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少妇搡BBBB搡BBB搡澳门/中文字幕丰满孑伦无码专区

去創作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股轉風波下的吉林銀行:總資產突破8000億,信用減值損失拖累凈利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邢莉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近日,吉林省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銀行)遭股東大手筆轉讓股份一事,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7月21日,亞泰集團發布公告,因公司經營需要,擬在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吉林銀行3億股股份。若本次股權成功轉讓,亞泰集團將退出吉林銀行持股5%以上股東行列。

吉林銀行成立于2007年10月,由原長春市商業銀行吸收合并原吉林市商業銀行、遼源市城市信用社組建而成;此后通過持續吸收合并省內其他地區的城市信用社、新設分行等方式不斷壯大。

作為吉林省內唯一一家省級城商行,吉林銀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總資產突破8000億大關。資產規模雖站上新臺階,但其自身經營仍不乏挑戰。

「子彈財經」注意到,吉林銀行審計后年報顯示,2024年凈利潤為14.15億元,同比下降25.09%,不良貸款率上升至1.89%,增收不增利、資產質量承壓等現狀均待破局。

1、大股東“保殼求生”,股權結構或生變

亞泰集團在7月21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其合計持有吉林銀行股份903,867,421.7股,合計持股比例6.88%。其中:公司直接持股比例5.36%,通過全資子公司亞泰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間接股比例1.52%。

亞泰集團稱,公司擬在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分別公開掛牌轉讓直接持有的吉林銀行1億股、2億股股份,掛牌底價不低于4.19億元、8.38億元。本次交易以吉林銀行凈資產評估值為依據確定掛牌底價。

(圖 / 亞泰集團公告)

對于此次轉讓吉林銀行股權的動因,亞泰集團在公告坦言,旨在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補充流動資金。

回溯亞泰集團的發展歷程,這家始創于1986年的企業曾是東北地區綜合實力突出的標桿企業,早在1995年便成功登陸上交所,形成了以建材、地產、醫藥為核心主業,金融投資等業務協同發展的多元格局。

然而自2021年起,亞泰集團的經營業績急轉直下。Wind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的四年間,亞泰集團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2.54億元、34.54億元、39.547億元和29.18億元,經營壓力可見一斑。

二級市場上,亞泰集團股價長期低迷。

2024年6月,亞泰集團發布《關于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股價低于1元而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今年以來,亞泰集團股價長期在1.5元上下徘徊。截至8月12日收盤,亞泰集團最新股價為1.94元/股,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57%。

在此背景下,“保殼”成為亞泰集團必須面對的現實壓力。

需要注意的是,若交易最終順利完成,亞泰集團對吉林銀行的合并持股比例將從6.88%大幅降至4.6%,這一比例意味著其將徹底退出持股5%以上股東的行列,喪失在該行重大事項決策中的話語權。

因而大股東的變化也或將加劇吉林銀行在董高監層面的動蕩。

吉林銀行2024年年報顯示,現任董事中宋尚龍由亞泰集團和亞泰醫藥聯合提名。「子彈財經」就股權轉讓、以及對董高監團隊的影響等相關問題求證吉林銀行方面,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2、關聯交易曾遭內部反對,資產質量指標承壓

作為吉林省規模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吉林銀行的發展歷程有著鮮明的區域金融改革印記。

截至2024年末,吉林銀行已在吉林省內9個市州及大連、沈陽設立11家分行、1家分行級專營機構,合計擁有369家營業機構,同時發起設立8家村鎮銀行,并參股一汽汽車金融公司,形成了覆蓋區域主要經濟帶的服務網絡。

股權結構方面,吉林銀行無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呈現出明顯的分散化特征。

第一大股東為吉林金控,持股比例15.58%;第二大股東是韓亞銀行(韓國),持股9.13%;長春市融興經濟發展公司、亞泰集團和龍翔投資控股集團均為持股5%以上的股東。

值得注意是的是,吉林銀行與一眾股東們的關聯交易頻繁,且涉及金額較高。

吉林銀行在2024年報中披露關于關聯交易的信息,在公司貸款業務上該行給股東方及其旗下控股公司發放的貸款交易總額為128.99億元,2023年這一數據僅為78.6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4.03%。。

其中,針對股東吉林金控的關聯貸款為24.5億元。對亞泰集團的關聯貸款雖只有8億元,但對于其旗下一眾子公司的關聯貸款非常多。

亞泰集團2024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在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貸款余額82.16億元,2024年度貸款利息支出金額3.73億元。

(圖 / 亞泰集團公告)

通常來說,銀行關聯交易的合理開展具有一定積極作用,可減少談判、盡職調查等環節成本,實現資金高效流轉。尤其在市場波動時提供支持,與關聯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能增強經營穩定性。

但頻繁且大規模的關聯交易,容易引發風險,隱蔽的利益輸送可能掩蓋真實財務狀況,一旦關聯方出現危機,風險易傳導至銀行。

「子彈財經」注意到,今年4月30日,吉林銀行披露的《吉林銀行董事會2024年第一次例會決議及議案》公告顯示,此次會議審議了57條議案,其中在涉及針對亞泰集團、吉林投資集團、長春融興經濟的重大關聯交易項目的議案上,均出現反對票。

(圖 / 吉林銀行董事會2024年第一次例會決議及議案)

資產質量方面,吉林銀行2024年不良貸款率攀升態勢明顯,資產質量承壓。

2024年末,吉林銀行在年報中披露數據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50%,相較于2023年的1.39%上升了0.11個百分點。

而聯合資信披露的數據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高達1.85%,相較于2023年的1.80%上升0.05個百分點。兩方數據為何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子彈財經」就相關問題求證吉林銀行方面,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聯合資信報告顯示,吉林銀行面臨一定貸款業務集中風險,同時房地產貸款相關風險需保持關注。

2024年,吉林銀行面臨較大貸款客戶集中風險,年末單一最大客戶貸款占資本凈額的比例和最大十家客戶貸款占資本凈額的比例分別為8.00%和55.42%。

截至2024年末,吉林銀行審計口徑下房地產業貸款占比為5.52%,住房按揭貸款占比為14.47%,在目前房地產行業低迷的背景下,需關注相關貸款風險。

(圖 / 聯合資信評級報告)

此外,該行關注類貸款余額達304.43億元,占比6.29%,盡管較2023年有所下降,但規模依然龐大。

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指出,吉林銀行關注類貸款包括逾期90天以內貸款、重組貸款、展期貸款及借新還舊貸款等,行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等,考慮到關注類貸款占比仍處于較高水平,未來信貸資產質量仍面臨下遷壓力。

3、增收未增利,零售轉型仍在路上

從規模擴張維度看,吉林銀行近年來成效顯著。

Wind數據顯示,近五年吉林銀行總資產規模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該行總資產從2020年末的4345億元,穩步攀升至2024年末的7458.36億元,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5年一季度末,該行總資產突破8000億大關,增至8012.17億元,展現出強勁的擴張動能。

不過,規模的快速擴張并未帶來盈利水平的同步提升,吉林銀行業績方面呈現出 “增收未增利” 的尷尬局面。

從盈利角度來看,2022年至2024年,吉林銀行實現營收分別為99.26億元、124.63億元及136.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5.40億元、18.89億元及14.15億元。

(圖 / 聯合資信評級報告)

2024年,該行信用減值損失達53.27億元(較上年增加10.27億元),拖累了凈利潤表現——凈利潤同比下降25.09%。

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指出,吉林銀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力度較大,對盈利帶來一定負面影響,考慮到貸款撥備水平以及針對違約投資資產的減值計提有待提升,未來一段時間內盈利水平將持續承壓。

戰略層面,近年來吉林銀行積極推動零售轉型。

2020年,吉林銀行迎來了具有招行背景的領軍人物——秦季章,當年4月他掛職出任吉林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任內積極推動該行零售轉型。

2022年12月,秦季章出任吉林銀行行長,2023年6月出任吉林銀行董事長,正式掌舵這家城商行。

僅用三年時間,秦季章完成了在吉林銀行職場上“三級跳”。

秦季章在年報中稱,2024年吉林銀行零售變革攻堅克難,主要指標同業首位度優勢持續擴大,營收貢獻度超過30%,儲蓄存款規模、增量保持同業首位,非存AUM創歷史新高,個人貸款首次升至同業首位。

截至2024年末,吉林銀行個人貸款余額1140.33億元,規模保持增長。其中,住房按揭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分別為701.11億元、246.42億元和190.02億元。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該行個人貸款增速有所放緩。2023年個人貸款增速為14.33%,2024年這一增速下降至4.18%。

(圖 / 聯合資信評級報告)

與此同時,2024年吉林銀行的個人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下降為23.53%,這一數據在2022年、2023年分別為25.2%、25.69%。

聯合資信在評級中指出,得益于優化經營體系和加大營銷力度,吉林銀行個人消費貸款規模顯著回升,推動個人貸款總額增長,但受宏觀經濟不景氣、信貸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個人經營性貸款增長乏力,加之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放緩,個人貸款整體增速有所降低。

此外,「子彈財經」注意到,以理財業務、代理業務為主的中間業務收入在營收中占比較低。

數據顯示,該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近三年來整體下降。2022年至2024年,其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0.22億元、8.36億元及9.85億元。2024年這一數據雖有所增長,但7.21%的占比意味著其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度仍較低。

綜合來看,吉林銀行當前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一方面,總資產規模持續擴大,零售轉型取得一定進展;另一方面,增收未增利的局面凸顯出其資產質量承壓、轉型仍需深化。未來,該行能否突圍現狀?「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股榜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
加載中 ...
加載中...

二維碼已過期

點擊刷新

掃碼成功

請在手機上確認登錄

云掌財經

使用云掌財經APP掃碼登錄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點擊掃一掃登錄

  • 驗證碼登錄
  • 密碼登錄

注冊/登錄 即代表同意《云掌財經網站服務使用協議》

找回密碼

密碼修改成功!請登錄(3s)

用戶反饋

0/200

云掌財經APP下載

此為會員內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請下載云掌財經APP進行加入

此為會員內容,請下載云掌財經APP加入圈子

云掌財經
掃碼下載

更多功能與福利盡在APP端:

  • 精選會員內容實時推送
  • 視頻直播在線答疑解惑
  • 達人一對一互動交流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