一部中國芯的技術突圍史。
雙芯片戰略的技術縱深。
“兼容只是起點,超越才是目標。”董事長沙超群在發布會上的宣言,揭示了深算DCU的戰略野心。通過兼容CUDA生態,降低用戶遷移成本,逐步構建自主軟件棧。
63.72%毛利率的稀缺性驗證。
海光信息的盈利能力,彰顯其技術壁壘與生態價值。
2024年業績爆發式增長。
研發投入的長期主義。
2024年研發費用29.1億(營收占比31.8%),5年研發累計投入超80億,研發人員占比達68%。2025H1凈利潤12.01億(接近2023年全年),證明AI算力需求正在爆發。
生態構建類CUDA環境的競爭。
海光最深護城河在于軟硬件協同生態。
軟件生態三大支柱。
1.兼容CUDA代碼遷移成本降低90%,支持PyTorch/TensorFlow主流框架。
2.與百度飛槳聯合優化,阿里云PAI平臺全面適配。
3.金融風控模型訓練加速50%,智慧城市推理時延降低40%。
目前深算DCU已入駐超算中心、互聯網大廠及智算集群,累計交付算力超50EFLOPS。
合并中科曙光,全棧算力的終極拼圖。
吸收中科曙光不僅是規模擴張,更是戰略補完。
業務協同效應分析。
曙光數創的液冷正和。
C7000冷板液冷PUE≤1.15,C8000浸沒液冷PUE≤1.05,馬來西亞61MW訂單彰顯國際競爭力。
合并后新集團將成為國內唯一覆蓋“芯片-服務器-數據中心-云平臺”的全棧企業。
國產替代AI算力自主的歷史機遇。
科技博弈下,海光迎來黃金窗口期。
政策與市場雙驅動,信創加速,采購國產化率要求70%+,金融、電信等行業試點擴大,AI爆發,中國智能算力需求年增60%,大模型訓練需要替代方案。
沙超群在內部信中判斷:“未來三年是國產算力替代的關鍵期,我們必須抓住每秒鐘。”
從可用到好用的變化。
盡管勢頭迅猛,海光仍需直面三大挑戰。
1. 性能代差,DCU算力仍落后H100約30%,制程依賴臺積電7nm工藝。
2. 生態完善,CUDA兼容層性能損耗約15%,開發者社區規模不及1%。
3. 供應鏈安全,先進封裝技術待突破,設備材料進口依賴度高。
為此公司規劃三步走,2025年推出5nm工藝DCU,2026年自研編程框架上線。2027年建成國產產線試驗線。
中國算力的全棧式突圍。
在海光天津研發中心,深算DCU正在運行千億參數大模型;而在中科曙光的液冷機房內,浸沒式冷卻系統正將芯片溫度控制在70℃以下,這些即將合并的技術力量,正在成為中國算力自主的基石。
從x86授權到自主DCU,從芯片設計到全棧生態,海光的進階之路印證著中國科技的蛻變:在封鎖中尋找機遇,在兼容中構建自主。當沙超群宣布“要做世界級算力企業”時,這場合并已超越商業本身,它正成為中國打破算力壟斷的戰略支點。
隨著合并完成,隨著AI算力需求持續爆發,新海光有望在2027年實現營收破300億目標。
這個十萬億級的數字中國藍圖里,這位算力新王的征程,才剛剛開始。
注:(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