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內兩遭監管處罰,上海銀行亟需深度轉型
作者|超新星財經
編輯|Ray
2025年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披露的行政處罰公示引發金融行業廣泛關注。
上海銀行因存在8類違法違規行為被依法懲處,包括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反假貨幣業務管理規定等核心監管要求,以及占壓財政存款或者資金、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問題。
依據處罰決定,上海銀行被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46萬余元,并處罰款2874.8萬元,罰沒金額合計2921.75萬元。與此同時,15名相關責任人員因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受到問責,合計被罰款108.5萬元,其中個人最高罰款金額達14.2萬元。
針對此次處罰,上海銀行作出正式說明稱:上述問題源自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綜合執法檢查,涉及事項均發生在2020至2021年期間。該行高度重視相關問題,已通過完善制度體系、優化管理流程、健全管控機制等措施完成全面整改,所有問題均已符合監管要求。
然而僅時隔三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銀行杭州分行因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罰款380萬元,2名相關責任人員同步被罰款合計10萬元,此次處罰使得上海銀行在短短4天內累計被罰沒金額達3311.75萬元。
接連發生的監管處罰事件不僅反映出上海銀行在合規管理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更讓其近年來面臨的業績增長壓力以及加速推進的轉型進程成為行業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01 業績增長乏力,頭部地位承壓
近年來,上海銀行的業績增長陷入瓶頸,其在城商行中的頭部優勢呈現持續弱化態勢。盡管從財務數據來看,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均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增——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29.86億元,同比增長4.7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5.60億元,同比增長4.50%;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5.97億元,同比增長3.8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92億元,同比增長2.3%——但深入分析可見,該行核心業務板塊出現萎縮,增長動能背后暗藏多重隱憂。
尤為突出的是,該行利息凈收入連續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380億元,同比降幅6.03%;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351.64億元,降幅擴大至7.46%;2024年持續跌至324.86億元,降幅達7.62%,三年間收入規模累計縮水超14%。
這一核心指標的持續萎縮,主要源于凈息差的不斷收窄,上海銀行的凈息差從2020年底的1.82%持續下行,2024年底已降至1.17%。
從行業排名來看,根據統計數據,2024年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上海銀行1.17%的凈息差僅高于廈門銀行的1.13%,位列倒數第二。
對比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行業數據,2024年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2%,城商行凈息差為1.38%,上海銀行1.17%的凈息差不僅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0.35個百分點,也低于城商行均值0.21個百分點,在行業內處于明顯劣勢。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銀行凈息差的下行趨勢在2025年一季度進一步延續。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該行2025年一季度凈息差已下滑至1.12%;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城商行凈息差為1.37%,上海銀行凈息差較城商行均值的差距擴大至0.25個百分點。
此外,上海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已連續四年呈現下滑態勢。2021年該項收入為90.47億元,2022年降至64.93億元,2023年進一步下滑至49.15億元,2024年僅有39.59億元,四年間累計降幅高達56.24%。
對比長三角地區同業來看,根據行業數據,同期寧波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從82.62億元下降至46.55億元,累計降幅為43.66%;江蘇銀行從74.90億元下降至44.17億元,累計降幅為41.03%。上海銀行手續費收入的累計降幅較寧波銀行高12.58個百分點,較江蘇銀行高15.21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區域內主要同業的下降幅度。
在2024年上海銀行的營收增長中,投資收益扮演了關鍵角色。當年該行投資收益一改往年頹勢實現大幅增長,全年投資收益達131.66億元,較2023年的67.72億元同比激增94.42%,成為支撐整體營收增長的重要動力。
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投資收益的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對市場利率波動的精準把握,以及加快金融資產流轉節奏等主動管理措施。
然而,上海銀行旗下子公司在投資及理財業務領域的表現卻不容樂觀。上銀國際深陷虧損泥沼,已連續四年未能實現盈利,2021年至2024年,上銀國際累計虧損高達24.31億港元,其中2024年凈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1.84億港元。
與此同時,2022年成立的上銀理財業績增速連續兩年大幅下滑。2023年,上銀理財實現凈利潤3.15億元,較成立首年的7.90億元大幅下滑60.13%;2024年這一趨勢延續,全年凈利潤僅為1.22億元,同比下滑幅度擴大至61.27%。
在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銀行總資產3.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在城商行中降至第四位,被寧波銀行(3.40萬億元,同比增長8.67%)超越,而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則均已實現超4.4萬億資產規模。
02 合規漏洞頻發,內控體系待補
2025年8月以來央行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罰單并非孤例,上海銀行近年來合規問題頻發,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突出因素。
數據顯示,2025年前7個月上海銀行累計被罰超500萬元:1月2日因貸款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代理銷售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罰款200萬元;1月7日蘇州分行因項目貸款管理不到位、個人貸款用途管理不到位、銀票貿易背景審核不到位,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蘇州監管分局罰款120萬元;2月28日寧波分行因存款業務管理不審慎,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波監管局罰款50萬元;3月27日因違反金融統計相關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罰款110萬元。上述處罰中,9名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款21萬元。
更需關注的是,2022—2024年上海銀行累計罰沒金額超1.3億元,合規問題貫穿多項業務領域。
其中,2023年4月因無結售匯業務資質的分支機構違規辦理結售匯業務、已批準停止營業的分支機構違規辦理結售匯業務等8項問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警告并罰沒9854.4萬元,成為該時段內金額最大的單筆處罰.
同年11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一天內對上海銀行開出兩張罰單,分別針對其貸款“三查”未盡職等問題,以及虛報、瞞報、偽造、篡改金融數據信息問題,各處以690萬元罰款;11月27日,又因違反規定辦理結匯、售匯業務,被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罰沒327.23萬元。
2024年合規問題仍未改善,6月寧波分行因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違規流入限制性領域等問題被罰185萬元;8月深圳分行因貸款資金對接本行到期不能兌付的理財產品、房地產貸款未按項目進度放款等問題被罰沒472.70萬元,9名相關責任人同步被追責。
資產質量方面的合規隱患同樣值得關注。上海銀行對“寶能系”的風險敞口涉及三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2025年3月法院判決“寶能系”企業需向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償還25.8億元借款本金及利息,但寶能集團當前被執行總金額已超463億元(截至2025年2月26日數據),債務回收存在不確定性;另有兩起案件處于已立案未開庭階段,涉案本金分別為34.77億元和38.99億元,三案合計風險敞口約99.56億元。
目前,該行已對相關授信納入不良并充分計提減值準備,且接近上海銀行的人士表示“涉及寶能地產的風險已基本出清”。截至2024年末,上海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余額1187.39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45%。
03 管理層迭代與戰略聚焦,謀求破局之道
面對業績增長承壓與合規風險凸顯的雙重挑戰,上海銀行于2025年啟動系統性戰略調整,通過核心管理層迭代與業務方向重新校準,探索破局路徑。
2025年4月,上海銀行完成關鍵人事調整:原董事長金煜因年齡原因退休,深耕銀行業28年的“老上銀人”顧建忠回歸接任黨委書記并獲董事長提名。
顧建忠曾在上海銀行歷任金融部總經理、授信審批中心總經理等核心崗位,2018年推動上海農商行成功實現A股上市,兼具一線業務實踐經驗與資本運作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7月23日至25日,顧建忠與其他9名董監高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增持公司A股股票合計44萬股,其中顧建忠個人買入10萬股,成交金額超104萬元,承諾鎖定兩年,以實際行動傳遞對公司發展的信心。
同期,分管風險的副行長汪明擬調任市管企業正職,其主導構建的“業務條線、大類資產、重點產品、重點機構”四維風險監測體系,為全行風險管控奠定了基礎。
新管理層上任后也迅速明確了戰略方向,在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提出“三原則、四體系、兩支撐”的轉型框架:以“把握經濟態勢、跟蹤行業趨勢、遵循自身規律”為經營底層邏輯;聚焦人才組織、產品創新、客戶服務、渠道建設四大體系重構;強化風險管理與數字化賦能兩大基礎支撐。
顧建忠強調,“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要以市場為重、以客戶為重、以基層為重”,在人力資源領域提出“成就人、實現人、激活人、激勵人”理念,通過機制改革激發組織活力。
業務轉型則錨定“五篇大文章”精準發力,2025年一季度落地后成效初顯:科技金融貸款余額達1805.11億元,較年初增長13.01%,單季投放645.99億元,占全年目標的43%;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38%,單季投放190.58億元;普惠貸款余額增長13.31%,服務客戶超2147萬戶;養老金融領域服務老年人超500萬,一季度養老金代發657.89萬筆,同比增長18.7%。
04 結語
短短4天內超3300萬元的累計罰沒金額,不僅是上海銀行過去合規管理短板的集中暴露,更折射出其傳統發展模式的深層困境。而新管理層推動的轉型戰略和增持行動,則展現出破局決心。
但能否將監管警示轉化為內控升級的動力,將長三角區位優勢轉化為競爭力,擺脫對高風險業務的路徑依賴,仍需時間檢驗。
市場期待上海銀行以罰單為鏡鑒,在合規與發展的平衡中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重拾“長三角標桿”榮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云掌財經公眾號(ID:yzcjapp)
- 熱股榜
-
代碼/名稱 現價 漲跌幅 加載中...