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生物核心人員前次激勵股票流通即清倉再獲激勵而一期業績未達標
《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 亞一/作者 夕山 映蔚/風控
在最新披露的機構調研中,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生物”)表示,其內部戰略進行了新的聚焦,從產品升級到場景方案,滿足用戶通過AI更好地提效的需求。以五大產業為例,海爾生物的血液產業,智慧用藥,生物樣本庫,智慧實驗室、公衛產業目前都已經有了AI的賦能。
此外,在2025年6月10日-6月11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海爾生物表示,在新產業上,公司加快多品類的創新布局和市場協同。而回溯其多元化布局的歷程,上市申報期間其主要收入來自低溫存儲設備銷售。上市次年起,海爾生物陸續并購多家企業,涉及業務包括血液采輸、實驗室耗材等。且其2020-2022年產品分類發生變更,稱于2022年戰略升級劃分新的產品結構。截至2025年一季度,海爾生物非存儲類新業務收入占比超40%,同期海爾生物歸母凈利潤下滑近20個百分比。
另一方面,海爾生物2021年股權激勵對象包括三名核心技術人員,該次激勵第一個歸屬期業績達標相關歸屬股票于2022年11月上市流通。而次月起,前述3人均相繼開始減持直至清倉。2024年,海爾生物再次實施股權激勵,激勵對象亦包括前述三名核心技術人員,而此次激勵未達到第一個歸屬期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
一、上市后通過并購進行多元化布局,最新一期凈利潤下滑近20%
并購重組是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市場工具。海爾生物2019年上市時主要收入為低溫儲存設備銷售,專注于低溫存儲相關業務的發展。而其上市以來進行多次收購或并購血液采輸、實驗室耗材等業務。截至2025年一季度,海爾生物非存儲類新產業收入占比超40%。
1.1 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彼時主要收入來自低溫存儲設備銷售的收入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19年10月24日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2019年10月25日,海爾生物于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19年10月22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簽署于2019年10月22日的招股書”),海爾生物主營業務始于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基于物聯網轉型的生物科技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其主要收入體現為低溫存儲設備銷售收入。
2016-2018年,海爾生物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76億元、6.12億元、8.26億元,占其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8.76%、98.53%、98.17%。同期,按產品類型且其主營業務收入來自超低溫保存箱、低溫保存箱、恒溫冷藏箱、生物安全產品、其他產品及第三方實驗室產品業務。
顯然,申報上市時,海爾生物的主營業務收入來自于低溫存儲設備銷售收入。
上市后,海爾生物進行了業務拓展。
1.2 2020年起通過并購布局血液采輸及實驗室耗材等業務,2021-2022年產品分類均發生變化
簽署于2019年10月22日的招股書顯示,海爾生物屬于金融控股平臺下屬的醫養產業,專注于低溫存儲相關業務的發展。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25年4月2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海爾生物2019年上市時為了突破低溫存儲產業的天花板就進行了物聯網轉型。
據海爾生物2019年年報,海爾生物將拓展場景方案列為其發展戰略。一方面通過現有場景解決方案的持續迭代升級,滿足用戶最佳體驗升級。另一方面,在彼時已有業務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布局,滿足場景用戶綜合性需求,并通過內生增長與外延并購相結合,在自主培育的同時,尋找合適的并購目標,加強優勢資源整合,把握行業新機會,深化產業布局,快速實現戰略目標。
據海爾生物2021年7月16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從方案看,從最初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產品到現在的生物安全綜合方案,海爾生物的賽道正在不斷拓寬。
據海爾生物官網,2020年,海爾生物收購重慶三大偉業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三大偉業”),開拓智慧血液安全新生態。彼時,重慶三大偉業從事血液采輸第三類醫療器械和藥品注射劑類產品的生產,有GMP生產車間,并有無菌醫療器械、有源設備和大容量注射劑等生產線
2022年10月,海爾生物收購免疫規劃信息化行業龍頭深圳市金衛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加速布局疫苗城市網。
2022年12月,海爾生物收購國產耗材新秀蘇州康盛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盛生物”),持續拓展智慧實驗室場景。康盛生物主要產品是實驗室一次性耗材,收購康盛生物是海爾生物在生命科學智慧實驗室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
2023年4月,海爾生物收購蘇州市厚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速布局智慧藥房賽道。
據海爾生物2020-2022年年報,主營業務收入分產品來看,2020年,海爾生物的主營業務產品包括超低溫保存箱、低溫保存箱、恒溫冷藏箱、生物安全柜、其他產品。2021年,海爾生物的主營業務產品包括樣本安全場景、藥品及試劑安全場景、疫苗安全場景、血液安全場景。2022年,海爾生物的主營業務產品包括生命科學、醫療創新。
據海爾生物2023-2024年報,主營業務收入分產品來看,2023-2024年,海爾生物的主營業務產品包括生命科學、醫療創新。
可以看出,2020-2022年,海爾生物的產品分類均發生變化。
進一步關注海爾生物變更產品分類的經營情況。
1.3 戰略升級后業務分為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2025年一季度非存儲類產業收入超40%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在投資者問答中,海爾生物被指出經營分析的產品分類2020-2022年的結構一直在變化,2023年未變。且其被問及未來是否會穩定下來以保持必要的延續性?醫療創新板塊是否對應前期的藥品、疫苗和血液三個板塊?
對此,海爾生物2024年4月25日回復表示,2022年其進行戰略升級,將業務劃分為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板塊,主要面向用戶群體分別為醫藥生物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生命科學用戶和醫院、疾控、血站、基層公衛等醫療衛生用戶。
據海爾生物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海爾生物在生命科學板塊,推進多品類實驗室儀器的創新進程、積極布局耗材和試劑等業務,支持智慧實驗室場景方案不斷深化并向生物制藥等工業應用場景方案延伸。在醫療創新板塊,海爾生物加快產品創新支持智慧用血、智慧公衛、數字醫院等場景解決方案不斷延伸與縱深發展。
其中,海爾生物生命科學板塊包括樣本儲存、生物制藥場景、實驗室服務場景、試劑耗材等。醫療創新板塊包括公共衛生場景、血液安全場景、數字醫院場景、藥劑管理等。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25年1月9日、2025年1月22日的投資者活動記錄表,海爾生物非存儲新產業2024年前三季度占收入比重達到45%,已經呈現出了血液、用藥自動化、實驗室儀器、數字化公衛等快速發展的梯次布局。
外延并購是海爾生物的重要增長支柱。海爾生物聚焦于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領域,圍繞這兩大領域的發展進行布局,通過內生加外延的方式形成了以生物樣本庫、血液、藥房自動化、公衛、實驗室為代表的產業體系。生物樣本庫產業基于低溫產業進一步拓展,提供包含低溫存儲、自動化樣本管理、耗材服務等綜合方案。血液產業主要為血站、采漿站等用戶提供血液城市網、血漿成分分離采集等方案。公衛產業主要為疾控用戶提供圍繞疫苗安全的軟硬服一體化等方案。實驗室產業也隨著2024年分析儀器設備公司,即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的收購而逐漸發展。
可見,海爾生物血液、藥房自動化、公衛、實驗室等非存儲業務為其新產業。
據海爾生物2024年年報,2024年,海爾生物非存儲新產業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提升至45.47%。
據海爾生物2025年5月29日-5月30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2025年一季度,海爾生物非存儲新產業收入占比44%,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7.35%。
且對于2025年存儲類業務和非存儲類業務的發展情況,海爾生物表示,其的低溫存儲業務已觸底企穩,呈現持續恢復態勢,看到公司海外低溫存儲業務的市場份額仍然很低、在新藥研發、醫療體系建設等方面擁有大量的機會。非存儲新產業上,公司的產品矩陣正在快速完善,綜合場景方案也正逐漸發揮協同效應。
在此背景下,再來關注海爾生物的業績表現。
1.4 2022-2024年歸母凈利潤連續負增長,2025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19%
據海爾生物2019-2024年年報,2018-2024年,海爾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8.42億元、10.13億元、14.02億元、21.26億元、28.64億元、22.81億元、22.8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4億元、1.82億元、3.81億元、8.45億元、6.01億元、4.06億元、3.67億元。
據海爾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2025年1-3月,海爾生物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89億元、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3%、-19.88%。
根據《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研究,2019-2024年,海爾生物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20.3%、38.47%、51.63%、34.72%、-20.36%、0.13%,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9.76%、109.24%、121.82%、-28.9%、-32.41%、-9.71%。
還需指出的是,海爾生物的股價歷史最高價起呈下跌趨勢。
1.5 股價最高點發生在2021年8月19日至查詢日2025年8月7日,股價呈震蕩下跌且跌幅超76%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自2019年10月25日上市以來至2025年8月7日收盤,在后復權的情況下,海爾生物股價歷史最高價發生在2021年8月19日,當日盤中最高價為152.14元/股,系歷史最高價,收盤價為151.24元/股。2025年8月7日,海爾生物的收盤價為35.27元/股。2021年8月19日至查詢日2025年8月7日,海爾生物的股價跌幅為76.1%。
簡言之,2019年,海爾生物在科創板上市,其彼時主要收入為低溫存儲設備銷售,專注于低溫存儲相關業務的發展,且稱上市時為了突破低溫存儲產業的天花板進行了物聯網轉型。2020年起,海爾生物收并購多家企業,涉及業務包括實驗室耗材、血液采輸、公衛信息化業務等。在此背景下,海爾生物2021-2022年經營分析中產品分類發生變化,稱于2022年進行戰略升級將劃分為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板塊。
2024年,海爾生物形成了以生物樣本庫、血液、藥房自動化、公衛、實驗室為代表的產業體系。其中,生物樣本庫產業基于原有低溫產業進一步拓展。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海爾生物新產業非存儲類產業收入占比超45%。而業績方面,海爾生物2023年營收下滑且2024年同比增長0.13%,2022-2024年,海爾生物歸母凈利潤連續下滑,到了2025年一季度,其凈利潤仍系負增長。不僅如此,歷史股價最高點發生日2021年8月19日至查詢日2025年8月7日,海爾生物的股價呈下跌趨勢且跌幅超76%。
二、3名核心技術人員前次股權激勵流通即清倉,與總經理再獲股權激勵而一期業績未達標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重要目的之一在于激勵核心員工,既是對員工過往貢獻的回報,也是通過核心員工持有股票的方式,使其利益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投資價值息息相關。
此方面,在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海爾生物3名核心技術人員在第一個歸屬期上市流通日次月起,相繼清倉“套現”,且該3名核心技術人員亦為海爾生物2024年的股權激勵對象,而其一期業績考核不達標。
2.1 2021年股權激勵名單包括總經理劉占杰,核心人員張江濤、劉吉元及滕培坤
2021年3月25日晚間,海爾生物披露了《2021年限制性股權激勵計劃(草案)》(以下簡稱“2021年激勵草案”)。2021年6月9日晚間,海爾生物披露了《海爾生物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名單(截止授予日)》(以下簡稱“2021年股權激勵名單”)。
據2021年激勵草案,該激勵計劃擬授予激勵對象的限制性股票數量為200萬股,占本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日股本總額的約0.63%,無預留權益。
本激勵計劃授予的激勵對象共計171人,包括公告本激勵計劃時在海爾生物及其子公司任職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及董事會認為需要激勵的其他人員。所有激勵對象必須在海爾生物授予限制性股票時和本激勵計劃考核期內與海爾生物及其子公司存在勞動關系、聘用關系或勞務關系。
據2021年股權激勵名單,海爾生物2021年股權激勵對象共171人,其中,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共10人。其中,時任總經理為劉占杰,且前述核心技術人員分別為鞏燚、滕培坤、劉吉元、張江濤。
再來關注上述激勵的業績要求。
2.2 上述激勵以41.8811元/股授予,第一個歸屬期考核達標且歸屬股票于2022年11月流通
據2021年激勵草案,本激勵計劃三個歸屬期對應的考核年度為2021-2023年。以2020年營業收入值為業績基數,對各考核年度的營業收入值定比2020年營業收入基數的增長率(A)進行考核,根據上述指標的每年對應的完成情況核算公司層面歸屬比例(X)。其中,2021-2023年營業收入,較2020年的增長率(A)目標值(Am)分別為30%、69%、120%,觸發值(An)分別為20%、44%、73%。
另外,當業績完成度分別為A≥Am、An≤A<Am、A<An時,海爾生物公司層面歸屬比例(X)分別為X=100%、X=A/Am*100%、X=0。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營業收入”指經審計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歸屬期內,海爾生物為滿足歸屬條件的激勵對象辦理股票歸屬登記事宜。若海爾生物營業收入未達到上述業績考核觸發值,所有激勵對象考核當年計劃歸屬的限制性股票全部取消歸屬,并作廢失效。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22年10月1日的《關于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第一個歸屬期符合歸屬條件的公告》,海爾生物激勵計劃限制性股票第一個歸屬期的歸屬條件已成就。其中,在業績考核方面,2021年度海爾生物營業收入相對于2020年增長率為51.63%,高于目標值(Am)。此次歸屬人數為152人,歸屬數量為88.075萬股,授予日為2021年6月8日,授予價格調整后為41.8811元/股。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22年11月9日的《關于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第一個歸屬期歸屬結果暨股份上市公告》,本次歸屬股票數量88.075萬股,本次歸屬股票上市流通時間為2022年11月11日。其中,本次歸屬的對象合計152人,包括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10人、管理骨干及業務骨干共142人。
其中,總經理劉占杰、核心技術人員鞏燚、滕培坤、劉吉元、張江濤的已獲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分別為15.5萬股、9萬股、3.5萬股、2.25萬股、2.25萬股,此次可歸屬數量分別為6.2萬股、4.5萬股、1.4萬股、1.125萬股、1.125萬股。
需要指出的是,張江濤等人自2022年12月起即通過二級市場減持。
2.3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滕培坤、劉吉元、張江濤3人減持清倉合計減持金額超260萬元
據上交所官網,2022年11月11日,滕培坤、劉吉元、張江濤通過股權激勵,對海爾生物持股數量分別為1.4萬股、1.125萬股、1.125萬股,變更前前述三人的持股數均為0股。
2023年1月18日、2023年2月17日,張江濤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分別減持2,000股、9,250股,平均價格分別為75.1元/股、77.2元/股。變動后,張江濤的持股數為0股。
2022年12月16日、2022年12月19日、2023年1月9日,滕培坤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分別減持200股、1,100股、12,700股,平均價格分別為63.93元/股、63.46元/股、66.6元/股。變動后,滕培坤的持股數為0股。
2023年1月19日,劉吉元通過二級市場買賣減持11,250萬股,平均價格為75.1元/股。變動后,滕培坤的持股數為0股。
根據《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研究,上述減持行為中,張江濤、滕培坤、劉吉元三人的減持金額合計為263.76萬元。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在不復權、后復權的情況下,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2月17日,海爾生物的股價漲幅均為22.49%。
“故事”還在繼續。
2.4 上述股權激勵二期未行權且三期業績不達標,截至2024年7月合計作廢處理92.25萬股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24年7月4日的《關于作廢部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已授予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的公告》,2024年7月3日,海爾生物董事會及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作廢部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已授予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的議案》,董事會同意作廢部分已授予但尚未歸屬的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共92.25萬股。
其中,海爾生物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13名激勵對象離職,已不具備激勵對象資格,其已獲授但尚未歸屬的5.5萬股限制性股票不得歸屬,由海爾生物作廢。
第二個歸屬期,由于海爾生物股票市場行情等因素發生變化,符合歸屬條件的激勵對象未行使權益。海爾生物作廢已授予但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共52.05萬股。另外,海爾生物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相較于2020年度營業收入增長率為62.69%,未達到此次激勵計劃第三個歸屬期業績考核目標。因此,本次作廢其已獲授但尚未歸屬的限制性股票34.7萬股。綜上,合計作廢處理2021年限制性股票92.25萬股。
不僅如此,海爾生物2024年再次實施股權激勵。
2.5 2024年的股權激勵對象亦包括劉占杰及前述三名核心技術人員,其第一個歸屬期業績考核不達標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4年3月27日晚間,海爾生物披露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以下簡稱“2024年激勵草案”)。2024年4月18日晚間,海爾生物披露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激勵對象名單(授予日)》(以下簡稱“2024年股權激勵名單”)。2025年3月8日,海爾生物披露了《關于調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授予價格的公告》。
據2024年激勵草案,本次激勵計劃考核年度為2024-2026年三個會計年度,分年度進行業績考核并歸屬,以達到業績考核目標作為激勵對象的歸屬條件。以2023年營業收入值為業績基數,對各考核年度的營業收入值定比2023年營業收入基數的增長率(A)進行考核,根據上述指標的每年對應的完成情況核算公司層面歸屬比例(X)。
其中,2024-2026年營業收入,較2023年的增長率(A)不低于目標值(Am)分別為30%、69%、120%,不低于觸發值(An)分別為15%、32%、52%。
當業績完成度分別為A≥An、An≤A<Am、A<Am時,海爾生物公司層面歸屬比例(X)分別為X=100%、X=A/Am*100%、X=0。
據2024年激勵草案及2024年股權激勵名單,本激勵計劃擬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342萬股,占本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股本總額1.076%。其中,首次授29萬股,占本激勵計劃公布時股本總額的0.918%,占本次授予權益總額的85.38%;預留5萬股,占本激勵計劃公布時海爾生物股本總額的0.157%,預留部分占本次授予權益總額的14.62%。
本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包括董監高11人、核心骨干員工251人。其中,董監高包括時任總經理劉占杰、核心技術人員劉吉元、滕培坤、張江濤,獲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分別為17萬股、3萬股、2.25萬股、1萬股。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24年4月18日的《關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激勵對象名單(授予日)的核查意見》,海爾生物本次激勵計劃的首次授予日為2024年4月18日,并同意以15.41元/股的授予價向262名激勵對象授予292萬股限制性股票。
據海爾生物簽署于2025年3月29日的《關于調整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授予價格的公告》,經審議,海爾生物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及預留授予價格由15.41元/股調整為14.9元/股。
據2024年報,海爾生物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報告期新授予股權激勵數量為292萬股,未達到第一個歸屬期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
不難看出,2024年,海爾生物營收較2023年同比增長0.13%,不滿足未達到第一個歸屬期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考核要求的觸發值、目標值分別為15%、30%。
總而言之,海爾生物于2021年實施股權激勵,其中激勵對象包括張江濤、劉吉元及滕培坤三名核心技術人員。此次股權激勵中,一期業績達標且相關股票于2022年11月11日上市流通。而流通次月即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前述劉吉元等3人以60-77元/股的價格陸續減持清倉,合計減持金額為263.76萬元。另外,海爾生物2021年股權激勵二期未行權且三期業績不達標,涉及股權92.25萬股于2024年7月作廢。2024年,海爾生物再次實施股權激勵,激勵對象亦包括上述三名核心技術人員,而其該股權激勵未達到第一個歸屬期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
三、結語
2025年5月,海爾生物總經理劉占杰在業績說明會上,稱海爾生物一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低溫存儲領域起步并積累優勢,并積極拓展業務邊界。此方面,申報上市期間,海爾生物主要收入來自低溫存儲設備銷售的收入。上市次年即2022年,海爾生物通過并購置入血液采輸及實驗室耗材等業務。且戰略升級后,其業務主要圍繞生命科學及醫療創新兩大板塊進行,截至2025年一季度非存儲類產業收入超40%。然而,海爾生物2022-2024年歸母凈利潤連續負增長,且2025年一季度增幅仍告負。
另一方面,海爾生物分別在2021年及2024年推行限制性股票激勵,兩次激勵名單均包括總經理劉占杰,核心人員張江濤、劉吉元及滕培坤。其中,2021年激勵第一歸屬期股票上市流通日不久后,上述三名核心人員陸續減持至“清倉”,合計減持金額超260萬元。而此次2024年激勵中,第一個歸屬期業績考核不達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