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交出一份周期底部的韌性樣本
文 / 三生
來源 / 節點財經
任何行業都會有低谷,擴張、收縮往往交替出現。而當殘酷的洗牌階段到來時,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往往不是擴張期的攤子有多大,而是收縮期的韌性有多強。
2025年已經過半,低谷期的光伏產業也必須交出成績單了。
8月22日,光伏代表性企業之一的晶澳科技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凈虧損25.8億元。表面看,這是市場嚴峻形勢的直接體現。但是,看財報不應該只看干巴巴的盈虧數據,更要關注背后的變化趨勢。
在《節點財經》看來,晶澳科技的這份財報,看似“虧損”實則“暗藏轉機”。比如,相較于第一季度,公司第二季度虧損幅度顯著收窄,環比減虧超過40%,毛利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現金流持續回升。與其說晶澳科技交了一份虧損財報,不如說是提供了一份典型的“周期底部樣本”。
那么,晶澳科技的“這份樣本”到底說了什么?在表面的虧損陣痛之下,內里的關鍵轉折點又在哪里?值得更深入的分析。
01 年中報發布,挺過“壓力測試”?
還是先回到晶澳科技這份年中報本身,整體數據上,可以說公司經歷了一場教科書級的“壓力測試”。但是,如果分季度數據來看,卻也已經有了向好的趨勢。
作為全球少數實現了硅片、電池、組件全鏈條自主生產的企業,晶澳科技的垂直一體化布局,目前顯現出了較強的協同降本優勢,這在其費用控制能力上得到了全面展現。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銷售期間費用率分別僅為6.59%和7.84%,已處行業領先水平。特別是進入市場環境最為惡劣的2025年第二季度,這一數據被進一步壓縮至5.23%,環比下降2.61個百分點。
在行業低谷期,還能做到這種極致的“節流”,不可能單純靠節衣縮食。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的成果。這背后,是長年累月精細化管理能力的沉淀,以及運營環節成本效益的反復考量。
財務數據之外,現金流更能體現企業的健康狀況。尤其是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充沛的現金周轉可以說是企業的生命線。
財報顯示,晶澳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已連續三個季度改善,截至2025年半年度,該數據超過45億元。需要強調的是,晶澳已經連續15年保持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在周期性波動劇烈的光伏行業中,這一點非常罕見。其意味著公司在資金管理上相當高效,有效控制了成本與支出,為應對行業波動儲備了充足的“彈藥”。
這一點體現在公司的現金儲備上。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晶澳賬上的貨幣資金高達260.75億元。
手里有糧,心里不慌,這筆高達260億的“資金安全墊”,是公司從容地應對行業困境的底氣,更表示其有能力在市場回暖時率先“跳起來”,成為周期反轉的贏家。
02 “漠藍”發布,以技術破局新價值?
當然,想要率先“跳起來”不能只靠底子厚,還要看動力足。而對于晶澳科技來說,持續的技術創新就是動力。
面對全行業的低價競爭泥潭,晶澳正通過開辟新的細分賽道,以技術溢價重塑價值錨點。其中的代表,就是其在8月20日發布的全新“漠藍”專業組件。
沙戈荒地區占中國國土近27%,占全球陸地面積約25%,是未來光伏裝機的增量市場。但是,這里的環境也極其嚴酷:小粒徑積灰影響透光率,大粒徑沙礫磨損組件膜層,強風高載荷引發隱裂,極端高溫則削弱發電能力并加速材料老化。
“漠藍”的誕生,就是源于晶澳對沙戈荒(沙漠、戈壁、荒漠)這一特殊應用場景的深刻洞察,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效益提升的“所見即所得”。比如,在耐候和耐磨性上,其各項可靠性指標至少提升32%,壽命延長3-5年;同時膜層硬度提升,在強沙塵環境下功率損失減少14%。
在《節點財經》看來,“漠藍”的推出就是晶澳科技技術戰略的一個縮影。對整個行業來說,這標志著光伏市場正從“低價驅動”向“價值驅動”轉型,而晶澳早已提前布局。
從2014年全球首家量產PERC組件,到如今n型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6.3%,穩居全球領先水平,晶澳始終將技術引領作為品牌建設的基礎。也正是通過差異化產品,晶澳成功跳出了同質化競爭的紅海,在細分市場建立了強大的技術壁壘和品牌護城河。
03 出海謀劃新戰場
在科技出海的潮流中,晶澳科技宏大的全球化戰略,也為自身展開了廣闊的戰場。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晶澳的出海之路不是簡單的產品銷售,而是經歷了一場從最初的“產品出海”,到“產能出海”,再到如今“全球化服務全球化”的演變和進化。
中國光伏產業的早期,面臨著“三頭在外”的局面,即原料、設備、市場均依賴海外。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局面,晶澳科技等企業開始加快海外產能布局。2015年,晶澳首個海外制造廠——馬來西亞檳城電池廠順利開業;2016年,越南1.5GW硅片工廠正式動工。這些布局使晶澳能夠有效規避貿易壁壘,更貼近終端市場。
當然,真正的全球化遠非投資建廠這么簡單。比如在越南,晶澳科技曾因當地政府和環評專家對光伏產業不了解而導致項目延誤數月;在馬來西亞,他們必須學會在一個工廠里協調來自印度、尼泊爾、印尼等多個國家、擁有不同語言和宗教信仰的員工。
也正是這樣的歷程,晶澳科技鍛煉出了一支具備跨文化管理能力和執行力的國際化團隊,積累了全球化運營的寶貴經驗。
所以,如今晶澳的全球化戰略已經升級,其旨在通過研發、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面本土化,深度融入全球市場。
在生產端,除了東南亞的垂直一體化基地,晶澳還在美國建設了2GW組件基地,并計劃在阿曼投資建設6GW電池和3GW組件項目,以增強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在銷售與服務端,公司在海外設立了13個銷售公司,網絡遍布178個國家和地區,并正在將單純的銷售公司升級為具備技術、財務、法務等綜合職能的區域運營中心。
綜合來看,晶澳科技2025年半年報就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這家光伏企業在行業歷史性低谷中的多重面相。其憑借極致的費用控制、穩健的現金流、領先的技術產品與深遠的全球化布局,在行業底部展現出超預期的韌性。
在當前光伏產業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晶澳的生存與發展之道,為整個產業的未來走向,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樣本。
*題圖由AI生成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