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貴族”百果園利潤驟降,掌門人稱仍需培育消費者認知
【超新星財經/原創】
近日,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關于“水果太貴”的回應登上熱搜,引發輿論廣泛討論。他明確表示,百果園將堅持高品質路線,且認為消費者需要被“引導”以理解水果的價格差異。
余惠勇在視頻中提到:“百果園這么多年來都走在培育消費者成熟認知的路上,我們不會去迎合短期需求,而是想把價值邏輯告知消費者,最終選擇權始終在消費者手中。”他同時強調,百果園“絕不在品質上讓步”。這一言論再次將百果園的商業模式推向公眾視野的焦點。
作為中國規模領先的水果連鎖零售企業,百果園以高端定位和品牌化運營聞名,但其一貫的高價策略也常年遭受質疑。
01 品牌溢價與會員經濟:看似完美的盈利閉環
?
自2001年成立以來,百果園憑借獨特的商業模式迅速崛起,成為水果零售行業的頭部玩家。其盈利邏輯主要圍繞品牌化運營、會員經濟、供應鏈垂直整合和加盟擴張四大核心展開。
在品牌化運營上,百果園投入巨大。統一的門店形象、嚴苛的質量標準(如“三無退貨”政策)以及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共同塑造了“高品質水果”的品牌標簽。這種品牌溢價讓百果園得以將價格定在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位置——例如,同品種蘋果的售價可能比菜市場高出30%~50%。
會員經濟是百果園的另一重要抓手。數千萬的會員規模支撐起超70%的消費占比,通過會員折扣、積分兌換、專屬優惠等方式,不僅強化了用戶黏性,更精準收集了消費數據,為選品優化和營銷策略調整提供了數據支撐。余惠勇在視頻中也坦言:“百果園能走到今天,正是因為有一批真正認可我們價值的顧客。”
供應鏈垂直整合是百果園的核心競爭力。其采用“直采+加盟”模式,直接從產地采購,部分水果甚至通過自有種植基地或合作農場定制生產,理論上大幅降低了中間成本。同時,以加盟為主的擴張模式讓百果園在全國快速布局約6000家門店,既實現了規模變現,又減輕了直營店的資金壓力。
盡管價格偏高,百果園仍能吸引大量忠實顧客,核心在于三點:一是制定嚴格的分級標準(如A級、B級),確保水果口感、甜度、外觀的一致性,減少消費者選購的不確定性;二是挖掘小眾高端水果(如陽光玫瑰葡萄、貓山王榴蓮),通過獨家合作或定制種植保障供應穩定;三是通過APP、小程序等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利用會員數據精準推送促銷信息,提升復購率。
然而,這套看似完美的盈利模式實則暗藏危機。品牌溢價帶來高利潤空間的同時,也讓“貴”成為百果園的鮮明標簽。在經濟下行、消費更趨理性的大環境下,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開始流失。
會員體系的吸引力也在弱化,部分會員抱怨折扣活動“滿減門檻高”“限量供應嚴”,實際優惠大打折扣。更值得注意的是,加盟擴張模式下,門店數量激增導致管理難度加大,部分加盟店服務標準下滑,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
02 高毛利與高成本的博弈:利潤下滑背后的隱憂
從財務數據來看,百果園的毛利率長期維持在11%~13%,高于傳統水果攤的5%~8%,但低于部分高端生鮮電商(如每日優鮮巔峰期曾達20%以上)。
去年,百果園毛利率從2023年的11.5%下降4.1個百分點至7.4%,對應毛利額減少約5.5億元;全年毛利總額7.6億元,同比下滑41.9%,歸母凈虧損達3.86億元。
對此,市場分析認為,這是百果園深化“高品質高性價比”戰略的結果——通過產品讓利強化消費者黏性,疊加品牌煥新等長期投入,雖短期犧牲利潤,卻為后續復蘇積累了用戶基礎。
但需注意的是,百果園長期凈利潤率僅維持在2%~3%,與零售行業平均水平相當,遠低于品牌溢價給消費者帶來的“高利潤”預期。
深究原因,高損耗率是制約利潤率的關鍵難題。水果易腐壞的特性疊加百果園對品質的高要求,導致不符合標準的產品被大量淘汰,損耗率遠超普通水果店。同時,門店多布局于社區或商圈,租金成本居高不下;員工培訓和管理成本也高于傳統攤販;加之維護會員體系、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營銷費用持續攀升,多重因素共同壓縮了利潤空間。
在供應鏈成本方面,盡管百果園強調直采優勢,但高品質水果的種植、運輸、儲存成本始終居高不下,難以通過規模化顯著降價。以進口水果為例,從海外產地到國內門店需經過長途運輸、海關檢疫等多環節,每一環都在增加成本。
03 高價策略的十字路口:轉型與挑戰并存
盡管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百果園的商業模式仍面臨多重挑戰。
在經濟下行周期,部分消費者轉向社區團購、拼多多等平價渠道,百果園的“高價”標簽成為硬傷,價格敏感型客群持續流失。快速擴張的加盟模式也引發隱患,部分加盟店為追求利潤降低服務標準,破壞了品牌一致性。
此外,盒馬、叮咚買菜等平臺同樣主打高品質水果,且配送更便捷,正逐步分流百果園的客群。更核心的是,高品質水果的供應鏈成本難以通過規模化顯著下降,定價缺乏下調空間。
面對業績下滑和市場質疑,百果園已啟動轉型。在品類運營上,推出“1212”品類策略:“1”指全年一價標,滿足日常剛需;“2”是兩款高級客流品(如西瓜、榴蓮),強化品類印象;“12”為全年每月一款“好果報恩”極致引流品。目前該策略初見成效,“好果報恩”果品的來客數和銷售額均大幅增長,但整體毛利率的企穩回升仍需完善定價體系、補強高毛利品類。
在渠道拓展上,百果園積極推進ToB業務,向商超會員店供貨,并與茶飲企業、商旅渠道等達成合作,2024年ToB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同時探索海外市場,出口業務實現近20%的同比增速。
未來,百果園需在多重維度尋求平衡:一是優化供應鏈,進一步降低成本以讓價格更親民;二是提升透明度,向消費者清晰傳遞“貴在哪里”,減少信息不對稱;三是探索下沉市場,通過子品牌或差異化產品覆蓋價格敏感人群。
百果園的困境是水果零售行業的一個縮影——在消費升級與理性消費并存、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傳統零售企業正面臨轉型陣痛與發展機遇的交織。
未來,百果園能否在供應鏈優化、品牌透明度提升、下沉市場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讓高價策略更具合理性與可持續性,仍需市場檢驗。而其轉型之路,也將為整個水果零售行業提供寶貴的經驗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