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銀行王錦虹:開墾科創“死亡之谷”
導語:一段特殊的經歷,讓渤海銀行董事長王錦虹近距離看到了科技企業的生存窘境和金融需求。
在國有大行與頭部股份制銀行的“縫隙”中,非頭部全國性銀行、城商行如何定位自身、尋求生存空間?
作為國內最年輕、且多項指標位居中腰部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9668.HK)選擇押注科技金融。
縱觀整個高技術型企業生命周期,處于種子期和初創期的企業面臨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卻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這片“谷地”,既是傳統金融服務的盲區,也成了渤海銀行試圖開墾的險地。
解鎖這片險地的任務,落在了一個“老渤海人”王錦虹身上。2023年,在執掌天津海河產業基金六年之后,他重返渤海銀行,出任董事長。
王錦虹的職業生涯起步于深圳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000001.SZ)天津分行,其后于2006年12月加入渤海銀行,歷任天津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濱海新區分行及自貿試驗區分行主要負責人。
在分行任職期間,他主持推動了對天津市經濟建設和濱海新區發展的多項金融支持,分行資產規模從百億攀升至千億級別,年均增長率高達38%,且不良率始終控制在0.042%的低水平。
憑借業務與管理能力,王錦虹于2013年進入總行,逐步升任行長助理、副行長及執行董事。
2017年,其職業生涯迎來重要轉折,調任新成立的天津市海河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
海河產業基金是天津市政府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而設立的重要金融平臺。該基金重點投資于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
圖源:海河產業基金
對長期專注于銀行業的王錦虹而言,產業基金投資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管理如此大規模的政府引導基金更是一項艱巨挑戰。
但他迅速適應了新角色,推動海河產業基金在短時間內取得多項實質性進展。截至2018年末,基金運營僅一年多,已出資設立29支母基金,總規模達到2201億元,累計投資金額16億元。
在2017至2023年六年任職期間,王錦虹帶領海河產業基金實現了顯著成長。
截至其離任當月,該基金累計設立母基金66支,總規模1420億元;引導基金實繳出資16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672億元,放大倍數達4.1倍;累計投資子基金及項目559個,投資金額500億元;帶動271個項目落地天津,實際投資到位1725億元。
執掌產業基金期間,王錦虹頻繁深走訪眾多科技企業與研發機構。
這段特殊的經歷,不僅積累了資源,更令他近距離看到了科技企業的生存窘境和金融需求。
2023年7月,帶著這些“臨床經驗”和產業基金的資源網絡,王錦虹重返渤海銀行。
此時的渤海銀行面臨嚴峻挑戰:2021年至2023年間,該行營業收入連續三年下滑,凈利潤累計縮水40%,亟需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王錦虹迅速將科技金融確定為破局“新地圖”,借助其在產業基金領域積累的資源,推動銀行與多家科創基金及產業園區建立深度合作。
具體舉措包括:開展投貸聯動合作,兩年內為天開集團及園內40余家企業提供授信5億元;通過"股權+債權"等組合方式服務科技企業;構建"渤銀科創"綜合服務體系,推出"科速貸"、"人才貸"等多款專屬金融產品。
在這一戰略主導下,該渤海銀行科技金融業務增速顯著。
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較年初增長46.2%,服務客戶總量達7185家,全年科技貸款投放預計近1000億元,增速明顯高于行業12%的平均水平。
圖源:渤海銀行
除信貸業務外,渤海銀行還積極拓展科創金融生態。2024年承銷科創票據134.48億元,協助29家企業融資;作為首批發行科創債的金融機構之一,為5家企業承銷債券超30億元;參與首批科創債ETF投資,上市首日即斥資17億元配置了7只基金。
2024年,隨著王錦虹主導的科創金融戰略逐步落地,渤海銀行業績初步回暖,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2.86%和3.48%的增長。
數據來源:渤海銀行財報
然而,警報并未解除,甚至有些紅燈閃爍得更加刺眼。
比如,業務狂奔的同時,合規與風控的防線未能同步跟上。
今年以來,渤海銀行累計收到監管罰單10張,罰金總額566.3萬元,在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七。
更深的頑疾,在于羸弱的盈利能力,仍過于依賴信貸業務。
數據來源:渤海銀行財報
2024年,渤海銀行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為4.68%,雖較2023年略有回升,但仍遠低于往年水平;凈息差為1.31%,凈利差則下降0.07個百分點,在12家股份制銀行中均排名末位。
數據來源:Wind
其盈利結構顯示,利息凈收入占比高達83%,中收占比僅14.02%。對比招商銀行(600036.SH)63%的利息占比,渤海銀行仍是一個依賴傳統信貸、轉型滯后的“偏科生”。
此外,資產質量風險仍需警惕。
截至2024年末,渤海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6%,近五年來始終在高位區間徘徊,撥備覆蓋率排名在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倒數第三;撥備覆蓋率同比下降1.75個百分點,顯示抵御信用風險的能力有所減弱。
數據來源:Wind
對銀行而言,科技金融的拓展不僅意味著機遇,更伴隨著對發展質量、盈利可持續性與全面風險管理的深層挑戰。
在王錦虹的引領下,渤海銀行以科技金融為突破點,推動業務轉型并初見成效,亦初步構建起科創服務體系。
其科技金融實踐,能否從規模擴張走向能力沉淀,實現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仍取決于未來在治理結構、盈利模式和資產質量等方面的實質突破,構筑具備韌性和競爭力的綜合金融服務生態。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