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年,杠桿資金再破2萬億!與2015年有何不同?慢牛格局下的新信號
2025年8月11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突破20056億元,距離2015年歷史峰值(22666億元)僅一步之遙。但這一次,市場生態、杠桿結構和政策環境已截然不同——這不是一場危險的狂歡,而是一次更健康的資金共振。
一、數據對比:2萬億背后的“質變”
1. 規模接近,但杠桿水平大幅降低
當前融資余額:20056億元(2025年8月)
2015年峰值:22666億元
關鍵差異:
杠桿率:融資余額占流通市值比例從4.72%(2015)降至2.3%(2025)
集中度:前100只股票融資占比從43%降至25%,風險更分散
2. 政策環境:從“野蠻生長”到“精準調控”
保證金比例:最低80%(2015年僅50%)
標的擴容:兩融標的從900只增至4150只,覆蓋90%以上流通市值
機構參與:機構投資者占比從0.2%提升至15%,量化對沖規模達6000億
二、為何融資余額此時爆發?三大驅動力
1. 經濟與政策“雙支撐”
GDP增速5.3%,工業增加值增長6.1%,企業盈利改善
流動性寬松:央行降準釋放1萬億,融資利率降至4.5%-5.5%(2015年為7%-8%)
2. 市場情緒回暖
融資買入占比:從6月8.76%升至7月10.2%,接近歷史中樞
外資+杠桿共振:北向資金7月凈流入200億,與融資資金合力推升科技板塊
3. 賺錢效應正循環
電子、計算機等行業年內漲幅超30%,形成“股價上漲→抵押品增值→融資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
三、與2015年的本質區別:風險已可控
2015年杠桿危機的三大“火藥桶”如今已被拆除:
場外配資:占比從40%壓降至不足3%
標的集中度:單只股票融資占比從18.8%降至5.3%
平倉機制:券商平倉響應時間從T+1縮短至15秒
四、政策如何護航“慢牛”?
規模管控:要求券商兩融余額增速控制在月均10%以內
行業引導:科技制造類證券折算率(65%)高于金融股(55%)
風險預警:每周發布“兩融高風險個股名單”,對擔保比例低于140%的賬戶限流
五、未來關注什么?兩大信號
融資增速:若單月增長超15%,可能觸發監管收緊
外部沖擊:美聯儲政策、中美經貿談判等流動性擾動因素
結語:
這一次的2萬億,不再是“杠桿牛”的瘋狂信號,而是A股市場成熟化、資金理性化的注腳。在更健康的生態下,融資余額的攀升或將成為慢牛行情的“助推器”而非“定時炸彈”。
珞珈投資-ZX0077 苗人芳 A0790624070018 風險提示:以上建議僅供參考據此操作盈虧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