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財險“雙線突圍”之困:排名遭沖擊,“雷李配”直面合規大考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邢莉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近年來,“馬太效應”愈發凸顯的財產保險市場,分化格局正不斷深化。
頭部公司憑借規模優勢、技術積累與生態布局,筑起競爭壁壘。中小險企則在保費增長、盈利空間與合規成本的多重擠壓下。
長期以來,“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牢牢占據第一梯隊;國壽財險、中華財險、大地財險及陽光財險四家為第二梯隊。
而這四家中,大地財險與陽光財險的“老六之爭”愈演愈烈。
2024年,大地財險實現保費收入507.74億元,陽光財險實現保費收入478.21億元,兩者差距已不足30億元。
排位遭挑戰的同時,大地財險面臨合規壓力。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開出的一張近500萬元的重磅罰單。從處罰事由來看,此次違規行為涵蓋多個業務環節、涉及19名相關責任人。
不難看出,站在財險行業轉型的關鍵路口,這家老牌險企正經歷著規模突破與合規陣痛的雙重考驗。
1、保費收入突破500億元,卻陷合規困局
大地財險是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集團)旗下唯一的財險直保公司。
該險企成立于2003年,總部位于上海。成立初期,大地財險確立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的清晰規劃,憑借穩健的經營策略和高效的執行力,在競爭激烈的財險市場迅速嶄露頭角。
2007年,大地財險迎來了重要的發展里程碑,短短四年大地財險保費收入突破100億元,2016年保險收入邁上300億元臺階,2024年大地財險保費收入突破500億元。
當前,大地財險成為財險市場“第二梯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歷經二十余年發展,大地財險建起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39家分公司、1家營業部、1家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及1家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的布局,配合超2100家機構的下沉服務,使其業務觸角延伸至車險、農險、健康險、工程險等多元領域。
不過,就在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開出的一張重磅罰單,將這家險企推向行業聚光燈下。
2025年8月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示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大地財險因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警告并罰款473萬元,其江西分公司同步被罰20萬元;更值得關注的是,19名相關責任人被分別給予警告及罰款處罰,累計罰款達115萬元。
(圖 /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
這一處罰力度在今年財險行業監管案例中頗為突出。
「子彈財經」就此次處罰及相關問題的整改求證大地財險方面,該公司回應稱:“2023年5月至7月,原中國銀保監會對我公司開展現場檢查,指出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3月期間存在的問題。針對前述事項,公司已采取針對性措施認真整改,同時堅持舉一反三,深入開展自查排查,持續完善制度流程和工作機制,努力提升系統管控水平。”
“本次處罰未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后續公司將嚴格落實監管規定,確保各項經營活動依法合規。”大地財險方面強調稱。
據「子彈財經」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大地財險分支機構多次受到監管處罰,累計罰款已近千萬元。其中甘肅、長春、廣東、山東等地分公司,遭罰40萬元至60萬元不等金額的處罰,多名相關責任人同時遭處罰。
對于一家全國性財險公司而言,如此高頻次、多領域的違規記錄,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合規管理體系存在明顯缺陷與管控漏洞。
更重要的是,這些罰款也將直接侵蝕當期凈利潤,壓縮盈利空間,而違規整改過程中需投入的制度優化、系統升級、人員培訓等成本,進一步加劇了財務負擔。
2、盈利波動,行業排名遭挑戰
從近年盈利數據來看,大地財險凈利潤大幅波動。
2019年,大地財險凈利潤達到17.01億元,處于近10年來最高水平;2020—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6.58億元、3.18億元,雖有起伏但仍保持盈利。
2022年,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導致承保利潤下降、投資收益不佳以及部分業務風險集中暴露等原因,大地財險現9.79億元的巨額虧損。
為了扭轉虧損局面,大地財險在2023年開始進行一系列調整,包括優化業務結構、加強成本控制、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等,當年凈利潤回升至1.34億元。
進入2024年,大地財險凈利潤進一步提升至4.69億元,盈利狀況改善明顯。不過與2019年的巔峰狀態相比,盈利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保費方面,2024年,大地財險實現原保費收入507.74億元,同比增長2.9%。這一規模位列全國財產保險業第六位。從綜合成本率來看,2024年大地財險從2023年的100.56%下降至99.45%。
在頭部險企的強勢競爭下,大地財險面臨著諸多挑戰。
在整個財險市場大盤中,大地財險的保費收入與處于行業主導地位的“老三家”人保財險(5380.55億元)、平安財險(3218.21億元)、太保財險(2032.49億元)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在第二梯隊中,陽光財險實現保費收入478.21億元。與大地財險的差距已不足30億元,“財險老六”的排位之爭相對膠著。
「子彈財經」注意到,機動車輛險(含交強險)保費收入在一眾財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中占有較高比重。
2024年,大地財險機動車輛險原保費收入為258.51億元,同比增長4.1%,這一表現在行業排名中位居第七,與頭部險企相比差距明顯。
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的車險保費收入分別高達2973.94億元、2233.01億元和1073.02億元。在第二梯隊中,陽光財險以267.07億元的車險保費收入也超過了大地財險。
承保利潤方面,大地財險車險承保利潤僅為陽光的一半。截至2024年末,大地財險承保利潤為1.22億元,而陽光財險承保利潤為2.44億元。
(圖 / 大地財險2024年年報、陽光財險2024年年報)
償付能力方面,截至2024年末大地財險綜合償付能力285%、核心償付能力261%。兩項指標均優于陽光財險,截至2024年末陽光財險綜合償付能力233.3%、核心償付能力164.61%。
不過,大地財險風險綜合評級不及陽光保險。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大地財險風險綜合評級從2024年三季度BBB滑落至四季度BB。而陽光財險風險綜合評級、連續三個季度均為AA級。
風險評級是監管對公司風險管控能力、業務可持續能力、業務可持續性的綜合打分。風險評級的下滑從側面反映出公司在經營管理、風險抵御、合規運營等方面可能存在顯性或潛在問題。
3、高管變動迭起,“雷李配”續寫“價值大地”
「子彈財經」注意到,2024年堪稱大地保險的"人事變動年"。
2024年5月,大地財險公告稱,經公司第六屆董事會選舉,并報經金融監管總局核準,雷建明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同年6月,大地財險宣布聘任李曉民為公司總裁。8月22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批復表示,核準李曉民中國大地財險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此次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調整,距上一次將帥雙雙更換僅一年時間。事實上,自2021起大地財險人事變動迭起。
2021年3月,大地財險內部公布了重要人事任命,擔任了6年總裁的陳勇卸任,調任中再集團。同年8月,保險老兵于利民成為大地財險第四任總裁。
2022年5月,陳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2023年9月,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陳勇以貪污罪和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110萬元。
2023年,大地財險董事長、總裁雙雙更換。
2023年4月,與陳勇長期“搭班”的時任大地財險董事長袁臨江離任。中國再保險集團時任董事長和春雷,兼任擔任大地財險董事長。同年8月,監管又核準了雷建明大地財險總裁的任職資格。
外界以為大地保險將帥終于落定,然而不到一年時間,這家險企在2024年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高層人事交替。
隨著,雷建明出任董事長、李曉民被聘任為總裁,大地財險進入“雷李時代”。
履歷顯示,雷建明出生于1979年,從事保險工作二十年,在加入中再集團后,曾任中再集團總裁助理,2023年3月起擔任中再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兼任大地財險黨委書記、總裁。
出生于1970年的李曉民加入大地財險已有20年,此前曾在中國人保任職,2004年加入大地財險后,先后在總公司及多家分公司任職,2015年進入公司管理層,2019年11月出任大地財險黨委副書記、副總裁。
二人均出自中再系統內部,也凸顯出股東方對公司戰略轉型的迫切期待。
2023年,在大地財險成立二十周年之際,公司發布“價值大地”新藍圖。“雷李配”如何續寫這一戰略成為行業關注點。
據悉,“價值大地”新藍圖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堅持效益為先,推動構筑創新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綜合競爭實力。
今年上半年,大地財險方面公開表示,公司正穩步跨向質量躍升的新階段,從“價值大地”一期的系統落地到“二期改革”的深化推進。
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大地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64.36億元,同比增速達8.64%。
(圖 / 大地財險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在盈利表現上,大地財險凈利潤由2024年同期虧損0.27億元轉變為盈利6.14億元。得益于公司對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和對成本進行管控,綜合成本率控制在98.58%。
不過,「子彈財經」注意到,大地財險2024年消費者投訴持續攀升。2023年,大地財險收到保險消費投訴3.47萬件,2024年這一指標飆升至5.03萬件,增幅超44.96%。
從投訴所涉環節看,承保投訴占比22%,理賠投訴占比69%。從投訴所涉業務類別看,車險投訴占比78%,非車險投訴占比22%。
整體來看,保費收入突破500億元里程碑,彰顯了大地財險的市場根基。但高頻次的監管處罰、攀升的消費投訴與財險“老六之爭”的緊逼,也將這家老牌險企推向了“提質”與“突圍”的必答題前。
未來,大地財險將如何穿越合規陣痛?“雷李時代”又將如何深化“價值大地”戰略?「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