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礦檢測:退休返聘人員“撐起”過半簽發報告自稱獨立于控股股東背后或疑云難消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羅九/作者 南江 映蔚/風控
2025年7月,擬申報北交所的北礦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礦檢測”)發布公告稱,擬調減本次發行上市的募集資金總額,減少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的投資總額,募集資金總額合計調減兩千萬元。而將目光放至北礦檢測的歷史,其由控股股東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礦冶集團”)旗下單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測試研究設計所(以下簡稱“測試研究所”)發展而來。
而此番上市,報告期內,控股股東礦冶集團為北礦檢測主要客戶及供應商之一,且北礦檢測部分辦公經營場所系向礦冶集團及其子公司租賃,北礦檢測稱交易公允且與控股股東相互獨立。而研究發現,北礦檢測多名員工所使用的郵箱域名或指向控股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另一關聯方曾與北礦檢測存同業競爭,并于2023年后不再從事檢測業務,而公開招聘平臺顯示,截至2025年8月5日該關聯方或對外招聘“檢測員”而后刪除相關職位。另一方面,北礦檢測的退休返聘簽字人員撐起過半簽發報告,且6名簽字授權人中,2名系退休返聘人員,2名分別達退休年齡或還差3年到退休年齡。
一、兩人“撐起”超九成簽發報告,其中退休返聘人員李萬春連續三年簽發超1.7萬份報告
授權簽字人在檢驗檢測機構中承擔核心技術把關職責,主要負責檢測報告的審核與批準,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性和合規性,是檢測流程中最終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2022-2023年,北礦檢測超九成報告系由李萬春一人簽發,2024年超九成報告由李萬春與袁玉霞簽發。其中李萬春已于2021年退休,為退休返聘人員,而其2023年卻簽發了超2.7萬份檢測報告,按照365天測算日均簽發報告或超70份。
1.1 北礦檢測為有色金屬檢驗檢測服務機構,法規要求授權簽字人具備技術能力
據北礦檢測簽署日期為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北礦檢測為有色金屬檢驗檢測技術研發與服務機構之一,專業從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檢驗檢測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及儀器研發。2022-2024年,北礦檢測超九成收入來自檢驗檢測業務。
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檢驗檢測機構及其人員應當對其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負責,依法承擔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檢驗檢測機構應當落實主體責任,明確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等管理人員職責,規范檢驗檢測從業人員行為。檢驗檢測授權簽字人應當符合相關技術能力要求。
據2023年發布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檢驗檢測報告授權簽字人應當具有中級及以上相關專業技術職稱或者同等能力,并符合相關技術能力要求。
據2024年9月印發的《京津冀檢驗檢測機構授權簽字人考核管理辦法》,授權簽字人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一)熟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熟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及相關技術文件的要求;(二)具備從事相關專業檢驗檢測的工作經歷,熟悉所承擔簽字領域的檢驗檢測技術、相應標準或者技術規范;(三)熟悉檢驗檢測報告審核簽發程序,具備對檢驗檢測結果做出評價的判斷能力;(四)檢驗檢測機構應正式授權其簽發檢驗檢測報告的職責和范圍;(五)授權簽字人應具有中級及以上相關專業技術職稱或者同等能力,并符合相關技術能力要求。
授權簽字人應在授權技術能力范圍內簽發檢驗檢測報告,對簽發的報告具有最終的技術審查職責,對不符合要求的結果和報告具有否決權,不予簽發。授權簽字人應對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準確性、可追溯性負責,應對其簽發的檢驗檢測報告負責,依法承擔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
1.2 掛牌時稱2022年9月末授權簽字人共7人,此番上市披露2022年末授權簽字人共3人
據簽署日期為2025年7月3日的《關于北礦檢測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以下簡稱“簽署于2025年7月3日的首輪問詢回復”),2022-2024年末,北礦檢測的檢驗人員數量分別為75人、77人、104人,授權簽字人員分別為3人、5人、6人。
結合所披露的授權簽字人員簽發報告數量情況可知,2022年末,北礦檢測的授權簽字人員為李培、李萬春、袁玉霞,2023年末的授權簽字人員為李培、李萬春、袁玉霞、陳潮炎、姜求韜,2024年末的授權簽字人員為李萬春、袁玉霞、陳潮炎、姜求韜、胡軍凱、李華昌。
對于人員數量變動,北礦檢測表示,2022-2024年,檢驗人員、簽字人員數量等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與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數量變動趨勢一致,波動情況具有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據簽署日期為2022年12月28日的《關于北礦檢測掛牌申請文件的第一次反饋意見的回復》(以下簡稱“2022年12月簽署的新三板掛牌反饋意見回復”),2020-2021年末及2022年9月末,北礦檢測授權簽字人數量均為李華昌、袁玉霞、李萬春、李培、于力、陳潮炎、陳殿耿7人,不存在變動的情況。上述授權簽字人員批準授權簽字領域均為“全部認可項目”,與北礦檢測實際開展檢驗檢測業務的范圍相匹配。
即2022年12月簽署的新三板掛牌反饋意見回復披露,2020-2021年末及2022年9月末,北礦檢測授權簽字人數量均為7人,分別為李華昌、袁玉霞、李萬春、李培、于力、陳潮炎、陳殿耿。而北礦檢測此番上市的首輪問詢回復披露,2022-2024年末,北礦檢測授權簽字人員分別為3人、5人、6人,其中2022年末的簽字人為李培、李萬春、袁玉霞,未包括李華昌、陳潮炎,而2023年李華昌、陳潮炎又“現身”為簽字人。
1.3 超九成簽發報告由李萬春及袁玉霞兩人簽發,經測算李萬春或曾日均簽發報告逾70份
據簽署于2025年7月3日的首輪問詢回復,2022-2024年,北礦檢測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數量分別為23,689份、28,926份、32,467份,其中,李萬春簽發報告數量分別為22,587份、27,183份、17,368份,占比分別為95.35%、93.97%、53.49%;袁玉霞簽發報告數量分別為1,098份、1,733份、14,530份,占比分別為4.64%、5.99%、44.75%。
再看其他授權簽字人,2022-2024年,李培簽發的報告數量分別為4份、2份、0份,李華昌簽發的報告數量分別為0份、0份、185份,陳潮炎簽發的報告數量分別為0份、7份、132份,胡軍凱簽發的報告數量分別為0份、0份、81份,姜求韜簽發的報告數量分別為0份、1份、171份。
即2022-2023年,北礦檢測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超九成由李萬春一人簽發。2024年,北礦檢測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中超九成系由李萬春和袁玉霞簽發。而2023-2024年,北礦檢測的授權簽字人分別為5、人、6人,卻由其中1或2人承擔絕大部分工作。
對此,北礦檢測表示,其檢測數據的生成、復核及報出工作主要集中在檢驗檢測部,檢驗工作完成后,業務流轉至報告管理業務流程,綜合業務部主要負責調取適當的證書樣式并編制、審核報告,授權簽字人簽發報告。北礦檢測檢驗檢測業務服務流程較為復雜,其中檢驗檢測業務管理為檢測活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業務環節,授權簽字人僅為報告管理流程中最后的簽發環節承擔簽發檢測報告的角色。北礦檢測制定了完善的質量控制程序,能夠確性和可溯源性。綜上,北礦檢測的檢驗檢測報告授權簽字人較為集中的原因具有合理性,北礦檢測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完善。
需要指出的是,已知李萬春2022-2024年簽發的檢驗檢測報告總數,經測算,2022-2024年,李萬春月均簽發報告數量分別約為1,882份、2,265份、1,447份;若一年以365天測算,日均簽發報告數量分別約為61.88份、74.47份、47.58份;以日工作八小時測算,每小時簽發報告數量分別約為7.74份、9.31份、5.95份。
這意味著,報告期內,2023-2024年,李萬春簽發報告數量均超2萬份,月均簽發數量或均超千份,日均簽發報告或曾高達超70份。
而簽署于2025年7月3日的首輪問詢回復顯示,李萬春已于2021年9月退休,后由北礦檢測返聘為技術顧問,退休返聘期間為2021年9月至2024年7月。
作為返聘退休人員,李萬春一人撐起北礦檢測超半數簽發報告數量,或曾一年簽發逾2.7萬份報告,或日均簽發報告超70份,其作為簽字授權人是否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對報告的技術內容、數據準確性等進行實質性審核,或值得關注。
“問題”并未結束。
1.4 六名簽字授權人中2人系退休返聘人員,2人分別達退休年齡或還差3年到退休年齡
上述提及,截至2024年末,北礦檢測的授權簽字人員為李萬春、袁玉霞、陳潮炎、姜求韜、胡軍凱、李華昌。
據簽署于2025年7月3日的首輪問詢回復,李萬春、胡軍凱均為退休返聘人員。
其中,李萬春曾為北礦檢測副總經理、技術總監,已于2021年9月退休。在李萬春退休后,北礦檢測對其進行返聘,退休返聘期間為2021年9月至2024年7月。而胡軍凱原為大冶有色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北礦檢測返聘其為大冶分公司技術顧問,自2023年9月起被返聘。
再看李華昌、袁玉霞。
據北礦檢測公告,李華昌、袁玉霞性別均為男性,分別出生于1964年12月、1967年9月,截至2025年8月的年齡分別為61歲、58歲。
其中,袁玉霞曾擔任北礦檢測副總經理,2025年1月辭任副總經理。而李華昌曾擔任北礦檢測董事長、總經理,2025年1月辭任總經理后,只擔任董事長職務。
據2024年9月發布的《關于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該辦法于2025年1月1日起實施,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六十周歲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其中退休改革后,1965年1月出生男職工于2025年2月退休,1967年9月出生男職工于2028年6月退休。
也就是說,截至2025年8月,李華昌年齡為61歲,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袁玉霞年齡為58歲,距離法定退休年齡或還有3年。在2025年1月,李華昌辭任總經理職務,袁玉霞辭任副總經理職務。
最后再看陳潮炎、姜求韜的履歷。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姜求韜1977年3月出生,2016年10月起,任北礦檢測市場部主任;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兼任大冶分公司負責人;2025年1月起,任北礦檢測副總經理。
在申報文件中,北礦檢測僅披露陳潮炎為其員工持股平臺的合伙人之一,未提及其履歷信息。
據由北礦檢測認證的微信公眾平臺2025年4月發布的信息,陳潮炎系北礦檢測徐州分公司的負責人。
簡言之,北礦檢測披露的截至2024年末的授權簽字人共6人,其中2人為退休返聘人員即李萬春、胡軍凱,1人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即李華昌,1人還差3年達法定退休年齡即袁玉霞。且截至2024年末,超九成簽發報告由李萬春和袁玉霞兩人簽發,其中李萬春在2023-2024年均簽發超2萬份。在此背景下,北礦檢測的人才梯隊建設或值得關注。
二、控股股東“身兼”客戶及供應商,自稱獨立于控股股東背后多名員工郵箱域名或指向控股股東
上市相關規定明確指出,發行人應具有直接面向市場獨立持續經營的能力。研究發現,北礦檢測的員工所用郵箱后綴或指向控股股東的域名,上演獨立性疑云。
2.1 北礦檢測源自控股股東旗下的測試研究所,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主要來自該研究所
2016年10月,北礦檢測由礦冶集團的前身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以下簡稱“礦冶研究院”)單獨出資設立。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5年8月18日,礦冶集團合計持有北礦檢測87.64%股權,是北礦檢測控股股東。
據簽署于2025年7月3日的首輪問詢回復,北礦檢測源自測試研究所,其CNAS資質證書及對外出具的檢測報告均以“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測試研究所”名義獨立申請和簽發,而非依賴母公司。
具體來看,北礦檢測系由礦冶集團下屬單位測試研究所發展而來。在北礦檢測成立以前,由測試研究所開展檢驗檢測業務。2016年北礦檢測成立之際,測試研究所的核心團隊,包括所長李華昌、副所長李萬春等關鍵人員,均變更為北礦檢測員工。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北礦檢測的高級管理人員為于力、李日強、史燁弘、張琳、姜求韜,上述5人擔任高管職務分別為總經理、財務總監、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
同時,北礦檢測的核心技術人員分別為李華昌、史燁弘、湯淑芳、馮先進、劉春峰、韓鵬程,其中李華昌系北礦檢測的董事長。
上述人員中,馮先進、劉春峰在測試研究所任職截至2016年9月,姜求韜在測試研究所任職截至2016年10月,史燁弘、張琳、湯淑芳在測試研究所任職截至2016年12月,而李華昌、于力在測試研究所任職截至2022年9月。
也就是說,北礦檢測的現任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中,除了李日強和韓鵬程均曾在測試研究所任職,且北礦檢測董事長兼核心技術人員李華昌、總經理于力在測試研究所任職時間截至2022年9月。
據礦冶集團披露的2022-2024年社會責任報告,2022年,礦冶集團披露的下屬非法人單位中包括“測試研究設計所”,2023-2024年披露非法人單位不再包括“測試研究設計所”。
顯然,北礦檢測系從礦冶集團下屬的測試研究所發展而來,其多名“關鍵少數”是來自測試研究所。
2.2 控股股東及其控制的企業“身兼”客戶及供應商,北礦檢測稱交易公允且與控股股東相互獨立
2020-2024年,北礦檢測向礦冶集團(包括礦冶集團及其控制的企業)銷售檢驗檢測服務,銷售收入分別為366.95萬元、568.62萬元、571.11萬元、562.05萬元、412.52萬元,銷售收入累計為2,481.25萬元。礦冶集團為北礦檢測2020-2023年第一大客戶,北礦檢測2024年第三大客戶。
另一面,2020-2024年,礦冶集團均為北礦檢測的第一大供應商,北礦檢測對礦冶集團及其控制的公司江蘇北礦金屬循環利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北科”)采購金額分別為646.94萬元、848.32萬元、662.98萬元、369.29萬元、451.86萬元。涉及采購內容包括人工服務、原材料、安環及燃料動力、食堂、物業等。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截至報告期末即2024年末,北礦檢測及分公司不存在土地和房屋,北礦檢測作為承租方的租賃房產合計面積15,467.41平方米。其中,北礦檢測向控股股東礦冶集團租賃位于北京市大興區北興路東段22號院的多處房產,用于辦公、科研及檢驗檢測、實驗室,租賃面積合計為4,747.06平方米。同時,北礦檢測向礦冶集團子公司江蘇北科租賃位于徐州市鼓樓區大廟鎮和平路東首清潔技術產業園區的兩處房產,用于辦公、科研及檢驗檢測,租賃面積合計為3,007.5平方米。
即2020-2024年,北礦檢測對控股股東礦冶集團存在關聯銷售及關聯采購,且北礦檢測租賃控股股東礦冶集團及其子公司江蘇北科房產用于開展檢驗檢測業務。
此次申報,在首輪問詢回復中,北交所要求北礦檢測說明,與控股股東礦冶集團及其控制的企業是否存在辦公場所等關鍵生產要素混同的情形,是否存在關聯方為北礦檢測承擔成本等情況;與控股股東是否存在共用商標、專利、技術、人員、生產設備等關鍵資源要素的情形,北礦檢測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并說明,與控股股東關聯銷售的公允性及合規性等。
對此,北礦檢測表示,其生產經營及辦公場所能夠與礦業集團及其子公司江蘇北科辦公及實驗場所嚴格區分,不存在混同的情形,且租賃價格具備公允性,不存在關聯方為北礦檢測承擔成本等情況。而對于與礦冶集團及其子公司間的關聯銷售,北礦檢測也表示定價公允合理。
同時,北礦檢測表示,截至2024年末,北礦檢測不存在與控股股東礦冶集團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共用商標、專利、技術、人員、生產設備等關鍵資源要素的情形,與控股股東在業務、資產、人員、財務、機構等方面均有效分離,北礦檢測獨立于控股股東。
2.3 北礦檢測2名授權簽字人及1名財務人員,使用的聯系郵箱后綴指向控股股東域名
上述提及,袁玉霞、李萬春均曾擔任北礦檢測副總經理。其中,李萬春在2021年9月退休,退休后,北礦檢測返聘其為技術顧問,退休返聘為2021年9月至2024年7月。而袁玉霞在2025年1月辭任副總經理。2022-2024年,李萬春、袁玉霞均為北礦檢測的授權簽字人,且期間北礦檢測出具的檢測報告主要由兩人簽發。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截至查詢日2025年8月20日,國家重有色金屬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法律責任承擔單位為北礦檢測,聯系人為李萬春,聯系方式為13*******60,聯系人郵箱為liwanchun@bgrimm.com.cn。
即liwanchun與李萬春中文拼音相同,該聯系郵箱或為李萬春所持有。
截至查詢日2025年8月20日,北礦檢測的聯系人為袁玉霞,聯系方式13*******09,郵箱ceshi@bgrimm.com.cn。
即李萬春所用聯系郵箱的后綴為bgrimm.com.cn,同時北礦檢測在將袁玉霞登記為聯系人,披露的郵箱的后綴也為bgrimm.com.cn。
另外,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顯示,安冬是北礦檢測員工持股平臺北京華鑫泰昌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鑫泰昌”)合伙人之一,是北礦檢測的會計機構負責人。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22-2024年,華鑫泰昌的企業聯系郵箱為andong@bgrimm.com。
在andong與安冬的中文拼音相同的情況下,華鑫泰昌上述郵箱或為安冬所有。而該郵箱的后綴為bgrimm.com。
據簽署于2025年8月18日的招股書,截至報告期末,北礦檢測擁有的網址域名為bkmtc.cn、bkmtc.com。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查詢日2025年8月20日,網站域名bgrimm.com、bgrimm.com.cn主辦單位均為礦冶集團。
簡言之,北礦檢測原高管李萬春退休后,被北礦檢測返聘為技術顧問。而李萬春所用郵箱的郵箱后綴,與北礦檢測控股股東礦冶集團持有的網站域名相同。同時,北礦檢測財務人員安冬所用郵箱的郵箱后綴,又與礦冶集團持有的另一網站域名相同。且北礦檢測的聯系人為袁玉霞,其使用的聯系郵箱后綴,也與持有的網站域名一致。
2.4 關聯方江蘇北科曾存同業競爭并替北礦檢測代付工資,稱2023年后江蘇北科不再從事檢測業務
另一面,北礦檢測與控股股東礦冶集團子公司江蘇北科間的同業歷史,也值得關注。
具體而言,江蘇北科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稀貴金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徐州)(以下簡稱“稀貴中心”)所持有的CMA資質的法律責任承擔主體。江蘇北科下屬的稀貴中心持有CMA資質,該資質的有效期為2021年9月3日至2027年9月2日,資質范圍為海綿鉑、海綿鈀及金屬載體催化劑。2020-2022年,江蘇北科以稀貴中心的名義對外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實現業務收入分別為6.84萬元、0.55萬元、11.53萬元,占北礦檢測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1%、0.01%、0.13%。
對此,北礦檢測表示,報告期內,江蘇北科通過稀貴中心提供檢驗檢測服務的金額較小,且江蘇北科及稀貴中心自2023年起不再從事檢測業務,稀貴中心的CMA資質也已于2024年12月12日注銷。江蘇北科的主營業務為金屬回收及加工、稀有金屬產品、稀有金屬技術研發,其業務開展與北礦檢測主營業務不存在競爭。
另一面,北礦檢測歷史上曾與江蘇北科簽訂徐州分所檢測實驗室合作協議,北礦檢測向江蘇北科租賃檢測場地開展檢驗檢測業務,合作期間,江蘇北科曾代江蘇北科支付相關人員的工資、社保公積金等費用等。2022年6月,為解決與江蘇北科的同業競爭問題,北礦檢測成立了徐州分公司,并將所涉員工勞動關系轉入北礦檢測。徐州分公司公司設立后,北礦檢測僅為江蘇北科僅為北礦檢測提供租賃相關的燃料動力及安環管理等相關服務內容。
2.5 公開招聘平臺顯示,截至2025年8月5日江蘇北科或對外招聘“檢測員”而后刪除相關職位
據公開招聘平臺信息,截至查詢日2025年8月5日,江蘇北科發布的正處于“招聘中”的招聘崗位包括“分析檢測員”,崗位職責涉及進行各種金屬元素檢測,包括樣品的前處理、操作分析儀器、數據處理,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根據公司業務需求,對檢測新方法開展探索研究,建立穩定可靠新方法;以及參與檢測分析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等。工作地點為賈汪區徐州北礦金屬循環利用研究院(和平路)。
截至查詢日2025年8月20日,上述招聘信息顯示為“該職位已失效”。
此外,另一公開招聘平臺,江蘇北科也曾發布了崗位名稱為“檢測工程師”的招聘信息,該崗位的崗位職責與前述招聘信息的描述一致,工作地點顯示為徐州市和平路東延段和平大道160號。2025年8月5日,江蘇北科對該則招聘信息進行更新。
截至查詢日2025年8月20日,打開上述招聘信息對應網址,顯示內容為“招聘企業不存在或已被關閉”。
據2022年12月簽署的新三板掛牌反饋意見回復及簽署于2025年7月3日的首輪問詢回復,北礦檢測主要從事有色金屬檢驗檢測業務,截至2024年末,北礦檢測員工共198人,其中過半人員為檢測人員。其中,在檢驗檢測業務開展過程中,檢測部根據具體檢測方法,將樣品分配給不同技術領域,隨后將樣品分配給檢測員進行檢測;檢測員完成檢測后,由另一名檢測員對檢測結果進行復核;而后檢測部通過LIMS系統報出檢測數據和結果。
可見,江蘇北科曾與北礦檢測合作開展檢測業務曾替北礦檢測代付員工薪酬。而為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曾從事檢驗檢測業務的江蘇北科于2023年起不再從事該業務。蹊蹺的是,公開招聘平臺顯示,截至2025年8月5日,江蘇北科發布的招聘崗位“分析檢測員”、“檢測工程師”的崗位職責包括對金屬元素檢測工作內容,其工作內容與北礦檢測的檢測人員的工作內容或相似。到了8月19日,前述招聘信息已失效或刪除。
三、結語
上市背后,北礦檢測控股股東關于保持北礦檢測獨立性相關事宜做出了承諾。2020-2024年,控股股東礦冶集團為北礦檢測主要客戶及供應商之一,北礦檢測稱交易公允且與控股股東相互獨立。對于源自控股股東旗下測試研究所的北礦檢測,其多名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來自該測試研究所。蹊蹺的是,控股股東控制的江蘇北科曾存同業競爭,并自2023年起不再從事檢測業務,而公開招聘平臺顯示,截至2025年8月5日江蘇北科對外招聘“檢測員”而后刪除相關職位。此外,北礦檢測多名員工郵箱域名指向控股股東,人員獨立性或現疑云。
另一方面,北礦檢測超九成收入來自檢驗檢測業務,截至2024年末共6名授權簽字人員,其中超九成簽發報告由李萬春及袁玉霞兩個人簽發,其中,李萬春一人撐起北礦檢測超半數簽發報告數量,連續三年簽發逾1.7萬份報告。此外,6名授權簽字人員中,2人為退休返聘人員,1人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1人還差3年達法定退休年齡。基于上述情形,北礦檢測的人才建設或值得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